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菜油(馬永歡)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菜油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菜油》中國當代作家馬永歡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菜油

菜油,我這裡說的是做菜用的油。2021年1月的一天,我與妻子到龍門鄉做客,龍門鄉距離我居住的永平縣城大約十多公里。我帶了一隻油桶,在龍門羊街滇緬公路邊一家榨油鋪,順便買一桶菜籽油,十元一市斤,買了十市斤,一百元。這油價創歷史新高,也就是說,在我們永平縣的菜油歷史上,十元一市斤的菜油是最高價了,而且是我縣目前菜油市場價位最高的。比如,縣城農貿市場大門口有一家榨油鋪,我曾經買過菜油,最多就是九元一市斤;在縣城的幾家超市,我也買過菜油,一桶又一桶,價格五十左右。那麼,我為什麼要到羊街買菜油呢?便宜的不買,卻要買貴的。到羊街買菜油,這不是第一次,而是好多次了。我的妻子是龍門鄉人,每一次來龍門,我的第一反應是買一桶菜籽油,妻子說:「貴!」我說:「雖然貴,也要買。」我的理由是,生活越來越好,身體健康越來越重要,俗話說,病從口入,所以要把好「入口關」,把好菜油關是其中之一。如果菜油質量差,做的菜就不香,比如用質量差的菜籽油煎的牛乾巴,就不特別的香,即使有點香味,那是牛乾巴的香。不僅如此,而且進入身體的質量差的菜油,對身體也不好,還會生病,自己還不知道什麼原因,所以我要買質量高的菜籽油。

龍門鄉,可以說是油菜之鄉,油菜花開的時節,我就來此遊蕩,觀光一望無際的梯田油菜花。油菜花,美輪美奐,精彩紛呈,令人欣喜若狂。花謝子熟時節,我家就來此買菜籽加工,有一年,我家買了一百斤油菜籽,在岳父家曬,然後加工,一桶桶的菜籽油着實令我喜愛,金黃,純正,吃着放心。我好奇地看着他們加工榨油,感覺不怎麼辛苦,而是輕輕鬆鬆地把沒有一點水份的乾菜籽加工成金黃色的菜油,卻沒有體現「榨油」二字的深刻內涵。雖然鋪面上方掛着「榨油」二字,其實是「加工菜籽」。因為,已經不用傳統的木製榨油工具,不用人工榨油,而是用機器「榨油」。兩台機器,一台是榨油機,另外一台是過濾機。機器一響,流水作業就開始了,菜籽倒入機器之口。一眨眼的功夫,菜籽在機器強力壓榨下,迅速分離,迅速一分為二,走上各自軌道,走向各自歸宿。一條是油道,另外一條是油渣道。我拿起一小塊油渣,感覺熱烘烘的,非常乾燥。我看着分離過程,看着緩緩流淌的菜籽油,陷入沉思。油就是這樣榨出來的,真是人間奇蹟。而這人間奇蹟,又是我們人類祖先創造的,不可想象,祖先用生活的智慧創造了榨油木質機器,用人工榨油,艱難到何種程度?努力到何種程度?把一小粒一小粒的油菜籽,而且是曬乾的油菜籽,榨成油,令人感慨萬千,祖先不易,古人不易,先輩不易。我想象不易,並且思量,為什麼要付出巨大努力榨油?因為生活需要,因為做菜需要,因為身體需要。老百姓常說,如果身體沒有油水,就沒有力氣,沒有力氣還幹什麼活。

於是,人類生活中的「榨油」二字就不停地書寫,不停地向前書寫,書寫出時代特徵。隨着科技的發展,隨着工業的日新月異,人類生活中的「榨油」二字的內涵,悄悄地,漸漸地,發生了質變,發生了飛躍,由「木榨」變成了「鐵榨」,由木製工具人工榨油變為鐵製機器榨油。

我欣賞着我買的這一桶地道的菜籽油,感到內心生髮一種生活榮光,從而不知不覺地想到父輩心目中的菜油。我小時候,父親在縣民運站工作,那時是計劃經濟,一個月父親得到的供應菜油只有幾兩,那麼,在每一個月的生活中,我家做菜的菜油就是幾兩,怎麼使用?不可想象。一種是鍋邊擦上幾滴菜籽油,另外是菜油與牛油或鵝油混合使用,也就是混合油。我的母親發明的這種混合油,是沒有辦法的辦法。日子就是這樣過,過着過着,生活發生了不可想象的巨變,聯產承包責任制橫空出世,計劃經濟生活被市場經濟生活代替,我母親做菜使用的混合油,已經成為我生活史中的一種記憶,我獨自回憶。

我欣賞着我買的這一桶地道的菜籽油,我問老闆:「十元一市斤的菜籽油是最高價了吧?」她說:「我也不知道,我們收的菜籽價高,油價就高,我們只是得到一點加工費。現在種菜籽的農民不多了,幾乎都外出打工了,所以說今年的菜籽少,油價就高。」我又問:「市場上的菜油價沒有你們的高,便宜的,為什麼?」她說:「也許是菜油的原料不同,也許是菜油的濃淡不同,總的來說,成本不同,價格就不同。我們的成本高,所以價格就高些。」我聽後,久久沉思,向前想象,今後的菜籽油發展的趨勢又如何?將走向何方?不得而知,是一個令人堪憂的未知數,也是值得探究的一個生活主題。

面對現實生活,過好每一天,用好每一天的菜油。我家是回族,牛油幾乎不吃。今年我家與小舅子家合作買了一頭菜牛,宰菜牛了,牛油我家不要,不吃。往昔,我家用牛油拌清油做菜吃。1982年至1985年,我讀大理州民族高中時,還用煉好的牛油餅拌飯吃的,用小刀削,一片又一片,融於熱氣騰騰的米飯中,好吃,增加營養。但隨着物質生活錦上添花,我家不吃牛油,人家也不吃。大家都認為,新時代是減肥時代,吃了牛油會增肥。那麼牛油又如何處理?我探訪,餵雞餵鵝,賣,便宜,一塊錢一市斤。商人買去做香皂肥皂。鵝油,吃,用於煮青菜白菜蘿蔔吃,味道特別美,特別是菜湯,更美。鴨子油,我家做菜也吃,味道好。這樣,我家做菜用的油,就形成了「三分天下」的格局,菜油為主,鵝油鴨子油為輔。用什麼樣的油,據食材而定,油用好,菜就香,顏色就好看,味道就地道,從而生活就美美的。[1]

作者簡介

馬永歡,供職永平縣職業高級中學,政治語文教師,雲南省作協會員,《永平回族》主編,出版10部散文集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