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蕪湖神山公園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蕪湖神山公園位於蕪湖城區的東北部,但隨着城區的擴張,特別是三環路的建成,神山公園將和曾經的蕪湖赭山一樣,成為城中之山,是一塊鬧中取靜的好地方。神山公園有五座山峰組成,分別是南面的大火爐山和小火爐山,北面的馬鞍山,以及東面的兩座主峰赤鑄山(海拔74米)和神山,其中,赤鑄山是五座山峰當中海拔最高的一座,由于山頂有一鋼製三角架,估計是當時用於地質測量時建的,因此也得名「三腳架」。

中文名稱:蕪湖神山公園

地理位置:蕪湖城區的東北部

占地面積:4890畝

開放時間:全天開放

門票價格:免費

別 名:赤鑄山、火爐山

解放以後:神山地區迎來了建設發展的新曙光

公園定位:城市中央公園

發展歷史

解放前夕

神山地區枯草叢生,墳冢累累,淪為荒山禿嶺。

解放以後

神山地區迎來了建設發展的新曙光。

1950年,市人民政府與皖南大學(今安徽師範大學)、郊區東河、花塘、神南等鄉合作營造神山山林。1953年,市人民政府與郊區各鄉訂立《造林合約》。1958年2月,團市委發動團員青年6000多要在大小火爐山、馬鞍山(包括四褐山)造林4.96萬株,其中黑松2.16萬株、側柏1.5萬株、融槐1萬株;市人民政府頒布《林木管理暫行辦法》,實行封山育林,各鄉成立護林小組。1962年,市園林管理處與鳩江公社花塘大隊簽訂《保護森林協議書》,明確劃定神山地區國有林範圍。1965年5月,市園林管理處成立「神山林場」,接收管理神山山林;1966年3月,把1600餘畝山林移交給剛剛新建的「農墾學校」,原神山林場撤銷。文革期間,神山地區先後設立「五七」幹校、師範學校和市區各中學學農基地,山林遭到毀壞。1973年3月,市園林管理處在神山公園興建苗圃,位於五山環抱的低凹處,苗圃地百餘畝;同時,新營造山林,植樹1.6萬株,播種連生樹種籽250公斤,外購小苗培植。1975年,苗圃地達204.08畝,綠化荒山530畝。1976年,市人民政府成立「改造神山指揮部」,遷移、平整墳冢12萬座。1977年至1980年,開荒綠化,重新營造山林1000餘畝。1978年,開闢馬鞍山梯田200畝,栽植果樹和竹。1979年,撤銷原「神山改造指揮部」和「神山綠化管理委員會」,正式設

立神山苗圃機構,258畝苗圃地生產的苗木,除供應全市綠化外,開始對外銷售。

改革開放以來

市委、市人民政府十分注重城市綠化工作。首先把各類學農基地和師範學校農場土地111畝劃給神山苗圃,正式用界樁區分苗圃與相鄰的鳩江鄉土地。1990年,正式設立神山公園機構。神山公園現有面積4890畝,土質為微酸黃壤土,經過多年綠化建設,建成苗圃1742畝,擁有適合城市綠化、具有一定觀賞價值的苗木240多種;多種樹齡在40年以上,林木覆蓋率達98.4%,樹木蓄積量約5000立方米;園內地被30多種,鳥類20多種,野生動物數十種;園內有面積800平方米的溫室4幢,面積3000平方米的塑料大棚4個,引進國內外植物新品種約50種;建於1990年的盆景園,擁有海派、徽派盆景3000多盆;建成水面達70畝的人工「芙蓉湖」,鋪設了4000米的自流灌溉管道和1136米的水泥路面,安裝了50千瓦的供電設施;恢復了「鐵門檻」、「淬劍池」、「試劍石」和「誌喜亭」等一比人文景觀。

市委、市人民政府積極為民興辦實事,組織實施城市「綠色工程」,造福於民,還綠於民,撥款搬遷了殯儀館,新建了長503米、寬60米的神山大道,為建設森林公園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

