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舟中見月·濮上今秋月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舟中見月·濮上今秋月》是北宋狀元馮時行的作品之一。

馮時行著有《縉雲集》四十三卷(《宋史·藝文志》),已散佚,明嘉靖中李璽刊為《縉雲先生文集》四卷,卷一至三為詩。馮時行詩,以影印文淵閣[1]《四庫全書·縉雲文集》為底本,校以清趙氏小山堂抄本(簡稱小山堂本,藏北京圖書館)。另從《永樂大典》等書輯得之集外詩,編為卷四。《四庫全書·縉雲文集·提要》雲其詩:"忠義之氣隱然可見。"   

舟中見月·濮上今秋月

作者簡介

馮時行(1100年~1163年)宋代狀元。字當可,號縉雲,祖籍浙江諸暨(諸暨紫岩鄉祝家塢人),出生地見下籍貫考略。宋徽宗宣和六年恩科狀元,歷官奉節尉、江原縣丞、左朝奉議郎等,後因力主抗金被貶,於重慶結廬授課,坐廢十七年後方重新起用,官至成都府路提刑,逝世於四川雅安。著有《縉雲文集》43卷,《易倫》2卷。

馮時行少時讀於巴縣縉雲山寺,得中北宋徽宗宣和六年(1124)恩科狀元。以忤當道,當為雲安(今重慶市雲陽縣)尉。南宋建炎元年至三年(1127-1129)調任奉節尉調,建炎四年至紹興四年(1134年),調任江原丞,任職期中,顯露才華,深受川陝撫諭楊願器重,極力推薦,旋擢左奉禮郎。紹興五至六年知丹梭縣[2]。紹興七年(1137)奉召入京任左朝奉議郎(皇帝身邊諮詢官)。時金兵已占汴梁(北宋都城今開封)十載。時行力主抗金,於紹興八年晉見高宗,呈上《請分兵以鎮荊襄疏》,奏金人議和不足信,請選大臣重兵鎮荊,使岳飛得以專力致於江漢間。被主張和議的高宗斥之為"杯羹之語"。紹興九年(1139年),出任萬州知府,鎮邪鋤惡,為民除害,惠農勸學,為地方積蓄了一批錢財。紹興十一年(1141年),轉運判官李炯,企圖以提取萬州大量積錢,向朝廷獻媚固寵,率500飛虎軍強行提取,時行堅決反對,被提刑何麒彈劾,罷官削職,除名《大宋狀元錄》,輾轉流離萬州、開江間近兩年。

視頻

舟中見月·濮上今秋月 相關視頻

北宋後期詞及南宋詩詞 木齋 全18講 吉林大學
百家講壇:《永樂大典》之謎,《永樂大典》的遺失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