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刺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苦刺 | |
---|---|
圖片來源 | https://baike.so.com/gallery/list?ghid=first&pic_idx=1&eid=5713307&sid=5926033 |
基本信息 | 中文名稱:苦刺 漢語拼音:Kǔ Cì 果:理氣消積。用於消化不良,胃痛,腹痛。 花:用開水沖泡做清涼解暑的飲料 |
苦刺,中藥材名。本品為豆科槐屬植物白刺花SophoraviciifoliaHance,以根、葉、花及果實入藥。根全年可采;葉、花及果實夏秋采,分別曬乾。功能主治為:根:清熱解毒,利濕消腫,涼血止血。用於喉炎,肺炎,痢疾,膀胱炎,水腫,衄血,血尿,便血。果:理氣消積。用於消化不良,胃痛,腹痛。花:用開水沖泡做清涼解暑的飲料。[1]
藥理簡介
各種名稱
中文名:苦刺
拼音名:Kǔ Cì
別名:苦刺花、狼牙刺、鐵馬胡燒
來源
豆科槐屬植物白刺花Sophora viciifolia Hance,以根、葉、花及果實入藥。根全年可采;葉、花及果實夏秋采,分別曬乾。
性味
苦,寒。
功能主治
- 根:清熱解毒,利濕消腫,涼血止血。用於喉炎,肺炎,痢疾,膀胱炎,水腫,衄血,血尿,便血。
- 果:理氣消積。用於消化不良,胃痛,腹痛。
- 花:用開水沖泡做清涼解暑的飲料。
用法用量
根、果3~5錢,水煎或研粉沖服。[2]
摘錄
《全國中草藥匯編》
形態特徵
白刺花灌木或小喬木,高1-2米,有時3-4米。枝多開展,小枝初被毛,旋即脫淨,不育枝末端明顯變成刺,有時分叉。羽狀複葉;托葉鑽狀,部分變成刺,疏被短柔毛,宿存;小葉5-9對,形態多變,一般為橢圓狀卵形或倒卵狀長圓形,長10-15毫米,先端圓或微缺,常具芒尖,基部鈍圓形,上面幾無毛,下面中脈隆起,疏被長柔毛或近無毛。總狀花序着生於小枝頂端;花小,長約15毫米,較少;花萼鍾狀,稍歪斜,藍紫色,萼齒5,不等大,圓三角形,無毛;花冠白色或淡黃色,有時旗瓣稍帶紅紫色,旗瓣倒卵狀長圓形,長14毫米,寬6毫米,先端圓形,基部具細長柄,柄與瓣片近等長,反折,翼瓣與旗瓣等長,單側生,倒卵狀長圓形,寬約3毫米,具1銳尖耳,明顯具海棉狀皺褶,龍骨瓣比翼瓣稍短,鐮狀倒卵形,具銳三角形耳;雄蕊10,等長,基部連合不到三分之一;子房比花絲長,密被黃褐色柔毛,花柱變曲,無毛,胚珠多數,莢果非典型串珠狀,稍壓扁,長6-8厘米,寬6-7毫米,開裂方式與砂生槐同,表面散生毛或近無毛,有種子3-5粒;種子卵球形,長約4毫米,徑約3毫米,深褐色。花期3-8月,果期6-10月。
分布區域
產於華北、陝西、甘肅、河南、江蘇、浙江、湖北、湖南、廣西、四川、貴州、雲南、西藏。
生長環境
生於河谷沙丘和山坡路邊的灌木叢中,海拔2500米以下。[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