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蘇蕙的《璇璣圖》為何能稱之為千古絕唱?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蘇惠

來自網絡的圖片

蘇蕙的《璇璣圖》為何能稱之為千古絕唱?陝西扶風東晉時的名人竇滔之妻、才女蘇蕙所織迴文詩《璇璣圖》,已傳世1600餘載。她以聰慧絕倫的頭腦、巧奪天工的雙手,在一個長寬各8寸的錦面上,用紅、黑、藍、紫、黃五色彩線,織繡出縱橫各29字、共841字的文字方陣。這些文字內涵無限,變幻無窮,豎讀、橫讀、順讀、倒讀、退一字讀、進一字讀、交叉讀、迴環讀等等,皆成詩文,有三言、五言、七言,還有四言、六言、絕句、律詩,等等,詩文雋永,韻節合協,從中可讀出七八千首詩來。一時震動朝野,成為千古絕唱。[1]

蘇蕙的《璇璣圖》,在我國文學史上不但開了織錦回文的先河,而且開創和豐富了中國文學的一個重要形式和派別,即回文體。

這小小的織錦浸透了一個位少婦對世事、對人生、對家鄉、對愛情的無限貞珍和思戀,濃縮了蘇蕙與丈夫竇滔之間一段悽美的愛情。

蘇蕙的織錦迴文詩《璇璣圖》有幾十年了,二十多年前曾在《炎黃春秋》《後勤文藝》等刊物發表有關織錦迴文詩《璇璣圖》的文章。這樣做,除對文藝的鐘愛外,主要是因為竇滔和蘇蕙是我的祖先,作為陝西省文物保護單位的竇滔墓,就在我們村(扶風周秦坡老莊)邊——現在的七星河國家濕地公園的東岸、七星小鎮織錦巷對面戲台的後面。解放前後每逢清明節時,我們常去竇滔墓前進行祭拜。2017年秋,扶風縣竇氏文化研究會又重新在竇滔墓前立了一通高大的墓碑,上書:先祖前秦安南將軍竇滔、織錦回文始祖蘇蕙之墓碑。有關研究人員經過多方論證認為,這裡是竇滔與蘇蕙的合葬墓。

那麼,他們夫妻之間有着怎樣的故事呢?

法門寺巧與結良緣

竇滔,字連波,東晉時人,生於351年,將門之後,右將軍竇真之孫,竇朗之次子。女皇武則天說他:丰神秀偉,熟讀經史,允文允武,多有政聞。他先後在扶風(當時的美陽縣)周秦坡和法門寺居住。

蘇蕙,字若蘭,生於356年,是與扶風相鄰的武功縣蘇坊人,其父蘇道質曾任河南陳留縣令。若蘭從小智識超人,儀容秀麗,謙默自守,不求顯揚。她兩歲學認字,三歲學畫畫,五歲學琴樂,七歲學繡繪,九歲便能織錦。到了十四五歲,琴棋書畫,詩詞歌賦,紡紗織錦,描龍繡鳳,無一不通,無一不精,一時間芳名遠播遐邇。

有了這麼一位才情橫溢、美若天仙的少女,周圍豪門富賈及王孫公子前來求婚者絡繹不絕,但卻被若蘭一一回絕,甚至不屑一顧。

蘇若蘭15歲那年的四月初八,是佛祖釋迦牟尼的生日。這天,以藏有佛指舍利、被譽為關中塔廟之祖的法門寺舉辦盛大廟會。各地的黎民百姓、善男信女們,紛紛從四面八方來到法門寺祈福進香。若蘭也在父親地帶領下,走出家門,遠道來到法門寺遊玩。

這天法門寺人頭攢動,熱鬧非常,人聲鼎沸,香煙燎繞。若蘭跟隨父親,從街這頭走到街那頭,從寺院外轉到寺院內,心裡十分快活。她平時出門不多,今天可算大開了眼界。她在大雄寶殿進香時,心裡還默默祈禱,願佛祖保佑,自己能找到一個情投意合的如意郎君。

忽然,她看見寺外不遠處的一個池塘旁圍着一圈人,正在大聲叫好。她與父親擠過去一看,只見一個20歲左右的青年,正在挽弓射箭,他身姿優美,技藝嫻熟,只聽嗖嗖嗖,三箭射出,天空正在振翅飛翔的三隻大雁應聲掉下,惹得周圍一片叫好聲:「好箭法!」「好武藝!」

