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落葉松 (松目松科植物)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落葉松 (松目松科植物)

落葉松(學名:Larix gmelinii (Rupr.) Kuzen.)是松科,落葉松屬喬木,高達可達35米,胸徑達90厘米;幼樹樹皮深褐色,枝斜展或近平展,樹冠卵狀圓錐形;冬芽近圓球形,芽鱗暗褐色,邊緣具睫毛,基部芽鱗的先端具長尖頭。葉片倒披針狀條形,先端尖或鈍尖,上面中脈不隆起,球果幼時紫紅色,成熟前卵圓形或橢圓形,黃褐色、褐色或紫褐色,種子斜卵圓形,灰白色,5-6月開花,球果9月成熟。

落葉松是中國大興安嶺針葉林的主要樹種,木材蓄積豐富,也是該地區今後荒山造林和森林更新的主要樹種。木材略重,硬度中等,易裂,邊材淡黃色,心材黃褐色至紅褐色,紋理直,結構細密,比重0.32-0.52,有樹脂,耐久用。可供房屋建築、土木工程、電杆、舟車、細木加工及木纖維工業原料等用材。樹幹可提取樹脂,樹皮可提取栲膠。

基本信息

  • 中文名; 落葉松
  • 拼 音; luò yè sōng
  • 學名; Larix gmelinii (Rupr.) Kuzen.
  • 界; 植物界
  • 門;裸子植物門
  • 綱;松杉綱
  • 目;松杉目 科松科
  • 亞科;落葉松亞科  
  • 屬;落葉松屬
  • 組;落葉松組
  • 種 落葉松

形態特徵

喬木,高達35米,胸徑60-90厘米;幼樹樹皮深褐色,裂成鱗片狀塊片,老樹樹皮灰色、暗灰色或灰褐色,縱裂成鱗片狀剝離,剝落後內皮呈紫紅色;枝斜展或近平展,樹冠卵狀圓錐形;一年生長枝較細,淡黃褐色或淡褐黃色,直徑約1毫米,無毛或有散生長毛或短毛,或被或疏或密的短毛,基部常有長毛,二、三年生枝褐色、灰褐色或灰色;短枝直徑2-3毫米,頂端葉枕之間有黃白色長柔毛;冬芽近圓球形,芽鱗暗褐色,邊緣具睫毛,基部芽鱗的先端具長尖頭。葉倒披針狀條形,長1.5-3厘米,寬0.7-1毫米,先端尖或鈍尖,上面中脈不隆起,有時兩側各有1-2條氣孔線,下面沿中脈兩側各有2-3條氣孔線。

球果幼時紫紅色,成熟前卵圓形或橢圓形,成熟時上部的種鱗張開,黃褐色、褐色或紫褐色,長1.2-3厘米,徑1-2厘米,種鱗約14-30枚;中部種鱗五角狀卵形,長1-1.5厘米,寬0.8-1.2厘米,先端截形、圓截形或微凹,鱗背無毛,有光澤;苞鱗較短,長為種鱗的1/3-1/2,近三角狀長卵形或卵狀披針形,先端具中肋延長的急尖頭;種子斜卵圓形,灰白色,具淡褐色斑紋,長3-4毫米,徑2-3毫米,連翅長約1厘米,種翅中下部寬,上部斜三角形,先端鈍圓;子葉4-7枚,針形,長約1.6厘米;初生葉窄條形,長1.2-1.6厘米,上面中脈平,下面中脈隆起,先端鈍或微尖。花期5-6月,球果9月成熟。

產地生境

分布於中國大、小興安嶺海拔300-1200米地帶。在各種不同環境(如山麓、沼澤、泥炭沼澤、草甸、濕潤而土壤富含腐殖質的陰坡及乾燥的陽坡、濕潤的河谷及山頂等)均能生長,常組成大面積的單純林,或與白樺、黑樺、叢樺、山楊、樟子松、紅皮雲杉、魚鱗雲杉等針闊葉樹組成以落葉松為主的混交林。蘇聯遠東地區也有分布。模式標本采自蘇聯西伯利亞。

生長習性

喜光性強,對水份要求較高,而以生於土層深厚、肥潤、排水良好的北向緩坡及丘陵地帶生長旺盛。

落葉松最適宜在濕潤、排水、通氣良好,土壤深厚而肥沃的土壤條件下生長最好,在乾旱瘠薄的山地陽坡或在常年積水的水濕地或低洼地也能生長,但生育不良。落葉松耐低溫寒冷,一般在最低溫度達—50℃的條件下也能正常生長。

繁殖方法

採種:9月人工上樹採摘果枝,將球果露天攤曬、敲打、篩選,然後干藏。 

貯藏:10月至第二年3月,短時間內播種可直接干藏,將篩選後的種子適當乾燥,置於通風、乾燥的室內,第二年春播種前一個月混沙催芽。 

整地:3月上中旬,選擇海拔在300米以上的陰坡、半陰坡土質肥沃、排水好的砂壤土,翻深整平,做1米寬左右的高床或高壟,每畝施廄肥3000公斤,嚴格進行土壤消毒。 

播種:3月下旬,種子催芽後可直接播種。否則,要用40℃左右溫水浸種一二天,在溫暖處混沙或鋸末中進行催芽後再播種。開溝條播,灌足底水。每畝播種7至10公斤,用搗細的腐殖質或細沙覆蓋,覆土不能超過0.5厘米,有條件時,最好再覆一層草保墒。 

栽培技術

4月至第二年7月幼苗出齊後,要進行必要遮陰,透光度保持60%左右,進入雨季撤除。6月中下旬和7月上中旬分別間苗2次,最後一次每米播種行留苗100株左右。出苗前始終保持床面濕潤,用噴壺每天噴水2至3次,出苗後可適當減少噴水次數,但不可床面過干。出苗後15至20天,每畝追硫銨5公斤,以後每隔半個月左右連續追肥3至4次,每畝每次追肥量逐漸增加至10公斤左右。7月停止追氮肥,可適量追施磷鉀肥。

出圃第二年春季土壤解凍出圃移栽。起苗前3至5天澆水一次,使土壤濕潤疏鬆,起苗時不易傷根。對主根適當修剪,注意起苗時不要傷頂芽。[1]

參考文獻

  1. 落葉松屬,多識, 2018-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