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苦葛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苦葛

來自 植物智 的圖片

中文名:苦葛

學 名:Pueraria peduncularis

(Grah. ex Benth.) Benth.

別 稱:雲南葛藤

界:植物界

門:被子植物門

綱:雙子葉植物綱

亞 綱:原始花被亞綱

目:薔薇目

亞 目:薔薇亞目

科:豆科

亞 科:蝶形花亞科

族:菜豆族

亞 族:大豆亞族

屬:葛屬

種:苦葛

命名者及年代:(Grah. ex

Benth.) Benth.,1865

苦葛(kǔ gé),學名:Pueraria peduncularis (Grah. ex Benth.) Benth.,俗名:紅苦葛、白苦葛、雲南葛藤,異名:Pueraria yunnanensis Neustanthus peduncularis Derris bonatiana Pueraria peduncularis var. violacea ,是豆科葛屬植物,纏繞草本,各部被疏或密的粗硬毛。羽狀複葉具3小葉;托葉基着,披針形,早落;小托葉小,剛毛狀。總狀花序長20-40厘米,纖細,苞片和小苞片早落。跡果線形,長5-8厘米,寬6-8毫米,直,光亮,果瓣近紙質,近無毛或疏被柔毛。花期8月,果期10月。 分布於中國、尼泊爾克什米爾地區、印度緬甸;在中國分布於西藏雲南四川貴州廣西。生於荒地、雜木林中。 苦葛各部位營養成分差異較大,葉和嫩尖的粗蛋白質含量較高,而莖葉粗纖維含量較高,尤其是結實以後,其採食率適口性均差,應提前至開花期刈割或放牧,或者葉嫩枝和莖分開利用較合理。苦葛莖皮纖維可制葛麻,可搓繩,可精製成衣服,莖可供編織藤器、根莖可藥用。 [1]

苦葛形態特徵

苦葛是 纏繞草本,各部被疏或密的粗硬毛。羽狀複葉具3小葉;托葉基着,披針形,早落;小托葉小,剛毛狀;小葉卵形或斜卵形,長5-12厘米,寬3-8厘米,全緣,先端漸尖,基部急尖至截平,兩面均被粗硬毛,稀可上面無毛;葉柄長4-12厘米。

總狀花序長20-40厘米,纖細,苞片和小苞片早落;花白色,3-5朵簇生於花序軸的節上;花梗纖細,長2-6毫米,萼鍾狀,長5毫米,被長柔毛,上方的裂片極寬,下方的稍急尖,較管為短;

花冠長約1.4厘米,旗瓣倒卵形,基部漸狹,具2個狹耳,無痂狀體,翼瓣稍比龍骨瓣長,龍骨瓣頂端內彎擴大,無喙,顏色較深;對旗瓣的1枚雄蕊稍寬,和其他的雄蕊緊貼但不連合。

跡果線形,長5-8厘米,寬6-8毫米,直,光亮,果瓣近紙質,近無毛或疏被柔毛。花期8月,果期10月。 種子3-8粒,腎形,種臍明顯,褐色,千粒重8.1克,硬實率40-50%。

苦葛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300-3200米的山坡草地、林下曠野。在中國雲南生長於海拔1100-3500米的荒地、雜木林中;在四川生長於海拔1000-2100米的山溝谷地、灌木林中。適應性較強,能耐寒,抗旱,在石灰岩山地生長良好,最適宜溫暖濕潤氣候。土質較深厚的灌叢中生長迅速,能很快形成覆面。

苦葛分布範圍

分布於中國、尼泊爾、克什米爾地區、印度及緬甸;在中國分布於西藏、雲南(維西、香格里拉、蘭坪、麗江、大理、鶴慶、漾濞、通海、大姚、楚雄、雙柏、武定、嵩明、元江、江川、祿勸、峨山、硯山、麻栗坡、文山、西疇、綠春、景東、墨江、西盟、西雙版納、潞西、騰衝)、四川(雅安、涼山、阿壩等)、貴州(威寧、興義、花溪等)、廣西。

苦葛主要價值

牧草:苦葛各部位營養成分差異較大,葉和嫩尖的粗蛋白質含量較高,而莖葉粗纖維含量較高,尤其是結實以後,其採食率適口性均差,應提前至開花期刈割或放牧,或者葉嫩枝和莖分開利用較合理。苦葛對牛羊適口性均好,每年可放牧2-3次,溫暖季節雨水調勻,可隔1.5-2個月放牧1次。每年每公頃可刈割鮮草60-75噸,折乾草20-25噸。每公頃可收種子0.75噸。

經濟:苦葛莖皮纖維可制葛麻,可搓繩,可精製成衣服,莖可供編織藤器、根莖可藥用。

生態:它是退耕還林還草的首選植物。還可用於在江、河、池塘、堤岸、沖刷溝壁、公路(鐵路)沿線等保持水土綠化、美化。

參考來源

  1. 苦葛, 植物智, 2020-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