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刺花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白刺花 | |
---|---|
圖片來源 | http://www.39yst.com/byy/271488.shtml |
基本信息 | 中文名稱:白刺花 漢語拼音:Bái Cì Huā |
白刺花,中藥名。為豆科槐屬植物白刺花Sophoradavidii(Franch.)的根、葉、花、果實及種子。分布於華北、陝西、甘肅、河南、江蘇、浙江、湖北、湖南、廣西、四川、貴州、雲南、西藏等地。根具有清熱解毒,利濕消腫,涼血止血之功效,常用於痢疾,膀胱炎,血尿,水腫,喉炎,衄血。果具有理氣消積,抗癌之功效,常用於消化不良,胃痛,腹痛,表皮癌和白血病。花具有熱解毒,涼血消腫之功效,常用於癰腫瘡毒。葉具有涼血,解毒,殺蟲之功效,常用於衄血,便血,疔瘡腫毒,疥癬,燙傷,陰道滴蟲。[1]
中文名稱白刺花別名苦刺、苦刺花、狼牙刺、鐵馬胡燒、馬蹄針性味歸經根、果、花味苦,性寒歸肝、膀胱
目錄
藥理簡介
中文名:白刺花
拼音名:Bái Cì Huā
英文名:Root of Vetchleaf Sophora
別名:白花刺、苦刺花。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Sophora davidii(Franch.)
出處
出自《貴州草藥》。
來源
藥材基源:為豆科植物白刺花Sophora davidii(Franch.)的花。
採收和儲藏
3-5月花未放足時採收,鮮用或曬乾。
原形態
白刺花 灌木,高1-2.5m。樹皮灰褐色,多疣狀突起,枝條棕色,近於無毛,具銳利。奇數羽狀複葉,互生,長4-6cm;小葉11-21枚,橢圓形或長卵形,長5-8mm,寬4-5mm,先端圓,微凹而具小尖,基部近圓形,全緣,兩面疏被白色平伏的短柔毛。總狀花序生於小枝頂端;花流生而下彎,約6-12朵,白色或藍白色,有短花梗;萼鍾狀,5淺裂,紫藍色,密生短柔毛;花冠蝶形,旗瓣匙形,反曲,龍骨瓣2瓣分離,基部有銳耳;雄蕊10,離生;心皮纖細,有毛。莢果細長,串珠狀,有長喙,密生白色柔毛。種子1-7顆,橢圓形。花期3-5月,果期6-8月。
生境分部
生態環境:生于山坡路旁灌木叢中或草坡。
資源分布:分布於西南及河北、陝西、甘肅、江蘇、浙江、河南、湖北、廣西等地。
性味
味苦;性涼
歸經
肝;膀胱經
功能主治
清熱解暑。主暑熱煩渴
用法用量
內服:泡茶,1-3g。
各家論述
- 1.《貴州草藥》:清熱,涼血,解毒。治鼻血,便血。
摘錄
《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