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落帆亭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落帆亭,始建年代無考,據舊志記載,是在宋熙寧初年(約1068年)重建於杉青閘官舍旁,為當時官吏商賈的遊憩之處。落帆亭和范蠡湖,都不妨可以看作是宋代園林的遺構。1988年的那一次重修,不少人都說好,惟可惜重修後不久,亭台畫閣一直被閒置着,叫"蛛絲兒結滿了雕梁"。落帆亭在清光緒六年(1880)曾重建過一次。

中文名稱:落帆亭

外文名稱:Lower a sail Pavilion

著名景點:落帆亭

始 建:宋熙寧初年

落帆亭下的記憶

落帆亭的始建年代無考,據舊志記載,是在宋熙寧初年(約1068年)重建於杉青閘官舍旁,為當時官吏商賈的遊憩之處。落帆亭和范蠡湖,都不妨可以看作是宋代園林的遺構。1988年的那一次重修,不少人都說好,惟可惜重修後不久,亭台畫閣一直被閒置着,叫"蛛絲兒結滿了雕梁"!落帆亭在清光緒六年(1880)曾重建過一次,發起者酒商張壽堂。張氏雖為一商人,頭腦卻並不冬烘,他懂得造景必須講究"組合",因此不但增築了酒仙祠,還把園林拓寬到2500平方米,園中假山、亭軒、畫廊、荷花池色色齊全。二三十年代出版的《江南園林志》,把嘉興落帆亭列為一所名園。1935年京滬杭甬鐵路管理局編印的"嘉興導遊"手冊,其"落帆亭"條下記云:"亭面臨運河,憑窗閒眺,景色獨佳……今則樹木蔥鬱,架石成山,身臨其地,清氣盎然。"拿這個比較1988年那一次的重修落帆亭,我們似乎只好惋嘆不要說頭腦里的想象力如何了,便是一般的造園布景的常識都夠大不到,這樣便難於責備遊客們對它的冷落了。

我年少時和小夥伴去百步橋採桑果、捉蟋蟀,走過落帆亭時荷花池猶在,只是年尚幼小,對於那一池"清氣"卻是沒有覺到。記憶中荷花池的四周晾曬着附近居民家的被單、衣褲和花花綠綠的尿布片子,不時地看到有人在池邊刷洗馬桶、痰孟罐,景象和天星湖(遺址在南湖飯店南側)差不多。後來,1967年填平荷花池築路,落帆亭的風水似乎也就此斷絕。落帆亭後頭有漢朱買臣妻崔氏墓,嘉興人叫"羞墓"。民間傳說朱買臣年輕時窮厄潦倒,其妻崔氏逼夫休她改嫁杉青閘吏。後買臣成了高官榮歸故里,崔氏羞慚而死。這個傳說流傳甚廣,京劇《馬前潑水》就是據此編的。這一齣戲文,大概在解放後是禁演了,因為它宣揚了封建夫權思想和以女性為奴隸的大男子主義。中國歷史上有許多辦不好的事或不好的名聲,往往多歸罪於女人,所謂"女人是禍水"者便是常聽到的口誅。最近有"貪內助"一說,我以為提法固然不錯,但若過分強調,恐怕會減弱反腐鬥爭的嚴肅性,容易使人想到如俗語所說"討老婆不着一世",那貪官倒是有些無辜的樣子。再說從已揭示的貪官事例來看,那些"貪內助"們,大多妻因夫貴,手中也捏有大小不等的權柄,實際上是"官"而非一般的"內助"了。