蘇若蘭不由多看了他幾眼,只見這青年一身武生打扮,相貌堂堂,英姿勃勃,她不由心裡狂跳起來。

正在這時,忽然一陣吆喝聲傳來,只見幾個官兵綁着一個滿臉傷痕的青年走了過來,後面一個鬚髮皆白的老漢磕磕絆絆地追着喊着:「你們不能抓他呀,我就這麼一個兒子……」

原來這是朝廷在抓兵。那射箭青年聽了老漢的哭訴,頓生憐憫之心,勸官兵放還老漢的兒子,官兵怪他多管閒事,竟對他動起手來。那青年一怒,幾拳打跑了官兵;並從懷裡摸出一些銀子,交給老漢和他的兒子,勸他們趕快逃走。

這一切,都深深印在了蘇若蘭的心裡,她想,他不但武藝高強,而且心地還如此善良,富有正義感和同情心。不由心生愛慕。

回家的路上,若蘭問父親:那青年是何人?父親似乎明白了什麼,笑着回答說,那是大將軍竇真的孫子竇滔呀!是個遠近聞名的人物呢。若蘭隨即含羞將自己的心事告訴了父親。請父親托人去竇家提親。

竇家也聞聽過蘇若蘭的芳名,婚事一拍即合。

第二年(372年),16歲的蘇蕙與21歲的竇滔喜結良緣。

亂世顯英才

竇滔蘇蕙所處的時代,正是我國歷史上一個戰亂的年代。當時東晉王朝屈居江南,北方各少數民族展開了激烈的爭奪戰,朝廷換代像走馬燈一樣,史稱「五胡十六國」。 黎民百姓飽受戰亂之苦,四處哀鴻遍野。直到建都長安的前秦皇帝苻堅統一北方後,社會才出現了一個難得的「小康」局面。

竇滔作為將門之後,非常痛恨戰亂給黎民百姓造成的痛苦,一心想為國家的長治久安作出點貢獻。於是,就在婚後的當年秋天,他作出了一個「投軍報國」的決定。他說:大丈夫當在疆場實現自己的報國之志,才不妄來人世一場。

儘管他們少年夫妻,新婚燕爾,情意繾綣,但蘇蕙是一位深明大義的女子,她很支持丈夫去從軍報國。

深秋的一天,天空雁鳴陣陣,地上黃葉飄飄。竇滔牽着戰馬,在妻子的陪同下,走出了他們居住的法門寺小西巷(後來被人們稱為織錦巷),上路從軍。他們緩步來到初識時的池塘邊上,若蘭觸景生情,不禁低吟道:

送君送到池塘東,當年射鳥識君容。

紅線相牽結秦晉,不想今日兩離分。

轉過池塘,來到了小巷南,走上大街,若蘭又吟道:

送君送到小巷南,只恨時短路更短。

此去前途茫無曉,不知何日得回還?

當他們相伴來到寺院西邊時,恰遇寺院鐘聲響起,若蘭吟道:

送君送到寺院西,鐘聲伴君跨征騎。

禱告神靈多保佑,等郎平安歸故里。

儘管小兩口難分難捨,但竇滔畢竟是個有大丈夫氣概的男子漢,他擺脫兒女情長的羈絆,毅然與妻子分別,跨馬揚鞭,奔向征程。

竇滔從軍後,在南征北戰中屢建奇功,很快成長為一員名將;尤其在協助秦苻堅攻取東晉的梁州和益州的戰役中,他的文滔武略之才得以全面展現,深得秦苻堅的賞識,認定他是一位難得的人才。這樣,在竇滔從軍兩年後的374年,23歲的他便被提拔為秦州(今甘肅天水市)刺史。竇滔回到故鄉法門寺,接18歲的妻子蘇若蘭,一同赴秦州上任。

刺史的職責,各朝代不盡相同,但前秦的刺史,實際上就是本地的最高軍政長官。所以竇滔既要管軍,又要理政。適逢當地連年大旱,莊稼無收,而秦苻堅又要不斷征糧擴軍,開拓疆土。面對這種情況,竇滔巧妙周旋,全力抗災救民,把當地治理的清平有序,政績斐然。。

但野心勃勃的前秦皇帝苻堅,不顧民眾疾苦,一心想迅速東進南下,消滅東晉,統一全國。竇滔看到連年兵災給百姓帶來的痛苦,耿直的他幾次勸諫秦苻堅暫時息戰,給百姓一個休養生息的機會。

