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萎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萎葉(拉丁學名:Piper betle L.),別名為蔞(lóu)葉、蔞子、大蘆子、檳榔蔞等,是胡椒科胡椒屬攀援藤本植物。

萎葉枝節生根,稍木質;葉卵形或卵狀長圓形,上部葉有時為橢圓形,下面及嫩葉脈上密被腺點;花單性,雌雄異株,聚集成與葉對生的穗狀花序;核果頂端稍凸,被絨毛;下部與花序軸合生成柱狀、肉質、帶紅色的果穗;花期5-7月。分布於印度、斯里蘭卡、越南等地,中國東起中國台灣,經東南至西南部各省區均有栽培。本種提取的芳香油為蒟(jǔ)醬油,可作調香原料。東南亞不少民族喜以其葉包石灰與檳榔作咀嚼嗜好品。全株或莖、葉具有祛風散寒、行氣化痰、消腫止癢之功效。常用於風寒咳嗽、支氣管哮喘、風濕骨痛、胃寒痛、妊娠水腫;外用治皮膚濕疹、腳癬[1]

[]

開發前景

⑴由於蔞葉油具有特殊芳香氣味,兼有幫助消化、防治寄生蟲、抗傳染病等作用,用作食品添加劑,研製保健食品、開發保健藥品,具有可觀的商業開發價值。

⑵由於南亞、東南亞、太平洋島嶼居民也有嚼食檳榔的習俗,對蔞葉的需求量較大,我國蔞葉可望成為出口商品。

基本介紹

中文名稱:蔞葉

別稱:蒟醬、青蒟、蘆子、大蘆子、檳榔蒟、檳榔蔞

二名法:PiperbetleLinn. 蔞葉別名蒟醬、青蒟、蘆子、大蘆子、檳榔蒟、檳榔蔞。 其來源為胡椒科胡椒屬植物,以全株或莖、葉入藥。全株及莖葉全年可采,切片曬乾。味辛、微甘,溫。

蔞葉在我國古代曾是有名的栽培植物和野生藥用植物,產品和植株在民間有特殊的用途,甚至成為商品。

形態特徵

攀援藤本;枝稍帶木質,直徑2.5-5毫米,節上生根。葉紙質至近革質,背面及嫩葉脈上有密細腺點,闊卵形至卵狀長圓形,上部的有時為橢圓形,長7-15厘米,寬5-11厘米,頂端漸尖,基部心形、淺心形或上部的有時鈍圓,兩側相等至稍不等,腹面無毛,背面沿脈上被極細的粉狀短柔毛; 葉脈7條,最上1對通常對生,少有互生,離基0.7-2厘米從中脈發出,余者均基出,網狀脈明顯;葉柄長2-5厘米,被極細的粉狀短柔毛;葉鞘長約為葉柄的1/3。花單性,雌雄異株,聚集成與葉對生的穗狀花序。雄花序開花時幾與葉片等長;總花梗與葉柄近等長,花序軸被短柔毛;苞片圓形或近圓形,稀倒卵形,近無柄,盾狀,直徑1-1.3毫米;雄蕊2枚,花葯腎形,2裂,花絲粗,與花葯等長或較長。雌花序長3-5厘米,於果期延長,直徑約10毫米;花序軸密被毛;苞片與雄花序的相同;子房下部嵌生於肉質花序軸中並與其合生,頂端被絨毛;柱頭通常4-5,披針形,長約0.6毫米,被絨毛。漿果頂端稍凸,有絨毛,下部與花序軸合生成一柱狀、肉質、帶紅色的果穗。花期5-7月。

生長環境

攀援於其他植物上。

分布情況

我國東起台灣,經東南至西南部各省區均有栽培。分布於印度、斯里蘭卡、越南、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菲律賓及馬達加斯加。

5化學成分編輯從成分上看,蔞葉富含揮髮油,內含胡椒酚、蔞葉酚、烯丙基焦性兒茶酚、香荊芥酚、丁香油酚、對一聚傘花素、1,8-桉葉素、丁香油酚甲醚、石竹烯、畢澄茄烯、未定倍半萜等,以及多種游離氨基酸抗壞血酸蘋果酸、草酸、葡萄糖、果糖、麥芽糖、葡萄糖醛酸等營養成分,每百克含鐵25毫克。

主要價值

藥用價值 【來源】胡椒科胡椒屬植物蔞葉Piper betle L.,以全株或莖、葉入藥。全株及莖葉全年可采,切片曬乾。

【性味歸經】辛、微甘,溫。

【功能主治】祛風散寒,行氣化痰,消腫止癢。用於風寒咳嗽,支氣管哮喘風濕骨痛胃寒痛,妊娠水腫;外用治皮膚濕疹,瘡癤、腳癬。

【用法用量】 1~3錢;外用適量,煎水候溫外洗,腳癬可浸泡。

【現代藥理實驗】對麻醉狗,低劑量蔞葉揮髮油會產生暫時性血壓降低,切斷兩側迷走神經或預先應用阿托品後,降壓作用仍存在。大劑量則使血壓持久下降,呼吸先興奮而後突然停止。對兩棲類和哺乳類動物心臟,可抑制其收縮力及頻率。

其他用途 ⑴該種提取的芳香油為蒟醬油,可作調香原料。東南亞不少民族喜以其葉包古賁灰與檳榔作咀嚼嗜好品。

⑵ 制酒麴。劉歆期《交州記》云:「今蜀人惟取萎葉作酒麴,雲香美。」

(3)我國某些地方傳統粽子餡佐料。陽江市等一些地方傳統粽子製作時,用來包裹豬肉(一般為肥肉或五花肉),然後與綠豆、鹹蛋黃等共同充當咸餡料,這樣的粽子吃起來不但有蔞葉的清香,更重要的是不會感覺到肉的肥膩,口感非常不錯,甚是受歡迎。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