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葛伯:夏朝時葛國國君。夏末,商湯居亳(今河南商丘),與葛國(今河南寧陵北)相鄰。

商湯以葛伯不祭祖神、冤殺兒童為名,伐滅葛國,自此開始滅夏戰爭。

目錄

人物專題

基本信息

姓名    葛伯   
別稱    葛國國君名稱封爵40位      
身份    葛國國君      
出生地   葛國國君      
出生時間  共立國1800年左右   
所處時代   夏朝   
出處  《史記.殷本紀》   

人物介紹

葛伯,嬴姓,是皋陶之子伯益的後代。大約在公元前1700多年以前,曾有一個獨霸一方的「葛國」,即葛伯國。自伯益的大兒子大廉為第一任葛伯開始,封爵40位,共立國1800年左右。虞舜時期,大禹為司空,受命治水,讓顓頊的後裔伯益當他的助手輔佐治水,負責技術工作,相當於水利部部長。伯益跟隨大禹治水13年,左準繩,右規矩,定山川,圖博物,察民俗,著有《山海經》18篇。因治水有功,禹晚年把就伯益定為自己的接班人,欲效堯舜禪讓之例讓位給他。禹去世後,伯益卻謙讓不就,避於箕山。於是大禹的兒子啟繼位,建立了中國第一個世襲奴隸制政權夏朝。夏朝建立後,啟也不虧待元老伯益,特封他的大兒子大廉為葛伯,此為葛被封國之始。

《孟子·藤文公下》載:「湯居亳,與葛為鄰。」反過來,就是「葛與湯主鄰」。

葛國的葛城遺址在今河南寧陵葛伯屯。此地以「葛伯之樂」聞名於商、周,是歷史記載葛氏得姓的源發之地。

夏末,商湯居亳(今河南商丘),與葛國(今河南寧陵北)相鄰,商湯以葛伯不祭祖神、冤殺兒童為名,伐滅葛國,自此開始滅夏戰爭,夏屬葛國被商湯所滅。

西周時淪為魯的附庸,後被宋所滅。

商湯滅葛

葛伯是夏桀的一個諸侯,平時好吃懶做,對於夏桀的暴政視若無睹,而且還充當他在諸侯國中的耳目。湯在拉攏其他諸侯過後也拉攏葛伯,知道葛伯連頭等大事祭祀都沒有做,就派人過去詢問原因。葛伯得知商國經濟不錯,有很多的牛羊,就以沒有牛羊祭祀作為接口回復使者,為了就是騙取商國的牛羊。商湯知道之後,就送了一些牛羊給葛伯,葛伯收到牛羊之後並沒有祭祀,而是把牛羊全部宰殺自己食用了。[1]

湯得知之後,又派人去詢問原因,葛伯又以沒有糧食當做貢品作為藉口。湯得知沒有糧食的原因是葛伯只知道享受,不關心百姓的生產,就派商國的人去幫葛國種莊稼。而且在葛國的人的糧食還要商國派人送過去,更可恨的是每次送去的糧食都被葛伯叫人搶了,有一次送飯的小孩反抗還被葛伯的人殺害了。得知此事之後,商湯對葛伯不抱任何希望了,率兵攻打葛國並把葛伯殺了,葛國百姓早就對葛伯不滿,所以就紛紛表示歸順商國。[1] 

同為諸侯國的商在滅葛國的時候並沒有招到其他諸侯的反對,有的諸侯國還自願歸順,希望商國可以早點滅夏,此時商湯已經行駛國王的權力了,也為商湯滅夏奠定了基礎。[1] 

史籍記載

  • 葛伯見《史記.殷本紀》:湯征諸侯。葛伯不祀。湯使伐之。湯日:」予有言:人視水見形,視民知治不。「伊尹日:「眀哉!言能聽,道乃進。郡國子民,為善者皆在王官。免哉免哉!」湯日:」汝不能敬命,予大罰殛之,無有攸赦。「作《湯征》。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