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蓮池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蓮池區,隸屬於河北省保定市,是保定市中心城區之一,2015年5月北市區和南市區合併為蓮池區,蓮池區是保定市最繁華的商業區,也是保定市商業、科技、教育、科研聚集區。

截至2018年,轄10個街道、7個鄉,行政區域總面積173平方千米,2014年常住人口為69萬。2014年地區生產總值完成343.8億元。

蓮池區名源於歷史上保定八景之一的「蓮漪夏艷」,即初建於770多年前的古蓮花池。本次區劃調整,將「蓮池」命名為保定新的市轄區名稱,充分弘揚了保定地域文化,彰顯古城特色,增添城市魅力。

蓮池區著名景點有大慈閣、直隸總督署、古蓮花池、鐘樓、光園、清真西寺、天主堂、保定陸軍軍官學校、城隍廟、植物園等。

行政區劃

截至2018年,蓮池區下轄10個街道,7個鄉:和平里街道、五四路街道、西關街道、中華路街道、東關街道、聯盟街道、紅星街道、裕華街道、永華街道、南關街道、韓莊鄉、東金莊鄉、百樓鄉、楊莊鄉、南大園鄉、焦莊鄉、五堯鄉。 [9] 區政府駐五四路街道七一中路789號。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蓮池區位於保定市城區核心區,地理坐標為北緯38°49′—38°56′,東經115°21′—115°34′。北與徐水區毗鄰,南與清苑區、滿城區接壤,東與清苑區相接,西與競秀區相連。距首都北京140公里,距天津市145公里,距秦皇島市360公里,距石家莊市127公里。蓮池區區域總面積173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蓮池區地處大清河系沖積扇平原,地勢較為平坦,西北部偏高,東南部偏低。坡降為千分之一,海拔最高點為21.55米(大慈閣),最低點為13.2米。由於受界河、漕河影響,形成洪積沖積扇平原,平原上有指狀緩崗和扇間窪池。指狀緩崗一條是從大邊坨、中魯崗、高廟、四里營經市區到楊莊、東康莊,總長為15千米,寬0.5—1千米;一條在北章、南章、小車、頡莊、李七店、西馬池、西韓蔣一帶,總長18千米,寬2—3千米。相對高差為0.5—1.5米,緩崗之間部分有大小不同的扇間窪地。區域內土質主要由粘質砂土和砂質土壤構成。耕地面積為2881公頃。

氣候

蓮池區屬於大陸性季風氣候,春夏秋冬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14.1℃。氣溫最高在7月份,月平均氣溫26.7℃。氣溫最低在1月份,月平均氣溫-4.3℃。無霜期213天,年日照2563小時。年平均降水量269.6毫米。地面氣流明顯受太行山脈的影響,風向以西南風和東北風最多,年平均靜風頻率17.4%。大風多集中在春季,尤以4月多風,夏季暴雨時伴有6—7級大風。

自然資源

植物資源

市區原生喬木物種主要有旱柳、楊樹、榆樹、臭椿、國槐等;草本植物有白羊草、荊條、小針茅苔草、蘆葦、香蒲黃背草天南星等。

動物資源

動物資源大致類同於保定地區。鳥類是常見的陸棲動物類群。主要有麻雀、柳鶯、家燕、灰喜鵲、喜鵲、斑啄木鳥、野雞等。

礦藏資源

蓮池區內有一畝泉河、侯河、白草溝河橫穿西南區境,特別是一畝泉,水質優良,泉水礦化度低,酸鹼適中,是工業、農業和人民生活用水的主要來源。

人口

截至2015年,蓮池區總人口69萬。蓮池區人口以漢族為主,境內還分布有回族、滿族等少數民族。

政治

區委副書記、區長、區政府黨組書記:劉曉鵬

社會事業

文化事業

科學技術

2017年,蓮池區新增商標數3453個,共獲得國家、省、市級科技支持資金1933萬元,認定高新技術企業24家,新增科技型中小企業88家、科技小巨人企業2家,新增國家、省、市級各類創新平台28個。

