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蕭瑟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蕭瑟

蕭瑟,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 xiāo sè,意思是形容風吹 樹葉的聲音,一般作為形容詞使用,形容環境 冷清淒涼。出自《北征》。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蕭瑟 [1]

拼音 xiāo sè

反義詞 繁榮 [2]

釋義 環境冷清、淒涼等

出處 《北征》

同義詞 冷落凋敝荒涼蕭索蕭條衰落

釋義

1、擬聲詞,形容風吹樹葉的聲音。

2、形容詞,形容環境冷清、淒涼。

3、形容詞,稀疏

出處

曹操《觀滄海 步出夏門行之一》"秋風蕭瑟,洪波湧起。"

曹丕《燕歌行》:"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群雁辭歸雁南翔"。

蘇軾《定風波》詞:"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宋·蘇軾《仙都山鹿》詩:"長松千樹風蕭瑟,仙宮去人無咫尺。"

宋 蘇軾《滿江紅.江漢西來》詞:空洲對鸚鵡,葦花蕭瑟。

元·許有壬《太常引》詞:"紅衣縹緲,清風蕭瑟,半醉岸烏巾。"

曹禺《原野》第三幕:"靠左偏前是一棵直挺挺的白楊,樹葉在上面蕭瑟作響。"

《楚辭·九辯》: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

唐·杜甫《北征》詩:"靡靡逾阡陌,人煙眇蕭瑟。"

唐 杜甫 《詠懷古蹟》之一:" 庾信 生平最蕭瑟,暮年詩賦動江關。"

明·楊珽《龍膏記·傳情》:"你秋色將臨,能無蕭瑟之感。"

清 譚獻《桂枝香.瑤流自碧》詞:拾翠汀洲,密意總成蕭瑟。

老舍《四世同堂》四三:"秋給北平的城郊帶來蕭瑟,使它變成觸目都是秋色,一點也不像一個大都市的外圍了。"

吳剛 《羅布泊,消逝的仙湖》"當他踏上這片想象中荒涼蕭瑟的大地時,卻被它的美麗驚呆了"

唐·唐扶《使南海道長沙題道林嶽麓寺》詩:"蕭瑟兩鬢吾能髡,逢迎侯伯轉覺貴。"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