苻堅認為他忤旨不遵,擾亂軍心。再加上一些權奸之人妒賢嫉能,背後讒言陷害他,引得秦苻堅大怒,一道旨令,把竇滔貶謫到遙遠荒涼的流沙(今甘肅墩煌)去做地方小官。

竇滔被發配邊關,剛剛20歲的蘇蕙一時手足無措,在痛別夫君之後,只好暫留秦州。

秦州首織迴文詩

竇滔突然遭貶,對蘇蕙打擊很大,她一方面為丈夫的命運擔憂,同時因家產也被查抄充公,生活沒有了來原。面對這種情況,她發揮自己所長,把對丈夫的思念和滿腔的悲憤,寫成迴文詩,用彩線織在錦帕上,在秦州沿街叫賣。人們爭相購買,使之廣為流傳。

蘇蕙的迴文詩每句七言,共28句,122字,全文如下:

貴米何不當量妻夫靠身咐真雀陽

又夫柴初早寡思誰婦囑邁深情侶

我思結中配回織泣時恩山年伴語

月發身夫家錦歸去雙叫深尋婆誰

好日奴上回想淒本早淚能早料翁

誰放同文少孤更回要尚上至別去

早知朝地受寒可歸鶴與今枕日離

子天冷淡天憐衣野不久夫同鴦鴛

讀法是:首句從第一行中的「夫」開始,右下斜;末句結束於第一行中的「妻」。釋讀為:

夫婦恩深早別離,

鴛鴦枕上淚雙泣,

思量當初結髮好,

誰知冷淡受孤淒。

去時囑咐真情語,

誰料至今久不歸,

更想家中柴米貴,

又思身上少寒衣。

野鶴尚能尋伴侶,

陽雀深山叫早回,

可憐天地同日月,

我夫何不早回歸。

本要與夫同日去,

翁婆年邁身靠誰,

織錦回文朝天子,

早放奴夫配寡妻。

這些詩句平實無華,朗朗上口,與蘇若蘭的另一首流傳於世的織錦回文璇璣圖,風格完全不同,且回文成分不多。因此,有人質疑,這可能不全是蘇若蘭原作。但它在天水一帶流傳很廣,大家為它起名叫《織錦回文朝天子》。

這裡的「天子」指的是前秦皇帝苻堅,苻堅本是秦州人,據說蘇若蘭在秦州叫賣的迴文錦帕,經有關人員傳到苻堅手中後,他仔細翻閱,受到很大觸動。

生活無着、孤獨無援的蘇若蘭,不知丈夫何時才能回還。於是,身處異鄉的她,不久便決定:搬回老家美陽法門寺去住。

竇滔被流放的墩煌,距秦州遙遙數千里,它要穿越現在的蘭州、武威、張掖、酒泉、嘉峪關、玉門,直到陽關下,周圍是望不到頭的沙漠,很少有人煙。竇滔很想念自己的妻子,也不知道在此要待到何年何月?也許要待一輩子!在他苦悶無奈時,偶遇一能歌善舞的年輕女子趙陽台,這給他孤寂苦悶的生活帶來些許安慰,不久,他便納趙陽台為妾,有了一個生活的伴兒。

法門寺巧織《璇璣圖》

蘇蕙在法門寺老家,思念着謫貶流沙的丈夫,心情十分悲憤,就以寫詩來抒發對奸佞之徒的不滿:

讒佞奸凶,害我忠貞。禍因所恃,姿極驕盈。

在對權奸陷害表示憤憤不平的同時,她也對丈夫的恃才傲物進行了批評,指出了應該吸取的教訓,她寫道:

慮微察遠,禍在防萌。察微慮深,慎在未形。

這些詩,她都納入了《璇璣圖》。

兩年後,事情有了轉機。一方面,也許蘇蕙的那首《織錦回文朝天子》觸動了苻堅,經過觀察,他感到竇滔確實是冤枉的;另一方面,他很看重竇滔的文韜武略,要倚重他的武功為自己出力打江山。於是,便下旨免去竇滔的一切罪責,詔令他速去京都長安議事。

竇滔想起自己的遭遇,對這位皇帝心存芥蒂,找各藉口而不奉詔。苻堅為了自己的利益,派人送上這幾年的俸祿,還有作為歉意的禮品。並許諾馬上送他回家,與妻子團聚。正是這一點,深深觸動了竇滔的心。他答應了苻堅的要求。

竇滔帶着趙陽台,千里迢迢趕回老家法門寺,一路上他無數次地想着與妻子的熱切相會。但蘇若蘭面對丈夫的這個小妾趙陽台,卻萬萬不能接受。她沒有想到自己幾年的苦等,卻等來了這樣的結果,委屈的眼淚打濕了衣襟。

