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蓮(蘇軾)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蓮》

作品名稱:《蓮》

創作年代:北宋

文學體裁:詩歌

作者:蘇軾

《蓮》.為蘇軾詠荷詩歌五首的最後一首。

原文

譯文

首先,「抵」有兩種意思,一是「抵達,到」,參考書就是採用這個解釋;二是「相當,能代替」。筆者認為應採用第二種解釋。「未抵」是「不能代替,比不上」。「未抵西湖泛野航」意思是比不上去西湖泛舟郊遊玩賞。這樣採摘的蓮子就不是蓮農擔中的,而是西湖中的。這樣,就和後文蓮子帶有露水的風味、月色的清香更相符。

其次,「旋折荷花剝蓮子」,參考書認為「旋」(xuán)意思是「立即,隨即」,寫出了賣蓮子的蓮農動作迅速敏捷,表現詩人濟南市求購蓮子的心情急切。但「旋」(xuàn)還有一種解釋———「臨時(做)」。筆者認為此句可以理解為詩人臨時攀折荷花剝出蓮子。

第三,從實際情況出發,蓮子成熟,荷花也即將凋謝或已經凋謝。蓮農賣蓮子一般帶着蓮蓬,連荷花荷莖一起帶着賣似乎不合情理。

最後,詩人買蓮子和去西湖泛舟似乎並沒有衝突之處。詩人完全可以買了蓮子再去泛舟西湖。一邊品嘗新鮮的蓮子,一邊在西湖泛舟玩賞,應該更有詩情畫意,更有鄉野之趣。

如上所述,筆者認為這首詩應該理解為:

城中有人挑着擔子在賣蓮房,

比不上我們去西湖泛舟郊遊玩賞。

臨時攀折荷花,剝出蓮蓬內的蓮子,

那蓮子有着露水的風味,月色的清香。

賞析

《蓮》這首小詩,表達了詩人對蓮子的喜愛之情,反映了詩人不以官場失意為意的恬淡閒適的心情。詩的開頭兩句敘事,交代了「賣蓮房」一事強烈地吸引了詩人,詩人連泛舟游西湖的打算都放棄了。在這平實的敘事中,透露出詩人對蓮子的喜愛之情。「旋折荷花剝蓮子」既寫出了賣蓮子者動作的迅速敏捷,也寫出了詩人求購蓮子的心情急切。「露為風味月為香」一句用了通感的修辭手法,用「露」和「月」來形容蓮子的風味和香氣,似乎不合情理,但這種形容卻給讀者留下無限的想象空間和無窮的回味。

作者簡介

蘇軾(1037-1101)字子瞻,一字和仲,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縣)人。北宋文學家、知名畫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與其父洵、弟轍,合稱「三蘇」。他幼年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自己又刻苦學習,青年時期就具有廣博的歷史文化知識,顯露出多方面的藝術才能。枕頭仁宗嘉祐二年(1057年)考進士時,主司歐陽修見其文章連稱「快哉!快哉!」1059年任大理評事、簽書鳳翔府判官。

英宗即位,任大理寺丞。神宗時,任太常博士、開封府推官,因與王安石政見不合,請求外任,出為杭州通判,改知密州、徐州湖州。元豐二年(1079年),御史台有人摘引其非議新法的詩句,以「訕謗朝政」罪名入獄,即所謂「烏台詩案」。出獄後,貶為黃州團練副使,五年後,改任汝州團練副使。哲宗即位司馬光等舊黨執政,他復為朝奉郎,任登州知州、中書舍人、翰林學士、知制誥,充任侍讀,又因與司馬光等政見不合,請求外任,出知杭州潁州揚州,後任兵部尚書兼侍讀、端明殿這士兼翰林侍讀學士、守禮部尚書。元祐八年(1093年)新黨再度執政,他以「譏刺先朝」罪名,貶為惠州安置、再貶為儋州(今海南省儋縣)別駕、昌化軍安置。徽宗即位,調廉州安置、舒州團練副使、永州安置。元符三年(1101年)大赦,復任朝奉郎,北歸途中,卒於常州,諡號文忠。[2]


參考資料

  1. , 古詩文網,
  2. 江城子·密州出獵 (宋 蘇軾), 學習網2020-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