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苟得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滇藏葉下珠


苟得,漢語詞彙,拼音是gǒu dé,解釋是不當得而得。

中文名:苟得

外文名:If have

拼音:gǒu dé

釋義:以不正當的手段而取得

解釋

不當得而得。

出處

1、《禮記·曲禮上》:「臨財毋苟得臨難毋苟免。」

2、《孟子.告子上》:「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於生者,故不為苟得也」。

3、漢·劉向《列女傳·鄒孟軻母》:「君子稱身就位,不為苟得而受賞,不貪榮祿。」

4、唐·杜甫前出塞》詩之九:「眾人貴苟得,欲語羞雷同。」

5、宋·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書》:「人之情不足於財,則貪鄙苟得,無所不至。」

6、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卷三十九:「反比那面是背非,臨財苟得,見利忘義一班峨冠博帶的不同。」

7、清·黃鷟來《詠懷》之九:「小人務苟得,君子信艱貞。」

8、《孟子.告子上》:孟子曰:"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於生者,故不為苟得也。[1]

參考文獻

  1. 苟得,漢典,引用日期2022-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