嘉興未曾有重建"羞墓"的說法,這很好,這是嘉興人在反封建主義思想方面的進步。

在"羞墓"的西南側(今"嘉絲聯"後面一帶),該是"嘉禾八景"中的"禾墩秋稼"舊址了。吳大帝孫權黃龍三年(231)"由拳野稻自生"的出處即在這裡。大約在清末,"嘉禾墩"依然是名勝,所謂"繡壤縱橫晚稻田,春林紅樹起炊煙",景色還很可觀。四十來年前,我的第二個表妹因患奶癆不到3歲就夭折了,姨母命我隨一妥作(民間的殯葬工)把表妹的小棺木送到北門外野地埋葬。我和妥作過北麗橋進壇弄,折向北盤轉走出秀水兜,來到鬼板橋外的一塊高崗地上。記憶中荒草叢裡有不少墳冢,也有樹木,時正深秋,暮鴉噪林,景象淒涼。數十年來,我一直認為鬼板橋外的高崗地,方位是符合嘉禾墩的舊址的。馬家浜遺址是嘉興發祥地,而嘉禾墩則是嘉興的得名之始。這兩個地方,我覺得都應當立起碑來並有很好的文字。

落帆亭與大運河

中國大運河,是古代一項巨大的人工水利工程,唐代以前,運河的不同河段,名字叫過溝、漕和漕渠。元代以來修浚運河利用原有漕渠和部分天然河道,開鑿濟州河會通河通惠河,開了一條經由黃河淮河長江等五大河系,貫通南北的大運河,由大都(今北京)直到杭州,成為南糧北運、公私商旅往來的唯一水通道。就工程的浩大艱巨而言,只有被稱為世界奇蹟之一的長城能與它相比。如今,由於現代交通的發達,運河已經部分消失了原來的作用,但是就文化而言,就人類改造和利用自然的歷史功績而言,大運河仍然是中華民族偉大成就的一個標誌。作為這標誌的物化表現,也有一座亭建築,它就是位於浙江嘉興市的落帆亭。

嘉興城是大運河的重要碼頭,城北的運河上有一座閘門叫杉青閘。運河上南來北往的船舶不斷,檣帆如林,商旅與遊人停靠,閘口成為繁華熱鬧的集市[1]。由於船經閘門必落帆才能駛過,後來有人在閘西側建造了一座亭,命名為「落帆亭」。亭始建年代無記載,已不可考。據史書稱,北宋神宗熙寧年初(1068年)曾經重修;後明代天啟丙寅年(1626年)又重修。以後歷經戰火毀圯,清光緒六年(1875年)再建。由於亭修建在河閘堰上,它成為過往商旅特別是文人墨客的遊樂休憩處所。有人留詩描繪亭周邊景色,道是「濃綠暗宮柳,肥紅綻野梅」。明代文人李肇亨以詩句攝下亭畔特有的風光:「柳枝沙岸夕陽邊,依歸帆檣卷暮煙」。

後來嘉興一段運河淤塞,杉青閘廢,但落帆亭作為一個有歷史意義的景觀存留下來,人們以亭為中心建成了一處小園林,就以落帆亭命名。清光緒年再修亭時,增築了一座四角攢尖的太白亭,祀祭李白,另有花神和閘神像。1921年,嘉興酒業公所募資整修,使園林面積達2500平方米,園林樹木蔥鬱,塘荷流香,成為當時嘉興一處供遊人休息的風景點。

抗戰時期,「文革」期間,落帆亭公園又遭到嚴重破壞。1981年,嘉興市公布落帆亭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988年又對園林進行修葺,太白亭、假山和池塘經過修整,煥然一新,落帆亭也以嶄新的面貌迎接遊歷觀光的人們。

落帆亭沉痛現狀

惋惜

「這個亭子一直沒人管,還經常有人來搞破壞,地板、牆壁、門窗等能夠賣錢的東西都被人踢過、敲過,晚上甚至還有流浪人員在裡面露宿。」正在亭子邊拆遷的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師傅說,他只是一名打工的,包工頭讓他幹什麼就幹什麼,至於自己屬於哪個拆遷隊、老闆是誰他一概不知。「燈籠和壽紋可能是風吹下來的,連石獅護欄也吹沒了,這些東西拆完以後會重修的。」面對記者詢問亭內一些附屬建築物為什麼損壞這麼嚴重時,這位師傅如是說。

住在亭子旁邊、還未搬走的張阿姨告訴記者,之前有一個太婆負責看管亭子,平時打掃一下衛生,但自從2007年6月落帆亭周圍開始拆遷後,亭子就沒人管了。「地上幾塊青石也被挖走了,連亭子上的牌匾也被人拿走賣掉了,真希望相關部門管一管,保護好我們的文物。」看着每日陪在自己身邊的落帆亭破落成這個樣子,張阿姨的言語中透露出一絲惋惜和無奈。

