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花蓮北濱水泥動物園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花蓮北濱水泥動物園花蓮人共同記憶的美崙山水泥動物雕像,去年被商借到屏東參加「二○二○屏東落山風藝術季」,以「水泥動物園」之姿,展出三個月,盡現風華,今年三月運回修補後後,近日先安置在花蓮北濱海灘。 這些水泥動物像是誰製作?何時製作?鮮少人知道,前花蓮縣長陳清水昨天說,是他就任第七屆(一九七三年四月一日至一九七七年十二月卅一日)花蓮市長任內時委託兩位老師製作的。

花蓮耆老、文史工作者張政勝老師表示

當年中正國小總務主任林榮萱、林聰惠二位老師製作的,他們在美崙山以水泥、鋼材組立,一隻隻動物製作起來,老虎、犀牛、猴子、鹿、豬、牛、河馬、斑馬、袋鼠、豹、馬等十多隻。 張政勝老師說,中正國小於民國四十五年九月奉准成立,是臺灣光復後,花蓮市第一所成立的國民學校,名為「中正國民學校」。校門原是一對民國四十六年二月所建的粗矮長方體門柱,兩側種植的是修剪得方方正正的月橘(七里香)綠籬,在民國七十八年拆除,改建成今日紅褐色花崗石拱形校門。

民國五十五年,總務主任林榮萱、林聰惠老師等幾位老師和已退休技工李文隆協助下,在校門前庭花園,利用棄石廢土堆築數座假山假水和花壇,配植各種植栽美化綠化校園,並以水泥、砂石、鋼筋為材料,塑造許多動物造型,完成校門口圓環道路中央水池中的噴水鯉魚,一進校門就可看見長頸鹿、斑馬、老虎、澳洲袋鼠等各種栩栩如生的動物,儼如一座活生生的動物園。

其中林聰惠老師後來轉入石雕藝界,林榮萱老師做到中正國小退休,這二位老師先後都作古了。

屏東落山風藝術季商借展出

美崙山中正公園中的水泥動物雕像,更是美崙山的獨有景緻,一○九年底,「二○二○屏東落山風藝術季」策展單位向花蓮縣政府商借共計十三隻水泥動物雕像,進行為期三個月的展出,以「水泥動物園」之姿,盡展風華,「二○二○屏東落山風藝術季」,係由藝術家邱承宏創作,自一○九年底至一一○年三月一日於屏東縣車城鄉海口港辦理的展覽活動。

七○年代,曾流行於全台公園,及學校隨處可見的水泥動物雕塑品,有著沉重的實體,外觀上並無精巧雕琢,僅有著一種樸素、實在的型態,彷彿是早期人民,為了彌補在美崙山這座生態園地缺席的自然生物,所製作的紀念意象。

藝術家邱承宏修補 逐一「喚醒」

縣長徐榛蔚表示,透過藝術家邱承宏的巧思,將沉睡於美崙山中,外觀已有些許破損的水泥動物群逐一喚醒,帶著他們翻山越嶺,直向國境之南的海灘,伴隨著恆春半島的風沙和日影,為長於美崙山的水泥動物雕像群,映上屬於的樣貌;山海之間,都成為花蓮人童年記憶,也在舞台上綻放耀眼姿態。 今年三月廿六日在屏東運返花蓮後,暫置於藝術家邱承宏位於花蓮美崙的工作坊,將由藝術家就缺件及裂縫進行修補工作,將放置回花蓮山中正公園原擺示的位置,繼續成為老中青各代花蓮人的美崙記憶,但先暫置於花蓮海灘,供人追尋各種記憶。[1]

海是生活節

花蓮市公所今年因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取消海事集,改以藝術展覽「當你看了一個海浪」呈現,邀請4名藝術家在北濱公園進行藝術創作。

花蓮美崙山公園12隻動物水泥雕像被遺忘在山林間多年,毀損嚴重,經藝術家邱承宏修復,最近重新在花蓮北濱海灘展出,動物們凝望大海模樣,十分有趣。

北濱海灘上,有老虎犀牛猴子梅花鹿等12隻動物望向大海排排站,細看每隻動物身上都有傷痕,這是邱承宏的作品「水泥動物園」,他說,這些水泥製成的動物原先放置在美崙山,超過40年歷史,有些被發現時底部毀損嚴重,這次修復重點在重置底座,讓動物們重新站起來。

水泥製品不同於可以快速翻模的塑膠製品,缺一隻耳朵、少一條尾巴,看見鋼筋水泥狀,都是屬於水泥動物的特色,也代表時代的語言,特意在修復中保留缺陷,希望讓大家重新體驗水泥動物。

邱承宏說

這次展覽完,會把12隻動物送回美崙山原本的位置,未來也希望能繼續修復剩餘10多隻水泥動物。

其他作品還有策展人李德茂與藝術家高任翔共同創作的「海浪、小石頭與帕洛瑪先生」、鄭先喻的「沙箱」及鄭文琦創作的「南洋放送局」,即日起至10月27日,在北濱公園涼亭、海灘上展出。

花蓮市長魏嘉賢說

連續5年辦理海是生活節活動,今天向海洋委員會申請經費補助,透過海洋講座、影展、體驗營、藝術策展等系列活動,建立「海即是生活」的觀念,相關活動內容可至海是生活節臉書粉絲團查詢。[2]

視頻

最新》花蓮北濱驚見「野生動物園」!民眾驚呼:太可愛 @東森新聞 CH51

外部連結

參考資料

  1. [1] 更生日報
  2. [2]中央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