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芒筒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芒筒是一種竹製單簧氣鳴樂器,亦稱地筒、莽筒或蘆笙筒,主要流傳於中國西南、為少數民族所演奏,不過部分當代國樂作品也會使用芒筒。

芒筒可依其共鳴筒之大小,將音高區分為高音、中音、次中音、低音和倍低音等幾種。丹寨縣為其主要出產地,不過一般較多苗人聚集的鄉間,亦會有製作芒筒的師傅以此維生。通常一支芒筒售價約3到5人民幣。

分類

黔東南丹寨縣苗族芒筒發音為:大芒筒A、中芒筒a、小芒筒a1、最小芒筒a2。中、小型芒筒,奏者左手提筒,右手執簧管吹奏,可自如跳躍、擺動。大芒筒,需將筒斜置地上,左手扶筒身,右手執簧管吹奏。

民間芒筒依其大小組合在一起稱芒筒隊。大型芒筒隊由十五或二十一支組成,分為大、中、小和最小芒筒四組[1]。每組三至五支,與各種蘆笙組成蘆笙樂隊。芒筒以圓潤雄厚的持續音加強主音,使樂隊音響豐滿。

1958年後,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歌舞團余富文將單管芒筒發展到六、九、十二和十八管。將多管組為一體,用一管吹奏,共鳴筒銅製、橫式,以活塞控制氣箱。系帶掛於右肩,站、走、跳均可演奏。濟南部隊前衛歌舞團張式業、李耀新在成都樂器廠協助下,研製出二十九管芒筒,音域D—g2,包括十二半音,保持傳統芒筒音色。可奏單旋律和復調性樂曲。

組成

管身竹製,由簧管和共鳴筒兩部分組成[2]。簧管多採用一根細管制作,中間竹節通透,上端管口作為吹口,下端留節封閉,在底端開一長方形孔,鑲嵌一枚銅製簧片而成,無 按音孔,可發出一個單音。也可用蘆笙管作為簧管。共鳴筒用粗大毛竹筒製作,上端管口削 成45°斜坡形,中間竹節打通,筒底有開管和閉管兩種形制:常見者底端留節封閉,為閉管形制,另一種開管形制是在底端竹節以上,管身一側挖削一個半形或三角形通孔。將簧管置入共鳴筒底部,嘴吹簧管上端吹口,氣流振動簧片發音,並通過共鳴筒擴大音量,從而發出雄渾、深厚的音響。開管形共鳴筒的發音更為響亮。偶爾,也將兩支簧管(樂曲調式的主、屬音)置於共鳴筒中,可發出兩個不同的音。

視頻

芒筒 相關視頻

貴州大學蘆笙樂團蘆笙芒筒小合奏《豐收的喜悅》
貴州省民族樂團木葉、芒筒、蘆笙

參考文獻

  1. 中國民族樂器之芒筒,樂器學習網,2013-04-27
  2. 芒筒的簡介、名曲和歷史發展,漢程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