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莽原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莽原

來自 呢圖網 的圖片

中文名;莽原

語  種;中文

類  別;民國書籍

主辦單位;未名社

簡  介;1926年1月10日在北京創刊

主  編;魯迅

'''莽原'''》雜誌於1926年1月10日在北京創刊,魯迅主編,是魯迅編輯過的刊物中最早的一種。該刊1925年4月在北京初刊時,為周刊,附於《京報》發行,共出32期,1926年1月改為半月刊,單獨出版,共出48期,1927年12月《莽原》半月刊出至第2卷第24期停刊。[1]

來由

莽原社於1925年4月24日成立於北京。主要成員有魯迅、高長虹、黃鵬基、尚鉞、向培良、韋素園、韋叢蕪等。因出版《莽原》周刊而得名。《莽原》周刊開始由魯迅主編,提倡「撕毀舊社會的假面」,注重文明批評和社會批評。辦此刊物的宗旨是「率性而言,憑心立論,忠於現世,望彼將來」。後因內部發生矛盾,遂陷分裂。1926年以後改為半月刊,1927年12月《莽原》半月刊出至第2卷第24期停刊,莽原社也即停止活動。

出版社

1941年至1942年在四川成都祠堂街創辦的抗日救亡出版社,經理姚雪岩,主編黃碧野,編輯周鼎文等。莽原出版社出版莽原叢書和顧牧丁編的《詩星》和《雨絲》。「莽原出版社」的營業部曾與「生活書店」、「三聯書店」互相交換銷售進步書籍,並秘密運往成都以外的外州縣。後因人員暴露被迫轉移,1942年下半年關閉。

辦刊歷史

現為河南省文聯直屬文學原創性專業期刊的《莽原》雙月刊,屬財政全供事業單位,現有人員編制(包括南腔北調雜誌)25人。創刊於1981年5月,初期是以省文聯、省作協合辦的名義創辦,主發中長篇小說的大型文學季刊,借用魯迅、高長虹等人1925年創辦、主發社會批評的半月刊(先是《京報》副刊的報紙型周刊))之名,該大型刊物取名為《莽原》。1985年1月起,改為雙月刊。1990年1月,《莽原》、《奔流》兩份期刊奉命合併,以大陣地、大容量計,決定留《莽原》而撤《奔流》(《奔流》簡介附後),由河南省文聯主辦。《莽原》雜誌歷屆主要負責人有:何南丁、龐嘉季、段荃法、何秋聲、王綬青、張宇、陳楓。

現狀

自昔至今,《奔流》和《莽原》無論是兩刊並立還是合併之後,發表了許多有廣泛社會影響或榮獲全國優秀作品獎的中短篇小說作品。如喬典運的《滿票》、《鄉魂》,張一弓的《流星在尋找失去的軌跡》、《遠去的驛站》二卷,李佩甫的《紅螞蚱,綠螞蚱》、張宇的《活鬼》,二月河的《乾隆皇帝》獲得國家級創作獎項和省級獎項;改編為電影的有6部,電視劇的有5部,廣播劇的有2部,每年被國家級和省級權威報刊和國家數據庫收錄或轉載率達30%,許多省內外作家都在此找到了展示個人創作才華的平台,許多省內外文學新人都以此為成長的園圃。一批批的作者從這裡走向成熟,一代代的作家多得本刊之惠。

在為新老作家作品提供刊發平台的同時,《莽原》也十分重視自身的建設,在編輯隊伍的新老搭配、編校人員的素質建設等方面,都有新的進步,新的提高。正緣於此,連續獲得社會好評,並榮獲1984年全國期刊封面設計三等獎,1990年全國期刊展覽整體設計獎,1993年全國報刊全國報刊博覽會封面設計獎及河南省新聞出版局主辦的質量獎項。獲得河南省社會科學第一屆、第二屆、第四屆、第五屆優秀期刊獎,2000年1月被評入河南省首屆社會科學二十佳期刊;同年入選中國新聞出版署優秀期刊方陣,被評為國家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雙效期刊」,連續五次在河南省社會科學期刊質量檢測中被評為一級期刊;2003年《莽原》被授予「河南巾幗文明示範崗」的榮譽稱號。

在「三個代表」思想的照耀下,新時期的《莽原》本心依舊,辦刊思路更加清晰明確。為大力培養文學新人,自2002年起特辟出《新作家》欄目,所發作品均有熱情點評,縮短了編創雙方的感情距離,激勵和增強了青年作者創作的勇氣和信心。至今已有十數名文學青年在本刊獲獎。長期不懈的努力,使本刊贏得了社會的廣泛好評和審讀專家的稱讚。

展望

對於《莽原》這樣一個以嚴肅文學為標準的專業性文學期刊而言,正屬於發展文化事業之範疇,肩負的主要任務是培養作家,成熟作家隊伍,展示河南文學創作的平台。同時,用文學的方式將河南的經濟、生活推至讀者面前,由此窗口去了解河南,傳達厚重河南的文學理念和文學成果。作為地方性專業文學刊物,加快形成具有感召力的旗幟性的作家影響,以《莽原》這塊陣地豐富傳達河南現代化文化大省的新面貌,集中突現文學人才,以及文壇豫軍的成長軌跡,以文學為政治、經濟、社會發展做好服務,《莽原》都有着不可替代的優勢。

市場經濟在為嚴肅文學刊物給出挑戰的同時,也給出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走出困境的關鍵在於要看刊物有沒有新的思路,能否給出準確的市場定位,能否找到適合所處條件的發展模式,能否形成自身的核心競爭力。辦刊實踐證明,《莽原》只能走立足於河南、在現實中求發展的辦刊之路,以做好本土工作為基礎,以國內文學主流派別為坐標,形成兩相輝映,既體現本土特色又展示國內水平的辦刊路線,而《新作家》欄目就是這一思路的嘗試,實踐證明是設計到位、切中需求、得到省內外文學青年歡迎的,也使本刊的基本訂戶得以相對穩定。樹立屬於自己的名牌欄目,以質量為本,以優勢取勝,取得了可喜的成績。自2000年以來,本刊設立的幾個欄目,以介紹成名作家成長軌跡的《遠與近》,與著名作家暢談的《對話》,都已在國內文壇享有聲譽,成為本刊名牌欄目,文章和欄目多次被專家學者評入年度排行榜(《中華文學選刊》、《北京文學》、《新民晚報》等),為創名刊打下良好基礎。

現存的《莽原》與20世紀20年代初魯迅先生在京創辦的《莽原》周刊和半月刊雖無直接的承遞關係,但作為一個有着厚重的歷史積澱、歷久彌香的知名品牌,就是一種難得的寶貴資產和資源。歷史上的《莽原》本身就有關注社會、關注人生、關注青年的優秀傳統,在新的時期,它本應該得到新的延續和發展。有鑑於文學青年是本刊的主要讀者,同時又是本刊的主體訂戶,也即本刊的經濟支柱,承歷史上的《莽原》之餘緒,時時關注青年這一社會群體,以青年文學愛好者為培養和扶植對象,以青年作家作品為主體稿群,以贏得青年讀者的支持為自立發展依託,是莽原的主要發展前景。

參考來源

電視劇《太宗秘史》主題歌《莽原》,屠洪剛演唱

參考資料

  1. 莽原_學習_知識,養生之道網 ,2022年1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