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書雙竹湛師房》原文、注釋、譯文、賞析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書雙竹湛師房》這首詩蘇軾寫於熙寧六年(1073)冬。這首詩其一為:「我本江湖一釣舟,意嫌高屋冷颼颼。羨師此室才方丈,一炷清香盡日留。」這首詩可以理解為應僧湛師之請而作,亦可理解為夜宿湛師房,而後題詩(宋釋惠洪《冷齋夜話》卷三即謂此二詩為「宿餘杭寺贈僧」作)。今作後者解讀。這首詩突出一個「清」字,表現的是一種清景。[1]
原文
暮鼓晨鐘自擊撞,閉門孤枕對殘釭。
白灰旋撥通紅火,臥聽蕭蕭雨打窗。
注釋
蕭蕭:雨聲;亦可理解為寂靜的環境的表現。
譯文
報時的鐘鼓自在那裡擊撞,閉門獨臥對着將熄的燈光。白灰一撥又亮起通紅之火,躺床上靜聽冷雨打着寒窗。
解析
和尚暮鼓晨鐘,日復一日,習以為常,與其他人無關,顯得清,心境清,環境清。一個人關起門來,一個人倚靠着枕頭,面對着欲熄滅而尚未熄滅的殘燈,顯得清,心境清,環境清。現在是冬天,屋內有爐火,撥開白色的灰,裡面還有一團通紅的火塊,說明火爐已經燃燒了很久了,夜已經很深了,就更加覺清冷。於是,躺了下來,雨蕭蕭地下着(也許是現在下,也許早已下),更清。全篇語句清新通脫,準確地表現了這種難得的清景,也表現了蘇軾十分超脫、寧靜的情懷,值得細細咀嚼。錢鍾書在他的《宋詩選注》中選了這首詩,其用意或者在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