「其實,不必行走太遠,身邊即有典故,有風景。」這是網友在帖子最後發出的感慨,也許他最想說的是,我們身邊的風景,多麼需要大家去好好保護啊。

驚訝

「以前在戲曲中看到杉青閘一詞時,心中一驚,暗思忖此杉青閘是否為浙江嘉興城北的杉青閘。查了嘉興市志,有說杉青閘旁落帆亭後,便是崔氏之墓,名『羞墓』——當然,定是好事的後人做的一個假墓了。落帆亭也算是本地的一個名跡了,因有杉青閘的存在,船至閘前便要落帆,是為內河與外河的一個分界處。古時迎送官員友人,多在此處洗塵餞別。但今日去尋訪一下這個崔氏的投水之地,所見卻是慘然。」

這是網友lususlee在南京大學小百合論壇中發的一篇關注落帆亭保存現狀帖子的開頭語,該帖全文以15張圖片的形式,從遠景、近景、特寫等角度全方位展示了落帆亭周邊及其古蹟被損的現狀,並且每張圖片都配以文字評論,抒發作者本人看到每張圖片時的心境。

探訪

看到這篇帖子後,記者嘗試多次聯繫網友lususlee未果。昨日上午10時左右,記者來到位於市區東升路東側的杉青閘路,此時的落帆亭仍靜靜地矗立在大運河邊,在太陽照耀下顯得舊跡斑斑,原先身後的一片居民住宅,此時已成一堆廢墟。

走進曾經秀麗幽雅的園林,落帆亭靠近運河一側的圍牆和亭子的附屬建築已破敗不堪,青灰色的磚頭和瓦片胡亂堆在一起,3隻古色古香的黃色柱形燈籠及木製壽紋散落在瓦礫堆中,亭子地基也出現裂痕。順着石階進入亭中,這才發現,石階左邊的石獅護欄也不見了蹤影,亭內柱子和圍欄上的油漆已開始褪色,亭內隨處可見破衣爛衫,這與路邊石碑上刻着的「嘉興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落帆亭」形成鮮明對比。

落帆亭周邊延伸

杉青閘

杉青閘是古代大運河上的著名水閘,亦稱「杉青第一閘」,隨運河的開掘於隋唐時設置,由朝廷直接派官員管理,因此建有官署。杉青閘是宋孝宗趙昚的誕生地,《宋史·孝宗紀》:「建炎元年十月戊寅,生帝於秀州杉青閘之官舍。」本報曾經報道過的嘉興名人雕像中,趙昚的人物場景雕塑將被安放在該公園杉青閘官署入口的正對面。

「杉閘風帆」為「南湖八景」之一。明代李肇亨有詩句云:「柳枝沙岸夕陽邊,依舊帆檣卷暮煙。」

「羞墓」

漢武帝時期,嘉興有一位讀書人朱買臣,因早年家貧,無以為生,只得每天砍柴度日,其妻崔氏因無法忍受清苦生活,逼朱買臣寫下休書,後朱買臣被漢武帝授予太守之職,其妻崔氏又要求回到朱家,朱買臣以「馬前潑水」回應,要求崔氏收回潑在地上的水才能回到朱家(成語「覆水難收」典出於此),崔氏見此知道兩人緣分已盡,隨即投河自盡,死後崔氏被葬於嘉興杉青閘,稱「羞墓」。

嘉禾墩

春秋以後,嘉興名長水,又稱槜李。戰國時,劃入楚境,秦置由拳縣。三國吳黃龍三年(公元231年)「由拳野稻自生」,吳帝孫權以為祥瑞,改「由拳」為「禾興」。赤烏五年(公元242年),孫權立孫和為太子,為避太子諱改「禾興」為「嘉興」。嘉興一名從此沿用。而嘉禾墩就是傳說中的野稻自生之處,位於落帆亭附近。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