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萊利鱷屬
圖片來自blogspot

萊利鱷屬(屬名:Rileyasuchus)是植龍目的一屬,生存於晚三疊紀瑞提階英格蘭。萊利鱷的歷史非常複雜,過去曾經與Palaeosaurus槽齒龍有關連,原本的屬名為Rileya,但已有一種膜翅目名為Rileya,因此改名為萊利鱷(Rileyasuchus)。

目錄

歷史與分類學

在1902年,德國古生物學家弗雷德里克·馮·休尼博士根據在布里斯托沉積層發現的兩個脊椎骨與一個肱骨,建立為新屬Rileya,屬於植龍目,並以英國古生物學家Henry Riley為名,這些化石與Palaeosaurus cylindrodonPalaeosaurus platyodon、以及槽齒龍發現於同一地點。稍後在1908年,休尼認為P. platyodon的牙齒類似植龍類,因此歸類於Rileya platyodon

在1961年,Oskar Kuhn將Rileya重新命名為萊利鱷(Rileyasuchus)。在1994年,阿德里安·亨特(Adrian Hunt)與提出萊利鱷應屬於艾雷拉龍科,但並未正式公佈[1]。在2000年,麥可·班頓(Michael Benton)等人指出萊利鱷的模式標本其實是個嵌合體,由一個植龍類的肱骨,與槽齒龍的脊椎骨構成。萊利鱷的目前狀態為疑名

古生物學

如同其他植龍目,萊利鱷是種半水生、類似鱷魚的掠食動物。

參考文獻

  1. Hunt, A.P. (1994).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discussed here Template:Way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