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落葉松毛蟲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落葉松毛蟲昆蟲名,屬鱗翅目,枯葉蛾科。分布於北京、東北、內蒙古、新疆北部等。是中國東北林區的重要害蟲,除為害落葉松外,也為害紅松、油松、樟子松、雲杉、冷杉等針葉樹種。食害針葉,爆發時吃光針葉,使枝幹畢露形同火燒,嚴重時使松樹成片枯死。

形態特徵

成蟲體色變化較大,由灰白到棕褐色。體長25-45mm,翅展69-110mm。前翅外緣傾斜度較小,中橫線與外橫線深褐色的間隔距離較外橫線與亞外緣線的間隔距離為闊;外橫線呈鋸齒狀,亞外緣線有8個黑斑排列呈3字形。小抱針長過大抱針的1/2,中前陰片接近等腰三角形,中央凹下部分明顯。老熟幼蟲體長63-80mm。頭褐黃色,中後胸節背面毒毛帶明顯,體側由頭至尾有一條縱帶。各節帶上白斑不明顯,每節前方由縱帶向下有一斜斑伸向腹面。 [1]

發生規律

1年1代,少數2年1代。以3-6齡或5-6齡幼蟲在樹幹基部枯枝落葉叢中捲曲過冬,次年4-5月份上樹為害。6-7月份老熟幼蟲結繭化蛹,7-8月份羽化為成蟲,數天後產卵,經過10-12天孵化成幼蟲,8-10月份新生幼蟲為害。11月份下樹越冬。幼蟲晝伏夜出,白天下樹躲藏,晚間上樹為害。

防治方法

(1)農業防治。 營造針闊混交林,改造人工純林為混交林,做好封山育林,防止強度修枝,提高林木自控能力;注意修剪有蟲枝,在害蟲蛹期(6月下旬),人工摘繭,幼蟲盛發期人工捕捉毛蟲,捕捉時注意毒毛。 (2)物理防治。 在成蟲羽化盛期,設置黑光燈或頻振式殺蟲燈,誘殺成蟲。 (3)化學防治。

尽量选择在低龄幼虫期防治。此时虫口密度小,危害小,且虫的抗药性相对较弱。防治时用45%丙溴辛硫磷(国光依它)1000倍液,或国光乙刻(20%氰戊菊酯)1500倍液+乐克(5.7%甲维盐)2000倍混合液,40%啶虫.毒(必治)1500-2000倍液喷杀幼虫,可连用1-2次,间隔7-10天。可轮换用药,以延缓抗性的产生。 [2]

(4)生物防治。 ①人工掛鳥箱,招引益鳥,如大山雀等,5個/hm2。 ②每年7月上中旬,在成蟲產卵盛期,釋放赤眼蜂,以蟲治蟲,用量40-60卡/ hm2。要在無大風的睛天,上午9時左右掛卡。每公頃放蜂點50處,蜂卡固定在背蔭處。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