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絨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茶絨 | |
---|---|
圖片來源 | https://baike.so.com/gallery/list?ghid=first&pic_idx=1&eid=4032493&sid=4230164 |
基本信息 | 中文名稱:茶絨 漢語拼音:chá róng |
茶絨,中藥名。為菊科艾屬植物牛尾蒿Artemesia subdigitata Mattf.的全草。具有止咳,化痰,平喘的功效。主治慢性支氣管炎。[1]
目錄
藥理簡介
各種名稱
中文名:茶絨
別名:指葉蒿
來源
菊科艾屬植物牛尾蒿Artemesia subdigitata Mattf.,以全草入藥。夏秋采全草,鮮用或曬乾。
性味
辛,溫。
功能主治
止咳,化痰,平喘。用於慢性支氣管炎。
用法用量
內服3~5錢,用47.5%乙醇浸泡14天,然後濃縮至30毫升,每日3次,每次服10毫升。[2]
摘錄
《全國中草藥匯編》
形態特徵
半灌木狀草本。主根木質,稍粗長,垂直,側根多;根狀莖粗短,直徑0.5-2cm,有營養枝。莖多數或少數,叢生,直立或斜向上,高80-120cm,基部木質,縱棱明顯,紫褐色或綠褐色,分枝多,開展,枝長15-35cm或更長,常呈屈曲延伸;莖、枝幼時被短柔毛,後漸稀疏或無毛。葉厚紙質或紙質,葉面微有短柔毛,背面毛密,宿存;基生葉與莖下部葉大,卵形或長圓形,羽狀5深裂,有時裂片上還有1-2枚小裂片,無柄,花期葉凋謝;中部葉卵形,長5-12cm,寬3-7cm,羽狀5深裂,裂片橢圓狀披針形、長圓狀披針形或披針形,長3-8cm,寬5-12mm,先端尖,邊緣無裂齒,基部漸狹,楔形,成柄狀,有小型、披針形或線形的假託葉;上部葉與苞片葉指狀3深裂或不分裂,裂片或不分裂的苞片葉橢圓狀披針形或披針形。頭狀花序多數,寬卵球形或球形,直徑1.5-2mm,有短梗或近無梗,基部有小苞葉,在分枝的小枝上排成穗狀花序或穗狀花序狀的總狀花序,而在分枝上排成復總狀花序,在莖上組成開展、具多級分枝大型的圓錐花序;總苞片3-4層,外層總苞片略短小,外、中層總苞片卵形、長卵形,背面無毛,有綠色中肋,邊膜質,內層總苞片半膜質;雌花6-8朵,花冠狹小,略呈圓錐形,檐部具2裂齒,花柱伸出花冠外甚長,光端2叉,叉端尖;兩性花2-10朵,不孕育,花冠管狀,花葯線形,先端附屬物尖,長三角形,基部圓鈍,花柱短,先端稍膨大,2裂,不叉開。瘦果小,長圓形或倒卵形。花果期8-10月。
分布區域
產內蒙古、甘肅(南部)、四川(西部)、雲南(西部)、西藏(東部);印度(北部)、不丹、尼泊爾也有。
生長環境
生於低海拔至3500m地區的干山坡、草原、疏林下及林緣。
生長見習
具有一定的耐旱性,在半濕潤的乾旱環境中,常作為優勢植物,形成了萬年蒿草甸草原草場。在半荒漠地帶的山地,可出現在乾燥的石質山坡坡腳、溝谷、溪流附近的薄層土地里,這裡的牛尾蒿改變了在陰濕山地所具有的葉薄而寬大、柔軟的體態,表現為葉子顯著變狹,質地變得較厚硬。[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