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荷塘賞月聽蛙聲(文香嬋)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荷塘賞月聽蛙聲
圖片來自創意悠悠花園

《荷塘賞月聽蛙聲》中國當代作家文香嬋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荷塘賞月聽蛙聲

邕河是南陽較區的一條小河,從市區西北十五公里外紫山的幽谷里汩汩流出,款款而行,穿過樹林,越過阡陌碧野,走出繁華鬧市,直達白河的懷抱。

邕河現在很美,美得像一位深閨少女,娉娉婷婷,溫婉而窈窕。岸邊楊柳依依,淺灘芳草萋萋。河水清澈,站在水邊,可以清晰看到小魚小蝦悠遊嬉戲。夏季的夜晚,遠遠就能聽到河邊傳來的陣陣蛙鳴,像大山裡的情歌,像校園裡的琅琅書聲,賞心悅耳。隨着扶貧攻堅的逐步發展、邕河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在爭創文明衛生先進城市的滾滾熱潮中,歷經累年浴火,邕河終於涅槃重生,硬化了體魄,轉變了容顏,驅除了污跡,煥發了原貌。細石鋪底,板石砌岸,河灘廣植樹木,水灣遍插蒲葦,池塘里游弋着紫鴨白鵝,水邊錯落有致地置放高矮肥瘦的卵石,野趣橫生,令人遐想。岸上一棵棵景觀樹木,一排排青藤架、一簇簇灌木叢和一片片奇花異草,將一河兩岸裝扮成一道望不到盡頭的綠色長廊。在寬闊的河汊連接處開鑿一鑒荷塘,塘頭一架巨石,上面鐫刻着宋人楊萬里的詩句:「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荷塘中央矗立一茅亭,樸拙天成,古韻卓然。亭子門楣上鑲嵌「賞荷聽蛙」四個大字。一道竹廊曲橋穿亭而過,兩側亭柱上懸掛一副楹聯,上聯是:「清風荷影時時見」。下聯是:「碧水蛙聲處處聞」。仲夏的一個傍晚,我獨自來到茅亭,認真端詳那副對聯,又回首望了望滿塘的紅蓮,心想:這「荷影時時見」自不必說了,只是那「蛙聲處處聞」不知是否名實相符。蛙聲處處聞,聲聲韻不同。青蛙是一個大家族,據生物學家所說,我國有一百三十多個種類,最大的體長可達二十多厘米,而最小的卻只有兩三厘米,相當於人的半個手指那麼大。蛙的鳴叫有高中低不同聲部,那些體形較小的,其嗓音往往會更加高亢,更加清亮。

夏季驕陽似火,青蛙一般都會躲在水草叢中的蔭涼處避暑。到了夜晚,徐徐輕風送來陣陣清涼,娃兒們便會高傲地端坐在蓮葉之上,享受着月光下的愜意。眾蛙相逢,無論任何一隻隨便鳴叫幾聲,其他的便會緊跟着唱起來,好像情人對歌似的,唯恐受到冷落。蛙聲最嘹亮的時候應當是在大雨滂沱之後,往往會有幾十隻甚至上百隻競相爭鳴。聲音連成一片,恢弘浩亮,相距數里之外都能夠聽得到。晴朗天氣里也能夠聽到青蛙的鳴叫,尤其是在她們談情說愛的季節。池塘里總是同時居住着不同種類的蛙兒,鳴叫起來此起彼伏,高中低音錯錯落落,洋洋灑灑,就像一部大合唱,也仿佛是一台交響樂,能夠讓人陶醉,若夢若幻。

夕陽慢悠悠地沉落到了樓群側畔,天空漸漸暗了下來。靜靜地坐在草亭上,仔細向荷塘深處望去,只見點點綠萍朦朧在水面,蓮葉的影子在綠萍上搖曳生姿,出浴美人似的荷花點綴在蓮葉之間,青霧一般的淡淡月韻則瀰漫於蓮葉與荷花的清香之中。因為剛剛下了一場雨,濕潤的空氣里到處流動着清新。我正陶然在靜謐的夜色里,忽然聽到蓮葉繁茂處傳來蛙鳴。開始只是一兩聲低吟,不大一會兒,這兒一聲,那兒一聲,緊接着一聲連着一聲,此呼彼應。整個荷塘里響滿了蛙兒們的大合唱。我不禁一陣驚喜,啊!這不是我苦苦思念了多年的那種聲音嗎?這不是我「幾番魂夢與君同」的音樂嗎?這久違的歌聲還依然是那麼的清越,那麼的美妙,頓時勾起我對昔日情景的懷念,令我眼前油然浮現出小河當年的姿容。昔日的歲月里,我常常在初燈高照時沿着小河看楊柳在微風中漫舞,嗅着蓮葉與河水的氣息在晚風中混合而成的縷縷清香,仰望晚霞散去後的朗朗星斗與融融月色,聽着清冷的水聲和悠揚的蛙鳴,那真是一種難以忘懷的享受。

在小河蒙難的那些日子,我曾經悲觀地認為,蛙聲從此與我永別了,並且為此傷心了好久。沒想到這種詩一般清雅景象,卻在闊別數年後,終於又在幽幽荷香里回到了我的身旁。我為我們中原人祈福,為我們這個新時代喝彩! [1]

作者簡介

文香嬋,酷愛詩歌文學創作。長期從事各種題材的文學創作。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