朝廷催竇滔速到京城領受任務。儘管竇滔拖了又拖,但君命終難違。竇滔再三求若蘭一起去,但她賭氣說:「要去你去,我決不會去。」

竇滔無奈,只好灑淚與若蘭分別,帶着趙陽台趕赴京城長安。

竇滔見到苻堅後,苻堅任命他為領軍大將軍,自己的兒子苻丕為監軍,統兵去攻打東晉的軍事重鎮湖北襄陽城。

竇滔運用自己的文韜武略,巧妙指揮,勝利打下襄陽城。苻堅大喜,封竇滔為安南將軍,留鎮襄陽城。小妾趙陽台日夜陪伴在他的左右。

獨居老家的蘇蕙,形隻影單,孤苦伶仃,天長日久,不免思念起遠方的丈夫來,並開始對自己的年輕氣盛和任性賭氣產生悔恨之心。於是,她便把自己的所思所想,寫成一首首詩詞,竟越寫越多,床頭、几上到處都是。一天,她臨窗對鏡梳妝,看到外面楊柳吐絮,燕子呢喃,更感悔恨交加,無限寂寥。便占一卦,卦象為「嗟」,遂吟詩一首:

嗟嘆懷,所離經。遐曠路,傷中情。

家無君,房幃清。花飾容,朗鏡明。

葩紛光,珠曜英。多思感,為誰榮?

蘇蕙是一個感情脆弱的少婦,但也是一個意志頑強的女人,為此她寫道:

仁賢別行士,顏喪改華容;

貞物知終始,寒歲識凋松。

就這樣,過了一月又一月,過了一年又一年,蘇蕙把自己的全部感情融進幾千首詩中。她用多少晝夜,多少心血,把這些詩反覆排列,互相交織,融通對比,疊加重合,最後濃縮在了上下、左右各29字,共841字的一個文字方陣中。並在文字的中心位置標明詩的名稱:始平蘇氏心詩璇璣圖(始平是她娘家武功縣的舊稱)。然後,她用紅黑藍紫黃五色線,把這些文字織在了一方長寬各八寸的錦帕上。這就是蘇蕙著名的織錦回文《璇璣圖》。

這個織錦回文《璇璣圖》,最外四周是紅色字,圖中又是一個四筆頂頭的大大的紅字組成的「井」字,把圖切分成了九大塊。而「井」字中間的一大塊,又被分成了九小塊。這樣,就為解讀詩文提供了極大的方便。

在此,我要特別提出的是,有些出版物上對「璇璣圖」的五色隨便改動,有的變成了六色、七色,有的把紫色、紅色改成了綠色,等等,這些不但與武則天為《璇璣圖》所寫序中「五彩相宣」相悖,而且也給譯讀帶來困難。因為最早的譯釋中,都是以各個色字起頭的,如「紫書讀法」「黃書讀法」,你隨便改變字色,豈不亂了套。《璇璣圖》比較準確的,應選用人民文學出版社上世紀八十年代出版的李汝珍所著古典小說《鏡花緣》裡面的。

蘇蕙為何要給自己的迴文詩起名《璇璣圖》呢?

原來天璇、天璣都是北斗七星中的星名,所以古人也把北斗七星稱為「璇璣」。南宋時著名女詩人朱淑貞在《璇璣圖》記中說:「璇璣者,天盤也」。宋代學者李公麟在《璇璣圖》再敘中說:璇璣之義如日星之左右行天。說明蘇蕙的《璇璣圖》是仿照天空星辰運轉原理設計的。明代研究蘇蕙的大家康萬民在評析《璇璣圖》時,對其精妙而深奧的謀篇布局給以高度讚賞,說它:上承天道,下悉人情,中稽物理,旁引廣譬,興寄超遠,此等奇巧,真為千古絕唱。

多才多藝、學識淵博、聰慧過人的蘇蕙,上通天文,下曉地理,中悉人文。《璇璣圖》不但融匯了天地機緣,圖中還巧妙地運用四書五經和諸子百家的經典多處。其中運用《詩經》典故77處,《易經》原理64處。

從以上可以看出,蘇蕙把自己的迴文詩命名為《璇璣圖》,從結構到內容,都是經過巧妙構思,嚴密考量的。璇璣者,玄機也,也許她是有意設下一個個玄機,讓大家去破解呢!

