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萊氏線蕨 學名:Leptochillus wrightii 水龍骨科(Polypodiaceae)線蕨屬(Colysis),別名:褐葉線蕨。[1]

目錄

形態特徵

萊氏線蕨。根莖匍匐狀,被覆卵狀披針形褐色鱗片;葉柄長2-5cm,葉片披針形,長20-45cm,寬2-5cm,單葉,末端漸尖,基部較寬,往下急縮且下延;葉脈網狀,網眼內有游離小脈,側脈明顯,彼此平行;孢子囊群長線形,位於側脈之間並與中脈斜交。[2]

岩生或地上生,根莖匍匐,徑約 0.2 公分,被卵狀披針形鱗片,鱗片褐色,邊緣有細鋸齒,質薄,常成片生長在林下或林緣半遮蔭環境。單葉,散生;葉柄長 2~5 公分,無翅;葉片長 20~45 公分,寬 2~5 公分,倒披針形,漸尖頭,中間部分最寬,向基部漸窄,以狹翅狀下延,邊緣呈淺波狀,乾燥時呈黑褐色,葉片薄紙質,斜上的側脈成網狀,內藏單一或分歧小脈。孢子囊堆由主脈斜向長出幾達葉緣,在側脈間呈連續或偶中斷線形;無孢膜。本種在台灣雖然極為常見,但仍有許多問題值得深入探討,例如孢子囊群是否具有鱗片狀側絲,葉片中段以下突然變窄的特徵是否安定,有無葉片非常狹窄的族群。相較於伏石蕨有營養葉與孢子葉顯著不同的兩型葉,但卻可見兩型葉的趨勢,亦即孢子葉較瘦長,營養葉較胖短,本種在台灣是否有極端兩型葉的族群,尚待進一布調查研究。[3]

分布

台灣全境、蘭嶼,產在海拔 1,000 公尺以下潮溼溪邊的岩石上,根莖一般僅長在地表而不伸入地中。低海拔地區山路旁可見。喜生長滿青苔的石頭上或水溝溝壁。中國大陸、日本琉球越南香港亦可見生長族群。

藥用

行氣化瘀,袪痰鎮咳。治婦女虛弱咳嗽,帶下。

同屬近似的蕨類

  • 萊氏線蕨:二級脈與主脈(葉軸)成斜交,網脈不明顯,孢子囊群線型。
  • 斷線蕨:二級脈與主脈近直交,網脈明顯,孢子囊群橢圓點狀。

參考文獻

  1. 萊氏線蕨 認識植物
  2. 萊氏線蕨 福星花園
  3. 萊氏線蕨 認識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