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苗(漢語漢字)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苗(漢語漢字)

來自網絡的圖片

苗(讀作miáo)是漢字通用規範一級字(常用字) 。

此字始見於戰國文字。

本義是莊稼以及一般植物的幼株。

引申特指某些蔬菜的嫩莖或嫩葉。後又從植物擴展到動物,表示某些用於飼養的初生的動物。

基本信息

中文名;苗

拼   音;miáo

注   音;ㄇㄧㄠˊ

部   首;艹四角碼44600

五   筆;alf(86版)

鄭   碼;eki統一碼82D7倉頡tw

字   級;一級字(編號1005)

總筆畫數;8

結 構上下結構筆順編號12225121平水韻部平聲二蕭 造字法會意字

「苗」字是會意字。此字始見於戰國文字(圖1),《說文》小篆文字(圖2)其上部分像兩棵草的形狀,下方是「田」的篆體文字。而到了漢代時期(圖3),上方像是一列的草,下方的「田」字與篆體文字相比,漢代文字明顯的不太規則。漢代時期到楷書,不規則的「田」字演變的方方正正了。楷書以後,沒有很大的變化,直至發展到了現代漢語。

「苗」字由「艹」字「田」字組成。用生長在田地里的草會禾苗之意,本義是莊稼以及一般植物的幼株。因「苗」是各種草初生的階段,所以引申特指某些蔬菜的嫩莖或嫩葉。後因由母體作為「田」生產出來供養繁殖用的動物幼體,所以「苗」字從植物範圍擴展到了動物範圍,表示某些用於飼養的初生動物

=古籍釋義

說文解字 【卷一】【艸部】武鑣切 艸生于田者。從艸從田。

說文解字注

艸生于田者。從艸田。 武鑣切。二部。按苗之故訓禾也。禾者,今之小米。詩:誕降嘉穀。維秬維秠。維虋維芑。爾雅、毛傳、說文皆曰:虋,赤苗。芑,白苗。魏風。無食我苗。毛曰:苗,嘉榖也。此本生民詩。

首章言黍。二章言麥。三章則言禾。春秋經莊七年:秋,大水。無麥苗。卄八年:冬,大無麥禾。麥苗即麥禾。秋言苗,冬言禾。何休曰:苗者,禾也。生曰苗,秀曰禾。倉頡篇曰:苗者,禾之未秀者也。孔子曰:惡莠恐其亂苗。魏文矦曰:幽莠似禾。明禾與苗同物。苗本禾未秀之名。因以為凡艸木初生之名。詩言稷之苗、稷之穗、稷之實,是也。說文立文當以苗字次虋字之前,雲禾也,嘉榖也。則虋為赤苗,籒文芑為白苗,言之有序。艸生于田。皮傅字形為說而已。

○古或假苗為茅,如士相見禮古文艸茅作艸苗。洛陽伽藍記所云魏時苗茨之碑,實即茅茨,取堯舜茅茨不翦也。 [8-9]

康熙字典

【申集上】【艸字部】 古文:𡩈。《唐韻》武儦切。《集韻》《韻會》《正韻》眉鑣。並音描。《說文》:草生于田者榖曰苗,凡草初生亦曰苗。《詩·王風》:彼黍離離,彼稷之苗。《魏風》:碩䑕碩䑕,無食我苗。註:嘉穀也。 又《爾雅·釋天》:夏獵曰苗。註:為苗除害也。《詩·小雅》:之子於苗,𨕖徒囂囂。 又《書·舜典》:𥨥三苗於三危。《史記·夏本紀注》註:《神異經》:西荒中有人焉,面目手足皆人形,而胳下有翼,不能飛,為人饕餮,淫𨓜無理,名曰苗民。 又《博雅》:眾也。《後漢·鄧皇后紀》:損膳解驂,以贍黎苗。 又胤也。屈原《離騷》:帝高陽之苗裔兮。《後漢·𡨥恂傳》:功臣苗緒。 又地名。《左傳·襄二十六年》:晉人與之苗。註:苗,晉地。 又山名。《淮南子·修務訓》:苗山之鋌。註:苗山,利金所出也。 又姓。《晉語》:苗棼皇,晉大夫。 又《韻補》眉彪切。音繆。韓愈《楚國夫人墓銘》:高陵相漢,義以家酬。遷於南陽,始自郞苗。[1]

參考文獻

  1. 苗(漢語漢字), 360國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