對這個深奧的《璇璣圖》,一般人不知道該怎麼讀,就去問蘇蕙。蘇蕙笑答:「徘徊宛轉,自成文章,非我佳人,莫之能解。」言下之意是說,只有自己的丈夫才能解讀。隨即,她派人將《璇璣圖》送往襄陽。

竇滔接到這字字珠璣、飽含妻子血淚的《璇璣圖》,果然一讀就懂。他悔恨得大哭一場,然後備重金把趙陽台送回關中。並備車馬,到老家美陽縣法門寺,接蘇蕙同去襄陽。竇滔低頭認錯,夫妻二人和好勝前。

對此,武則天在序中是這樣表示的:因述若蘭之多才,復美連波之悔過,遂制此記,聊以示將來也。

《璇璣圖》問世震朝野

《璇璣圖》問世後,無論其內容、其結構、其蘊含的玄機和作者蘇蕙與竇滔的故事,在朝野上下,都引起了很大的震動。上自皇帝、大臣,下至鄉野百姓,還有不少文人墨客,都為之傾倒,不惜讚辭。不少名人為其寫序作記,讚揚這位曠世才女和這千古絕唱;不少人傾半生一生精力鑽研《璇璣圖》,並寫出一本本專著;到了近代現代,更有人把《璇璣圖》的故事編寫成戲劇,搬上舞台和銀幕。

女皇武則天親為《璇璣圖》作序,序中介紹了竇滔與蘇蕙的故事和《璇璣圖》產生的經過,以及自己對《璇璣圖》的欣賞,贊之曰:五彩相宣,瑩心耀目。縱橫反覆,皆為文章。才情之妙,超古邁今。評價如此之高,實屬少有。

南北朝時的梁元帝在感贊蘇蕙的詩中寫道:烏鵲夜南飛,良人行未歸,池水浮明月,寒風送搗衣,願織迴文錦,因君寄武威。

唐朝時的兩位才女史幽探和哀萃芳,看到《璇璣圖》驚奇萬分,分別對其作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討,每個人都能從圖中讀出幾百首、上千首的詩來。清朝人李汝珍在其名著《鏡花緣》中對其讀法有詳細介紹。宋代高僧起宗,將《璇璣圖》分成幾個圖塊,從中可以讀出3752首詩來。明代的經史學家康萬民,與其祖其父三代人對《璇璣圖》苦研畢生,又得詩4206首,共達7958首。當代學者吳蔚,在前人的基礎上,再接再厲,在他所著上下兩本《璇璣圖》專著中,竟破譯出了14005首詩。我們不敢想象,這個記錄將來會不會再被突破。

厲代以來,許多大詩人、大作家,對蘇蕙的《璇璣圖》都盛讚有加。如北周文學家庚信在詩中寫道:彈琴蜀州卓家女,織錦秦川竇家妻。說的是卓文君和蘇蕙。唐代大詩人李白在詩中寫道:機中織錦秦川女,碧紗如雨隔窗語。停梭悵然憶遠人,獨宿孤房淚如雨。北宋政治家、文學家王安石說道:寫賦好追陳後寵,題詩堪送竇滔家。宋代文學家、書法家黃庭堅寫道:千詩織就迴文錦,如此陽台暮雨何?亦自英靈蘇蕙子,只無悔過竇連波……等等。

元代大戲劇家關漢卿,曾創作了戲劇《蘇氏織錦回文》,在當時進行了排演。近年,陝西省戲曲研究院,創作並演出了大型秦腔劇《蘇若蘭》。寶雞市秦腔劇團的著名演員杜秀霞,也新編了秦腔歷史劇《蘇若蘭》。他們懷着一顆崇敬之心,把蘇若蘭的故事搬上了戲台。影視界也不甘落後,北京伊里雅國際影視發展公司,投資拍攝了電影《璇璣圖》,使蘇蕙的形象通過銀幕,傳得更遠更廣。

隨着黨和國家對歷史文化的重視,全國各地對蘇蕙和《璇璣圖》的研究熱度遞增,不少地方成立了研究機構,並推出了一批新成果。上海的丁勝源、周漢芳集自己的研究成果,出版了厚重的《前秦女詩人蘇蕙研究》一書;寶雞市80高齡的譚結實先生,經過9年不懈的努力,從《璇璣圖》中釋解出841首詩,出版後受到大家的讚譽。唐隱出版的《璇璣圖密碼》一書,號稱破解了《璇璣圖》顛覆大唐後宮的重重玄機。北京郵電大學的楊義先教授稱:他們藉助計算機和現代密碼破譯技術,成功破解了千古奇文《璇璣圖》,準確地揭秘了蘇蕙《璇璣圖》的創作方法和步驟。作為竇滔蘇蕙故鄉的扶風縣政協文史委員會,2010年出版了一本31萬字的竇滔專輯,其中用大量篇幅詳盡介紹了織錦回文《璇璣圖》。扶風縣竇氏文化研究會2017年出的40萬字的《扶風縣竇氏族譜》,也對《璇璣圖》作了全面介紹。

與蘇蕙有關的天水市、寶雞市和扶風縣,都先後成立了蘇蕙文化研究會,開展有關研究。期待他們不斷取得新收穫。[2]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