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啟高
蘇啟高 |
[圖片網址 來自搜狗網 的圖片] |
簡介
蘇啟高
蘇啟高男,1949年生,霍山縣諸佛庵人[1],霍山縣中醫院副主任醫師,他出生中醫世家,幼得名師真傳,因勤奮好學,加之悟性很好,理論和實踐經驗頗豐[2]。1971年參加工作,1979年底通過全省中醫藥人員選拔考試,調入縣中醫院工作。由於他擅長兒科,醫術精湛,因而成了該院一名出色的兒科醫師。2002年8月,被安徽省委、省政府授予「安徽省先進工作者」榮譽稱號[3]。
1987年,蘇啟高光榮地加人中國共產黨,當年即被選為縣十屆人大代表。在幾十年的行醫生涯中,始終對黨懷有一顆赤誠之心,始終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
旨。他深知作為一名兒科醫生責任的重大,對前來就診的患兒,他都能細心診察,精心治療,從望、聞、問、切,到理、法、方、藥,絲絲人扣,循序漸進。對患兒家長領的
藥仔細囑咐用法用量,確保用藥安全,有時對重患兒就陰晴冷暖、飲食結構等還開出一-康處方。他一切從病人的利益出發,對所有患者均能做到一視同仁,只要病人需要,他
不分白天黑夜,嚴寒酷暑,堅持做到有求必應。一次,他向院領導請假到鄉下親戚家辦事,附近一些患病的村民聽說蘇醫師來了,奔走相告,慕名而至。就這樣,他忙碌一
天,給幾十名患者看病到天黑,自己的事還未辦。為了不耽誤第二天上班,他半夜趕到家。這樣的事例很多,有時連他家也成了患者光顧的「診室」。在醫療活動中,他廉潔
行醫,屢拒「紅包」。多年來,僅拒收病人和藥商給的辛苦費,就達五位數之多。由於長期超負荷工作,蘇啟高積勞成疾,身患多種疾病,但從不聲張。就是在病榻上,還念
念不忘找他看病的患者。2004年6月,他因多囊腎動了大手術,疤痕從前胸到後腰近30公分長,只要一打噴嚏或咳嗽,疤痕處就像鋼刀插進去那樣痛。即使這樣,他未待病情好
轉,又踏人了工作崗位,如今腰部還夾着鋼板。30多年來,他堅持上班提前,下班推後,平均每天接診30多位病人,高峰時每天接診40-50多人次,年接診1萬多人次,另外每
年還主動放棄60多天節假日,堅持給病人治病。
蘇啟高不僅對病人有真摯情感,對本身的專業技術也是精益求精。他常說:作為醫生不僅要對病人有真情,更重要的是要有高超的技術,以幫助他們解除痛苦。他的醫術
享譽四鄉八鎮,是源於他紮實的理-底和較高的治療技術。他每年都要自費訂閱多種醫學刊物,積極參加中醫刊大學習。工作之餘,見縫插針,苦游書海。一有機會,還積極要
求外出學習或短期培訓,給自己「打氣」、「充電」,他曾三次受醫院委派到外地脫產進修,數次到外地參加學術會議和培訓。功夫不負有心人,數十年的辛勤耕耘,使他的
醫技有了很大提高,有10多篇論文在國家及省、市(地)級學術會上交流,8篇在國家級刊物上發表。其中《胃脘痛臨床點滴》獲1993年肝脾學會二等獎,《中藥穴位敷貼治療
61病小兒腹瀉》獲1994年省科協優秀論文三等獎。許多新療法受到了廣大患者及患兒家長的一致好評,塑造了「白衣天使」的形象,盡到了救死扶傷的天職。
同年(公元1949年)出生的名人:
鍾六華 湖南省邵陽市新邵縣
黃子日 (1949~1970) 廣西自治區南寧邕寧區
張文新 安徽省滁州來安
吳水森 萬安羅盤製作技藝傳承人 安徽省黃山市休寧縣
蔣振西 藍印花布印染技藝傳承人 湖南省邵陽市邵陽縣
+ 更多公元1949年出生的名人》
參考來源
- 移至 ↑ 蘇啟高男,1949年生,霍山縣諸佛庵人,搜狐, 2014-06-27
- 移至 ↑ 因勤奮好學,加之悟性很好,理論和實踐經驗頗豐,搜狐, 2014-06-27
- 移至 ↑ 被安徽省委、省政府授予「安徽省先進工作者」榮譽稱號,QQ閱讀 - book.qq.com/book- 2022-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