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花間一壺酒(帕男)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花間一壺酒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花間一壺酒中國當代作家帕男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花間一壺酒

有幸識得「翰林園」。

翰林園是一農家樂,離城14公里,楚雙公路側。

遠遠地就能聞到緬桂花香,原來園中有一棵高丈余的緬桂花樹,但早過了盛期,瓣瓣落英,是有些感傷,但留得余香,也能沁脾。

依牆是一排木芙蓉,花開得奼紫嫣紅,但無香。

就在緬桂花樹下,置一方桌,面朝芙蓉花,朋友三四個,一盤麻筋豆,一壺扁擔酒,淺斟慢酌,興致盎然,物我之間,少了彼此。酒過三巡之後,便是海闊天空,咿呀醉語,雖言之雜亂,卻切切有情。

這醉時還說花事。

君說緬桂花好,說她典雅又有韻味,濃香卻不曾招搖。潔白如雕琢之玉,清爽如靜潭之水。他還說,有緬桂的庭院就洋溢着幸福,不經歷煉,就擁有玉樹雕花。就說楚雄60米大街,自從有了緬桂,那一段就多有了一份自傲,每到六七月,不必昭告,沉香的魔力就凝聚幾多情人,在一個個靜謐的夜晚,偎依於樹蔭下,纏綿絨草間,耳鬢廝磨,流連不歸。

作家汪曾祺住過昆的明若園巷二號,院子裡有一株高大的緬桂樹,見樹生情,便寫了《昆明的雨》,文中對緬桂花頗有感情:「密密的葉子,把四周房間都映綠了。緬桂盛開的時候,房東(是一個五十多歲的寡婦)就和她的一個養女,搭了梯子上去摘,每天要摘下來好些,拿到花市上去賣。她大概是怕房客們亂摘她的花,時常給各家送去一些。有時送來一個七寸盤子,裡面擺得滿滿的緬桂花!帶着雨珠的緬桂花使我的心軟軟的,不是懷人,不是思鄉。」又「四十年後,我還忘不了那天的情味,寫了一首詩:蓮花池外少行人,野店苔痕一寸深。濁酒一杯天過午,木香花濕雨沉沉。」

可見,緬桂花讓汪老思遠懷人,我等凡胎俗人,就不能動一點點衷腸嗎?

我說木芙蓉好。木芙一日三變有醉意,清姿雅質可拒霜,怪不得《楚辭》早有:「采薜荔含水中,擘芙蓉兮木末」。白居易也有「花房膩似紅蓮朵,艷色鮮如紫牡丹」。極言木芙蓉的芳艷清麗,嫵媚可人。蘇軾亦詩說:「千林掃作一番黃,只有芙蓉獨自芳。喚作拒霜知未稱,細思卻是最宜霜。」在《紅樓夢》中,晴雯死後變成芙蓉仙子,賈寶玉在給晴雯的歿詞《芙蓉女兒誄》中道:「其為質,則金玉不足喻其貴;其為性,則冰雪不足喻其潔;其為神,則星日不足喻其精;其為貌,則花月不足喻其色。」

歷代文人騷客太多的鐘情於木芙蓉,看來無香的木芙蓉也非一般花木。

花千種種,或名貴或野賤,但都是花。

忽而來了一個電話,20年前的舊友,說自己的名片變了又變,就是職務未變,想必是說自己懷才不遇。

恰巧在座的一位朋友升遷,兩相聯繫,就有了一番感慨。

君不知天下有多少伯樂,又有多少千里馬,有才無才便是心態,千百年來,早有「馮唐易老,李廣難封。屈賈誼於長沙,非無聖主;竄梁鴻於海曲,豈乏明時?」。

才人多矣,縱使此時你不遇他人,也許彼時他人遇你,正如古人云:「所賴君子安貧,達人知命。老當益壯,寧知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酌貪泉而覺爽,處涸轍以猶歡。北海雖賒,扶搖可接。東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嘗高潔,空懷報國之心;阮籍猖狂,豈效窮途之哭!」

欲語還說,花無貴賤,有的開在花園裡,有的開在野山坳,有的可在屋前可賞,有的要爬山涉水去看,有的驚艷熱烈,有的野開野老……都說天下雍容高貴屬牡丹,敢說羅平的油菜花就不是一道風景?

天色沉,風籟緊,酒正酣。

但願,花間這壺,醉中有真章。[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