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花八哥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花八哥

來自 好看視頻 的圖片

中文學名:黑領椋鳥

拉丁學名:Sturnus nigricollis

界:動物界

門:脊索動物門

亞 門:脊椎動物亞門

綱:鳥綱

亞 綱:今鳥亞綱

目:雀形目

科:椋鳥科

屬:椋鳥屬

種:黑領椋鳥

亞 種:無亞種

命名者及年代:Paykull, 1807

英文名稱:Black-collared

Starling

保護級別:無危(LC) IUCN標準

黑領椋鳥(學名:Sturnus nigricollis):一種大型椋鳥,體長27-29厘米。整個頭和下體白色,上胸黑色並向兩側延伸至後頸,形成寬闊的黑色領環,極為醒目。腰白色,其餘上體、兩翅和尾黑色,尾具白色端斑。眼周裸皮黃色,嘴黑色,腳黃色。特徵極為醒目,野外不難識別。 主要棲息于山腳平原、草地、農田、灌叢、荒地、草坡等開闊地帶。常成對或成小群活動,以甲蟲、鱗翅目幼蟲、蝗蟲等昆蟲為食,也吃蚯蚓、蜘蛛等其他無脊椎動物和植物果實與種子等。 均為留鳥。 分布於中國、緬甸泰國馬來西亞中南半島等地。 [1]

黑領椋鳥形態特徵

黑領椋鳥 頭白色,頸黑色與下喉和上胸的黑色相連,形成一寬闊的黑色領環,領後頸黑色領環後有一窄的白環。背和尾上覆羽黑褐色或褐色、具灰色或白色尖端,但此白色尖端常常被磨損而不顯或缺失。

腰白色。尾黑褐色具白色端斑,且越往外側尾羽白色端斑越大。兩翅黑色,初級覆羽白色,中覆羽和大覆羽具白色尖端,初級飛羽黑色,先端微白,次級飛羽和三級飛羽黑褐色具白色端斑。眼周裸皮黃色。下體白色,下喉至上胸黑色,向兩側延伸與後頸的黑環相連,形成一寬闊的黑色領環。

虹膜乳灰色或黃色,眼周裸皮黃色,嘴黑色,腳綠黃色或褐黃色。

大小量度: 體重♂150-175克,♀134-180克;體長♂281-290毫米,♀275-290毫米;嘴峰♂30-34毫米,♀29-31毫米;翅♂160-168毫米,♀149-160毫米;尾♂88-103毫米,♀80-101毫米;跗蹠♂40-44毫米,♀39-43毫米。

黑領椋鳥棲息環境

主要棲息于山腳平原、草地、農田、灌叢、荒地、草坡等開闊地帶。白天活動,不時在空中飛翔,休息時和夜間多停棲於高大喬木上。

黑領椋鳥生活習性

食性: 主要以甲蟲、鱗翅目幼蟲、蝗蟲等昆蟲為食,也吃蚯蚓、蜘蛛等其他無脊椎動物和植物果實與種子等。

習性: 常成對或成小群活動,有時也見和八哥混群。鳴聲單調、嘈雜,常且飛且鳴,特別是當人接近的時候,常常發出嘈雜的叫聲。覓食多在地上。可學習發聲說話。

黑領椋鳥分布範圍

分布於柬埔寨、中國、老撾人民民主共和國、緬甸、泰國和越南。引進:馬來西亞、新加坡、中國台灣。旅鳥:文萊達魯薩蘭國。 中國分布於雲南西部騰衝、盈江、瑞麗、潞西、耿馬、南部思茅和西雙版納,也見於廣西南部、廣東、香港和福建福州等地。均為留鳥。

黑領椋鳥繁殖方式

繁殖期4-8月。營巢於高大喬木上,置巢於樹冠層枝杈間。巢為有圓形頂蓋的半球形,也有呈瓶狀的。結構龐大,較粗糙而鬆散,主要就地取材,由枯枝、枯草莖和枯草葉構成。每窩產卵4-6枚。卵白色或淡藍綠色,為卵圓形,大小為29.4-37.4毫米×21.5-24.5毫米。

黑領椋鳥保護現狀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12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無危(LC)。

該物種分布範圍廣,不接近物種生存的脆弱瀕危臨界值標準(分布區域或波動範圍小於20000平方公里,棲息地質量,種群規模,分布區域碎片化),種群數量趨勢穩定,因此被評價為無生存危機的物種。

參考來源

  1. 花八哥, 動物界, 2020-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