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菩薩蠻·滿宮明月梨花白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菩薩蠻·滿宮明月梨花白》

作品名稱: 《菩薩蠻·滿宮明月梨花白》

創作年代: 唐代詩人、詞人

文學體裁:詩、詞

作者:溫庭筠

《菩薩蠻·滿宮明月梨花白》唐代詩人、詞人溫庭筠詩。

這首詞具體創作年代不詳。這首《菩薩蠻》描述的是一位思念邊塞守關將士的思婦。溫庭筠的詞中描寫歌舞伎女、嬪妃宮女的次數比較多,為守關將士的妻子掬一把同情淚的時候較少。但在晚唐時期,同家動亂,邊疆常犯騷亂,眾多將二七在邊疆戍守打仗常年不歸,他們和家人兩地遠隔,彼此思念卻終年無法團聚的狀況已經成為一種社會現象。如今在長安生活多年,他又親眼看見這些戍守邊關將士們的家人的生活狀況,忍不住再為他們寫下詞作。[1]

詩詞正文

譯文

灑滿庭中的月光啊,像院裡的梨花一樣白,你可照見我那思念的人兒麼,相隔萬里多少關塞。繡衣上一雙金雁展翅欲飛,淚濕羅衫時更愁歡情難再。

看小園綠草淒淒,想起故鄉彎彎的越溪。楊柳輕舞着依依春情,春燕歸來帶着無邊的春意。燕歸人卻不歸來,不知何時才能與他相聚。

賞析

此詞寫思鄉懷人之情。上片以眼前之景,引出春光流逝,故人萬里,音信疏隔,悲思深重。下片先設想家鄉情景,復以故人盼歸抒己懷鄉之情。這首詞情致悽惻,音促而語婉。語言貼合溫詞造語精工、密麗濃艷的風格。

此詞上片寫宮廷光景,明月相照,梨花盛開,正是初春季節。開首一句,既點明時當春夜,又有「花好月圓」之意。然而詞人筆鋒一轉,下句說遠人被「萬里關山」所「隔」和金雁雙飛,則月圓而人不圓,自然興起下兩句彈箏寄意而淚沾繡衣,其情與景的對比格外鮮明強烈。一往情深的思念,鎔鑄在這兩句中。

下片女子以越女西施自況,西施雖然色美,又當芳草又綠,楊柳依依,其奈「燕歸人不歸」。讓人想起《詩經·小雅·採薇》中「昔我往矣,楊柳依依」的名句。寂寞和惆悵,又在言外。

這是一首宮詞,章法頗為別致。全篇於清綺流麗中瀰漫着深長的傷感意味,雖不作激烈情緒迸發語,但自能以真切濃摯的怨思動人。

作者簡介

溫庭筠[2](約812-866),唐代詩人、詞人。本名岐,字飛卿,太原祁(今山西祁縣東南)人,唐初宰相溫彥博之後裔,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試,押官韻,八叉手而成八韻,所以也有"溫八叉"之稱。

然恃才不羈,多犯忌諱,屢舉進士不第;又好譏刺權貴,取憎於時,唐宣宗朝試宏辭,溫庭筠代人作賦,因擾亂科場,貶為隋縣尉,後襄陽刺史署為巡官,授檢校員外郎,不久離開襄陽,終生潦倒不得志,官終國子助教,客於江陵。溫庭筠,為唐太宗時宰相溫彥博裔孫。《新唐書》雲:"彥博裔孫廷筠。"唐憲宗元和七年(812),生於太原。[3]

唐憲宗元和十五年(820),溫庭筠父親去世,溫庭筠兄弟姐妹四人隨母親生活。

唐穆宗長慶四年(824),溫庭筠父親生前好友段文昌由雲南征拜刑部尚書,對溫家施以援手,帶溫庭筠至杜陵(今陝西西安市三兆村南)與其子段成式結伴共讀。

唐敬宗寶曆二年(826),段文昌出鎮淮南,溫庭筠與段成式隨之到江淮吳中一帶。

唐文宗大和四年(830),段文昌調任荊南節度使,溫庭筠與段成式隨之到荊楚之地。

唐文宗大和五年(831),溫庭筠朋友李遠登進士。溫庭筠集中有《春日寄岳州從事李員外二首》《寄李員外遠》。

唐文宗大和六年(832),溫庭筠有詩《送渤海王子歸本國》。

唐文宗大和九年(835),段文昌在西川去世。不久之後,溫庭筠告別段成式離開西川北上長安(今陝西西安)。

溫庭筠,為唐太宗時宰相溫彥博裔孫。《新唐書》雲:"彥博裔孫廷筠。"唐憲宗元和七年(812),生於太原。

唐憲宗元和十五年(820),溫庭筠父親去世,溫庭筠兄弟姐妹四人隨母親生活。

唐穆宗長慶四年(824),溫庭筠父親生前好友段文昌由雲南征拜刑部尚書,對溫家施以援手,帶溫庭筠至杜陵(今陝西西安市三兆村南)與其子段成式結伴共讀。

唐敬宗寶曆二年(826),段文昌出鎮淮南,溫庭筠與段成式隨之到江淮吳中一帶。

唐文宗大和四年(830),段文昌調任荊南節度使,溫庭筠與段成式隨之到荊楚之地。

唐文宗大和五年(831),溫庭筠朋友李遠登進士。溫庭筠集中有《春日寄岳州從事李員外二首》《寄李員外遠》。

唐文宗大和六年(832),溫庭筠有詩《送渤海王子歸本國》。

唐文宗大和九年(835),段文昌在西川去世。不久之後,溫庭筠告別段成式離開西川北上長安(今陝西西安)。

視頻

文人詞鼻祖溫庭筠

與詩書在一起 溫庭筠(上)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