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艾河站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艾河站全稱艾河火車站位於河北省淶源縣北石佛鄉艾河村,郵編:074300 ,車站等級:現為四等站,前後方車站:北京方向→小西莊站;原平方向→招柏站。修建時間:建於1971年,距起訖點距離:距北京南站222公里;距原平站215公里。

該站為河北省淶源縣境內的最後一站,管理鐵路局:北京鐵路局北京鐵路分局豐臺車務段。   

經營業務:客運:辦理旅客乘降;行李、包裹託運。貨運:辦理整車、零擔貨物發到[1]

京原鐵路第一長隧——驛馬嶺隧道

在該站西側100米的地方,有一座華北第一鐵路長隧道,那就是 驛馬嶺隧道。   

驛馬嶺隧道位於艾河-招柏間的京原鐵路[2](北京-原平)上,全長7031.9米。建於1967年,1972年投入運營。它比京原第二長隧(平型關隧道,長6188米)還要多近800米。並在隧道內橫跨拒馬源頭(一條 地下河)。它橫跨晉冀兩省,西起山西省靈丘縣東部驛馬嶺,東至河北省淶源縣境。

隧道在直線線路上,橫斷面的高、寬分別為6.75米和5.10米,最大埋深為500米。隧道內線路坡度自北京端向原平端為2‰、3‰的單向上坡。

相關資訊

千里鐵道線上,他們駕駛着一輛不拉客的小火車

「快,集合,緊急集合!」

7月17日晚10點多,隨着一長聲緊急的集合哨,保定動力設備車間軌道車二工區班組工長郭勇大聲喊道。

郭勇宣布,接到北京西工務段「立即配合搶險」緊急通知,需要立即趕赴京原線小西莊站至艾河站199公里處進行搶險任務。連續的強降雨,令該處發生了嚴重的山體滑坡險情,鐵路線路被迫封鎖,需要軌道車趕往水害地點配合完成搶險作業。

災情就是命令,防汛刻不容緩。任務宣布完畢,在例行出車前的檢車試驗工作後,班組成員一行冒雨趕往搶險任務地點。

夜黑雨急,199公里處是曲線地段,彎道多,兩側又是30多米高的路塹,地形複雜。面對夜色中的山區鐵路,組員們打起精神,一項項進行現場勘查,記錄在冊,為搶險方案留存資料。

4個多小時雨中奮戰,車組做好汛期特殊情況下的標準化作業流程,順利將限界內塌方體清理完成,完成應急搶險任務,避免了進一步險情發生,保證了線路及時恢復運營。

等到完成任務返回淶源站時,已是7月18日凌晨5時。一夜鏖戰,此時已是晨曦。曙光中,被雨水、汗水浸透衣衫的組員們才得以返回宿舍休息。

一年365天,這只是軌道車二工區班組類似應對搶險救援任務的一個縮影。在千里鐵道線上,這群年輕人管理着6台專用內燃軌道車和2台液力傳動軌道車,擔負着京廣、京九、津保等鐵路的收卸鋼軌、枕木、石砟,以及應急搶險等施工保障任務。

作為鐵路工務系統中唯一直接參與行車的工種,班組駕駛着軌道車馳騁在鐵道線上,雖然他們載運的不是旅客和貨物,但他們將鐵路維修物資及時送達維修地點,是保障鐵路運輸安全和設備正常運行不可或缺的尖兵。

在千里鐵道線上,從深夜到凌晨,正是這群有朝氣、愛鑽研、勇擔當的年輕人,始終秉承「開車育人、標準至上、從嚴管理、追求卓越」的管理理念,成長為一支敢打硬仗、攻堅克難的青工隊伍,並榮獲全國鐵道團委「青年文明號」先進集體榮譽稱號。

也正是這群普通的鐵路年輕人,櫛風沐雨,風餐露宿,在平凡的崗位上盡職盡責,不怕苦,不怕累,關鍵時刻頂得上,展現着青春該有的樣子!

視頻

艾河站 相關視頻

北京鐵路局
北京鐵路局宣傳片

參考文獻

  1. 艾河火車站時刻表 ,火車票網
  2. 京原鐵路 ,鐵路網,2015-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