主要景點

李衛公祠

李衛公即唐初軍事家李靖,輔佐唐高祖平定天下,戰功赫赫,封衛國公。李衛公祠建於北宋初年(公元960年),紀祀唐初軍事家李靖,宋末傾廢;明代重修,後又廢,北宋以來,歷代文人都曾賦詩詠李衛公祠。

誌喜亭

南宋乾道七年(公元1171年),蕪湖地區大旱,縣令沈端節到神山李衛公祠遺址祈雨,兩天以後,果降大雨,他取意於北宋文豪蘇軾《喜雨亭記》,在神山修建「誌喜亭」。該亭在清嘉慶(公元1796-1820年)年間毀壞,在原址上改建「三茅群殿」,後也毀壞。1985年,神山公園重建「誌喜亭」景點。

黃庭堅讀書處

黃庭堅(公元1045~1105年),北宋著名詩人、書法家,字魯直,號山谷道人、涪翁,分寧(今江西修水)人,23歲考中進士,北宋哲宗(公元1086~1100年)時做過校書郎、秘書丞兼國史編修官。他出於蘇軾門下,講究韻律,錘字鍊句,為宋代江西派首領,而與蘇軾齊名,也稱「蘇黃」。宋紹聖元年(公元1094年),他出知宣州時,遭到修《神宗實錄》不實的罪名彈劾,在停職待問處分期間,「山谷初寓太平州之蕪湖」(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集部52、別集類第1113冊第915頁《山谷年譜》),攜全家寓居赤鑄山,閒暇無事,埋頭讀書,曾詠詩讚美赤鑄山,詩云:「讀書在赤鑄,風雪彌青蘿,汲綆愁水斷,村酤怯路蹉。玉峰凝萬象,綠萼啄群螺。古劍摩空宇,寒光啟太阿」。此處是黃庭堅在蕪湖寓居留下的赤鑄山、赭山廣濟寺滴翠軒和鶴兒山下淨土院三處讀書遺蹟之一。

羅漢寺

北宋政和(公元1111-1117年)年間,在神山山麓建羅漢寺,後在明末清初毀廢。明人朱萬爵《游神山羅漢寺》詠贊:「此寺藏山腹,青蔥引路長。青溪門外水,古柏殿中香。」

園內風景

神山公園是蕪湖市最早開闢的風景區之一,也是我市最具發展潛力的公園。

《蕪湖縣誌》記載,神山「山勢逶迤,蟠結幽邃,遠眺丹陽,諸巒綿亘相接,赭塔、荊壁東西夾輔」。神山地區處在我市東北面,緊靠市區,離市中心3公里,由神山、赤鑄山、大小火爐山和馬鞍山五座山頭和盆地組成,地貌變化豐富,最高海拔赤鑄山高73.72米,具有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人文景觀、山水景觀、植物景觀。

在神山北面的山頂有一座誌喜亭,是神山主要景點之一,名稱取自著名的詞人蘇軾《喜雨亭記》一文,遂命名「誌喜亭」[1],如今,蕪湖三十一中文學社便以誌喜亭命名,叫誌喜亭文學社。

