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蘇州大學社會學院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蘇州大學社會學院蘇州大學下屬的二級學院之一。其前身可以追溯到東吳大學時期。1953年江蘇師範學院設立歷史專修科,1955年著名歷史學家柴德賡教授受命創建歷史學系,1995年歷史學系更名為社會學院。2007至2012年,教師出版專著、教材近40部,發表論文500多篇,承擔國家、省部級、市廳級科研項目80餘項,獲得各項獎勵40多項。江蘇省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吳文化研究基地」、江蘇紅十字運動研究基地以及蘇州大學(蘇州市)人口研究所、蘇州大學吳文化國際研究中心、社會與發展研究所等省、校級科研機構附設於該院。

學院規模

院內有教職工94人,其中專任教師81人,教授27人,副教授18人,博士生導師8人,碩士生導師36人。學院現有研究生[1]270餘人,本科生940餘人,成教生1000餘人。(2012年)

院內現有專業圖書42000餘冊,國內外期刊420多種;建有計算機房、檔案管理實驗室(包括檔案保護室、檔案縮微複製、文書檔案)、儀器室以及1個文物室;配有教學與辦公用計算機70多台。

科研力量

專業建設

有中國近現代史博士點1個和歷史學一級學科碩士點1個以及史學 理論及史學史、考古學及博物館學、歷史地理學、歷史文獻學[2]、中國近現代史、世界史、專門史、中國古代史、社會學、社會保障、檔案學、情報學、旅遊管理13個二級學科碩士點。中國近現代史為省級 重點學科;歷史學為省級品牌專業;檔案學為國家級特色專業。(2012年)

科研設施

蘇州大學社會學院是蘇州大學最早建立的院系之一。它的前身可以追溯到東吳大學歷史學系、社會學系。下設歷史學、社會學、社會工作、檔案學、旅遊管理、勞動與社會保障、圖書館學、信息資源管理8個專業和吳文化國際研究中心、社會發展研究所2個校級科研機構以及紅十字運動研究中心、歷史研究所、國學研究所、中國近代政治經濟研究室、中外關係史研究室、地方志研究所、旅遊發展研究中心 、檔案數字化研究所7個院級科研機構。

精品課程

《西方社會學》

此課程是社會學專業的「主幹課」,由西方古典社會學、現代西方社會學、當代西方社會學三部分組成,分兩個學期講授,共108學時。課程負責人王俊敏,主講教師王俊敏、高峰、葉繼紅、李澤才。教師隊伍結構合理,優勢突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1人,講師1人;博士3人,碩士[3]1人。

此課程系統介紹自1830年代至今的西方社會學歷史和理論,使學生比較準確地了解西方社會學的發展過程、理論流派、代表人物及其基本觀點,了解社會學理論的發展與社會歷史背景的關係,以及各家社會學學說與其個人經歷和所處時代的關係,為學生進一步學習和研究社會學打好理論基礎。

《社會救助與社會福利》

《社會救助與社會福利》於2000年本專業招生伊始着手建設,作為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的一門專業基礎課,當時由王衛平教授和高志斌博士主講。當時的社保係為了開出和上好社保專業的類似主幹課,盡力優化教學資源,努力構建教學梯隊,實施以老帶新、集體備課、示範教學、講授公開課等方式加強教師隊伍和課程建設2004年,學院引進梁君林副教授來系任專業教師,王衛平教授已於2003年升任院長,高志斌老師也於2006年調離社會學院至文正學院。這樣,本課程的教學梯隊進行了相應的調整完善,同時為強化學生的專業實踐能力,增加了蔣晨曦副教授作為專業實驗和實踐的任課老師,由此形成了2012年的師資梯隊格局。

先後與蘇州市民政局、蘇州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以及蘇州市民政局屬下的蘇州市社會福利院、蘇州市精神病福利院、蘇州市救助管理站等建立起良好的協作互動關係,套用他們現成的網絡信息管理系統和良好的實踐鍛煉平台,為專業的實驗室建設和學生社會保障實務能力的鍛煉提供保證。

《中國古代史》

《中國古代史》是江蘇省精品課程,是中國史學研究的基礎,蘇州大學歷史系建系50多年來,《中國古代史》(一、二、三)一直是學科建設的重中之重。《中國古代史》是歷史學專業基礎主幹課,長期以來一直由學術造詣深厚的資深教授講授。先後負責和參與蘇大中國古代史課程建設的有著名的歷史學家柴德賡教授、紀庸教授、余行邁教授、程德祺教授、吳奈夫教授、田澤濱教授、葉林生教授、張承宗教授等人。2000年余同元教授作為引進人才調入歷史系中國古代史教研室,2007年周書燦教授作為引進人才調入歷史系中國古代史教研室,依託中國古代史教研室成立國學研究所,2007年校特聘教授晁福林先生從北京師範大學調入蘇大中國古代史教研室,分別主講《中國古代史》,大大加強了《中國古代史》課程教學力量

視頻

蘇州大學社會學院 相關視頻

院長代言——蘇州大學社會學院
蘇州大學社會學院直播介紹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