教育事業

轄區有華北電力大學、中央司法警官學院、河北大學、河北農業大學、河北金融學院、保定學院等高等院校6所;有保定一中、保定二中、保定三中、保定外國語學校等市屬中學6所。實施高校畢業生"三支一扶"、"特崗計劃"、"大學生創業引領計劃"。建設區黨校、農二師華山職業技術學校綜合樓和學生公寓。

風景名勝

大慈閣

大慈閣建於南宋寶慶三年(公元1227年),位於保定市裕華路北側。以「市閣凌霄」之美譽為古城保定的象徵,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大慈閣是一組寺廟建築群體,因其主體建築稱大慈閣而得名。

大慈閣坐北朝南,單檐歇山頂的山門,門楣書「真覺禪寺」,門前一對石獅,穿過山門,東為鐘樓,西為鼓樓。高5.4米,石階22級,面寬17.54米,進深12.24米。底層面闊5間,進深2間。閣內有1尊觀音菩薩像,東西兩側的壁畫為十八羅漢畫像及經變故事,閣內有樓梯可通二、三層,通高約25米。

古蓮花池

古蓮花池,位於保定市區中心,是我國北方著名的古典園林之一,它歷經私人、官府、書院、行宮和公共園林的歷史變遷,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始建於1227年,原名雪香園,為元代汝南王張柔元帥創建。明代,曾以「水鑒公署」的雅號盛稱於世。因湖中荷花歷年不衰,故明代以後稱為 「古蓮花池」。 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直隸總督李衛在此修建蓮池書院。乾隆十年(1745年),古蓮花池闢為皇帝行宮。

古蓮花池占地面積3.2萬平方米,其中水面7900平方米,建築面積3680平方米。陳列碑刻170方,代表作品有唐刻易州刺史田公德政之碑、宋刻蔡京送行詩碑、元刻老索神道碑銘、明刻西夏文經幢、清刻王陽明詩碑、蓮池書院法帖、康熙御筆「龍飛」刻石、乾隆、嘉慶和道光御筆碑刻、歷代修建蓮池碑記、張裕釗·宮島大八師生紀念碑等。還有《蓮池書院展》、《根雕奇石展》、《保定作家群展》等。

直隸總督署

直隸總督署,又稱直隸總督部院,位於河北省保定市蓮池區裕華路,是中國保存完整的一所清代省級衙署。[1]

原建築始建於元,明初為保定府衙,明永樂年間改做大寧都司署,清初又改作參將署。1730年(清雍正八年)經過大規模的擴建後正式建立總督署,歷經雍正、乾隆、嘉慶、道光、咸豐、同治、光緒、宣統八帝,可謂是清王朝歷史的縮影。 曾駐此署的直隸總督共59人66任,如曾國藩、李鴻章、袁世凱、方觀承等直到1912年清朝末代皇帝溥儀遜位才廢止。民國年間是直系軍閥曹錕的大本營。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期間,曾是日偽和國民政府河北省政府所在地,有「一座總督衙署,半部清史寫照」之稱。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河北省人民政府也曾駐此。1988年1月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陸軍軍官學校

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簡稱保定軍校),源於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建立的北洋行營將弁學堂。歷經北洋速成武備學堂、陸軍速成學堂、保定軍官學堂、保定陸軍預備大學堂幾個階段。保定陸軍預備大學堂1912年更名陸軍大學遷往北京,同年袁世凱在原址成立保定陸軍軍官學校。

陸軍軍官學校位於保定東郊,原址為北洋速成武備學堂,經陸軍速成學堂、保定軍官學堂和保定陸軍預備大學堂不斷擴建,學校由本部、分校、大操場和靶場四部分組成。本部占地190畝,分校占地100畝。本部坐北朝南,呈長方形。學校設校長1人,教育長1人,校副官數人。

保定軍校學制三年。課程設置與教授方法參照日本和德國教育,並結合中國實際情況制定。1923年8月,保定軍校宣告停辦。軍校歷時11年,共辦9期,培養各類軍事人才6553人。[2]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