神山口大轉盤東北角有一條不寬的柏油路叫神南路,便通向神山公園,穿過一座石牌坊樣式的神山大門,左邊便是一片非常幽靜的竹林,儼然九華山後山竹海的氣勢,是旅遊休憩的好去處,馬路右邊則是一座懸崖峭壁,原來是採石場,但是天長日久,懸崖經雨水沖刷,上面又長出了千姿百態的樹草,頗有黃山奇松怪石的韻味,其實在通往位於赤鑄山腳下回民公墓的山路上,也有一處比這規模還大的採石場,且更加幽靜深邃。回到剛才的話題,沿着馬路繼續朝前走,一直是上坡,在最高處便是蕪湖十景之一的鐵門檻,那裡有着一段干將莫邪的傳奇故事。接着便是一路陡坡。一路下坡到底是一個轉盤,和神山大道連在了一起,神山大道北邊是新修的愛國主義教育紀念館,有一條很寬的石階路通向馬鞍山的山頂,那裡是革命烈士紀念碑,紀念碑下有一地下室,裡面供奉着先烈的遺骨。每年春天,蕪湖市許多中小學都會組織學生前來緬懷先烈,春遊踏青。沿着神山大道向東走,是一片大約半個足球場大小的水杉樹林,水杉樹又高又直,每逢盛夏,樹上知了叫聲震耳欲聾,幾乎每個樹幹上都爬滿了蟬蛻,如果晚上打着電筒來的話,就一定能拎着一塑料袋的蟬蛹回家,而第二天晚上你再來的話,樹上又爬滿了一層,樹林邊上便是芙蓉湖,原來是有好幾個小水塘組成的,後來人工將其挖通,成為了

一個大水塘,改其名為芙蓉湖。湖中有一小島,島上草木茂盛,宛如一塊碧綠的翡翠鑲在湖中央,夏天很多人來湖邊游泳,都以游到島上為目標。此湖四面環山,風景優美,但山中湖水偏涼,因此經常會傳出有人溺水的不幸消息,因此游泳時應當注意安全。

神山雖然風景很美,但蕪湖有很多人都怕神山,說神山埋了很多死人,後來又建了火葬場,所以那裡有很多鬼魂,小學生春遊第一次去神山,都感到很神秘,而且喜歡將神山與他們熟悉的赭山相比較,說神山如何如何的比赭山離家遠,神山如何如何的比赭山要大,神山如何如何的比赭山要高,個個說的神乎其神。老師們曾經帶小學生到赭山去春遊,最頭疼的便是小孩不聽話到處亂跑,正愁如果在他們又不怎麼熟悉的神山發生了這樣的情況,那該如何是好!可事實證明老師們的擔心是多餘的,同學們在神山都非常聽老師話,緊緊地圍在一起,幾乎沒人到處亂跑,誰都生怕掉了隊。老師們的管理反而輕鬆多了。

神山的草木相比赭山要茂盛得多,是由於土地肥沃或是另有原因,這只能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是,從蕪湖市近幾年的城市發展規劃來看,神山肯定會成為一塊炙手可熱的寶地!

鐵門檻·淬劍池·試劍石·干將墓

《圖經》記載:『干將淬劍於此,上有磨劍池』。《蕪湖縣誌》記載:火爐山有兩座,中有一道鐵門檻。戰國時期(公元前475-221年)干將造劍的爐子就設在此處;神山上有磨劍池,是干將淬劍的地方;破山上有一砥劍石,又叫試劍石,俗名石卵,干將在此處試劍;赤鑄山上有干將墓。著名歷史學家范文瀾指出「吳越春秋闔閭內傳所記,吳越是最先發明煉鋼的地方」。戰國時期,「鑄劍成功的人,在越有歐冶子,在吳有干將和干將妻莫邪」(《中國通史簡編》(修訂本)第一篇241頁)。

「干將作劍,莫邪斷髮剪爪投於爐中」,頭髮、雞爪是屬於碳質的,把頭髮、雞爪投進爐中的紅鐵上,再經過鍛煉錘打,使鐵增加含碳量,「最早的煉鋼術從無意中獲得了」。據科學分析,鐵含碳量達到0.25%~1.70%,鐵就成了鋼,鋼稱為「滲炭鋼」。因此,干將、莫邪所鑄造的劍屬於滲炭鋼劍,劍刃鋒利。這是我國戰國時期偉大成就之一,不僅在中國歷史上最早,而且比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都早。1978年,北京大學教授侯仁之到干將、莫邪鑄劍遺址進行實地考察,第二年在全國政協會上呼籲保護這一中國和世界最早的煉鋼遺址。1985年,神山公園恢復了「鐵門檻」、「淬劍池」和「試劍石」等人文景觀。

視頻

蕪湖神山公園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