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草酌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草酌,讀音cǎo zhuó,漢語詞語漢語詞彙.意思為簡便的筵席。中文名 草酌 拼 音 cǎo zhuó 注 音 ㄘㄠˇ ㄓㄨㄛˊ 出 處 元 王實甫西廂記》.

草酌
圖片來自百度

目錄

1 解釋.2 出處.

解釋

簡便的筵席。多用作設宴請客的謙辭[1]

出處

元·王實甫 《西廂記》第二本楔子:「到明日略備草酌,着 紅娘 來請,你是必來一會,別有商議。」明·施耐庵水滸傳》第七回:既蒙到我寒家,本當草酌三杯,爭奈一時不能周備。且和師兄一同上街間玩一遭,市沽兩盞如何?明·王玉峰 《焚香記·設宴》:「聞老先生今日下車,學生特設草酌,在此驛相候,聊申洗塵之敬。」 [2]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七十四回:「某位居下僚,蒙令尹杜駕,誠為榮幸!明日當備草酌奉侯,煩大夫致意。」

草酌
圖片來自百度

示例

拋磚引玉】 唐代高僧從諗撣師,主持趙郡觀音院多年。相傳他對僧徒參禪要求極嚴,必需人人靜坐斂心,集中專注,絕不理會外界的任何干擾,達到凝思息妄、身心不動的入定境界。有一天,眾僧晚參,從諗禪師故意說:「今夜答話,有聞法解悟者出來。」此時徒眾理應個個盤腿正坐,閉目凝心,不動不搖。恰恰有個小僧沉不住氣,竟以解問者自居,走出禮拜。從諗撣師瞟了他一眼,緩聲說道:「剛才拋磚引玉,卻引來一塊比磚還不如的土坯!」,另外,有一個拋磚引玉的故事。據《歷代詩話》、《談證》等書記述:唐代詩人趙嘏,以佳句「長笛一聲人倚樓」博得大詩人杜牧的讚賞,人們因此稱趙嘏為「趙倚樓」,當時另有一位名叫常建的詩人,一向仰慕趙嘏的詩才。他聽說趙嘏來到吳地,料他一定會去靈岩寺遊覽,便先趕到靈岩,在寺前山牆上題詩兩句,希望趙嘏看到後能添補兩句,續成一首。果然趙嘏遊覽靈岩寺看到牆上兩句詩,不由詩興勃發,順手在後面續了兩句,補成一首完整的絕詩。常建的詩沒有趙嘏寫得好,他以較差的詩句引出趙嘏的佳句,後人便把這種做法叫作「拋磚引玉」。其實,常建、趙嘏並非同時代人,他們各自的活動年代相距百年之多,續詩之說不可信,只是由於這段故事很出名,人們也就承認它是成語「拋磚引玉」的出處之一。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