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舌苔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舌苔
來自搜狐的圖片
舌苔

中文名稱 :舌苔

屬 於 :中醫術語

特 點 :薄而均勻地平鋪在舌面

舌苔,中醫術語。正常人的舌背上有一層薄白而潤的苔狀物,叫舌苔。由脫落的角化上皮、唾液、細菌、食物碎屑及滲出的白血細胞等組成。在正常情況下,由於咀嚼和吞咽動作,以及唾液、飲食的沖洗,經常不斷地清除掉舌表面的物質,僅表現為薄白的一層舌苔。當患病時,進食少或只進軟食,使咀嚼和舌的動作減少,或唾液分泌減少,舌苔就變厚。正常人的舌苔,一般是薄而均勻地平鋪在舌面,在舌面中部、根部稍厚。

中醫理論

因舌苔由胃氣所生,而五臟六腑皆稟氣於,因此,舌苔的變化可反映臟腑的寒、熱、虛、實,病邪的性質和病位的深淺。舌苔的望診包括望苔色、望苔質兩部分。苔色:即舌苔的顏色,病態的苔色主要有白苔、黃苔、灰黑苔。有時也可發生綠苔(多由白苔轉化而來,常見於溫疫、濕溫,為濕熱郁熏之徵)、霉醬苔(紅中發黑、又兼黃色的舌苔,常見於夾食中暑或內熱久郁,主濕熱病日久者)。

苔質

  • 即舌苔的形質,分為下列幾種:
  • 1、苔的有無:正常舌有一層薄白苔,由胃氣而生。在疾病過程中,舌苔從有到無,是胃氣陰不足、正氣漸衰的表現;但舌苔剝落之後,復生有薄白苔,則是邪退正勝,胃氣漸復的表現。
  • 2、苔的厚薄:透過舌苔能隱隱見到舌質的為薄苔,不能見到舌質為厚苔。舌苔的厚薄可測定正邪盛衰和病情的深淺輕重。薄苔主外感表證,亦主內傷氣鬱。厚苔主痰飲、濕邪、積滯。舌苔由薄變厚,病邪自表入里,邪盛病進;舌苔由厚變薄,為病邪自里達表,正勝病退。
  • 3、舌苔的潤燥可了解津液的變化:若舌面潤澤,乾濕適中為正常舌象,雖有病而津液未傷;若捫之濕而滑利,則稱滑苔,多主寒主濕,或陽虛水飲內停。若舌面望之乾枯,用手捫之無津液,則為燥苔,多由熱盛傷津、陰液虧耗,或氣不化津所致。
  • 4、舌苔的腐膩和舌苔的偏全:舌苔在舌面分布的變化。舌苔布滿全舌稱為全。舌苔偏布於舌面的前、後、左、右某一局部,稱為偏。察舌苔分布的偏全,可判斷病變的所在。全苔為邪氣散漫,多為濕痰阻滯中焦之徵;舌苔偏見於舌的一側,為邪在半表半里,或病在肝膽;苔中根厚膩,多為痰飲或胃腸積滯等。
  • 5、舌苔的剝落和消長:舌苔薄厚、多少的變化,也是正邪進退的反映。舌苔由少變多、由薄復厚,一般說明邪氣加重,主病進;舌苔由厚變薄、由多變少,說明正氣漸復,主病退。若舌苔驟增驟退,多為病情暴變的徵象。
  • 6、舌苔的真假:辨舌苔的真假,可判斷疾病的輕重和預後。舌苔真假的判斷以有根無根為標準。凡舌苔緊貼舌面,不易刮去,似從舌體上長出來的,即真苔又稱有根苔。若苔不着實,如浮塗在舌面,刮之即去,即假苔又稱為無根苔。在疾病的初期、中期,有根苔比無根苔為深重,疾病後期有根苔比無根苔為佳。若舌面上浮一層厚苔,望似無根,而其下部生出一層新苔,屬疾病趨愈的徵象。在辨別假苔時需注意三個方面:第一,清晨舌苔滿布,飲食後苔即退去,雖屬假苔,並非無根;若退後苔少或無苔,則是里虛;第二,有苔有色,刮之即去,病輕淺;若揩之即去,病更輕淺;第三,厚苔一片而無根,其下不能續生新苔,是原有胃氣,其後胃氣虛乏,不能蒸化胃液上潮。多因過服寒涼藥損傷陽氣,或過服熱藥損傷陰液所致。

舌苔表現

  • 1、白苔:一般表示為表證、寒證。舌苔薄白而潤為正常人的舌苔,同時,苔薄白亦是表示病在體表而未入里。舌苔薄白而過於潤滑,多見於表寒證。苔薄白而乾燥,為表熱證或感受燥邪。舌苔白厚而乾燥,代表濕濁化熱傷津。舌苔布滿白苔,摸之不乾燥,稱為"粉白苔",表示得瘟疫病。苔白且乾燥,稱為"糙裂苔",多見於溫熱病。舌淡苔白而滑潤,代表寒證或寒濕證。舌苔白滑而粘膩,見於體內有痰濕或濕困於脾。舌苔白滑而腐,為胃腑蘊熱。如果苔白如雪花片而質乾枯者,稱為"雪花苔",表示脾冷。舌及滿口生衣,出現霉苔或生糜爛點,為胃氣衰敗,髒氣將絕之危候。
  • 2、黃苔:黃苔主里熱證。舌苔薄黃而乾燥,則里熱盛,津液受損。苔黃乾燥生刺,舌有裂紋,為里熱極盛,津液大傷,臟腑大熱。舌苔黃厚而膩,多為痰熱、食積或濕熱內蘊。舌苔黃滑而潤,為陽虛表現。
  • 3、灰苔:主里證。苔灰薄而潤滑,多為寒濕內阻,或痰飲內停。苔灰而乾燥,為熱病或陰虛火旺。
  • 4、黑苔:黑苔大多由黃苔或灰苔轉化而成,表明了病情極其嚴重。苔黑而乾燥,為熱盛津虧。舌尖苔黑而乾燥,為心火盛。苔黑而潤滑,為陽虛陰寒極盛。

苔質知識

最後講述望苔質的知識。望苔質即望舌苔的形狀質感。主要觀察苔的厚薄、潤燥、腐膩、剝落、有根無根及偏全等情況。

厚、薄苔

苔質的厚薄,以見底和不見底為標準。透過苔質能見到舌體,稱之薄苔,否則為厚苔。舌苔薄,病情一般較輕;舌苔厚,表明病情較為嚴重。在疾病發展過程中,舌苔由薄變厚,表明病邪入里,病情由輕變重;若舌苔由厚變薄,表明病邪外透,病情好轉。

潤、燥苔

舌苔潤滑多津液,為津液未損傷,稱為潤苔。舌苔乾燥缺少津液,稱為燥苔。舌苔乾燥而色黃者,為胃熱熾盛,損傷津液。舌苔乾燥而色黑,為熱極陰傷。若舌苔乾燥色黑而且有刺,則屬熱極津液枯竭。

腐、膩苔

苔質顆粒細小緻密,中厚邊薄,刮之難去者,稱為膩苔。苔質顆粉較大,疏鬆而厚,形狀似豆腐渣堆積於舌面,刮之易去者,稱為腐苔。膩苔常見於濕濁、痰飲、食積、濕溫等。腐苔為食積腸胃、痰濁內蘊及潰瘍之證。舌苔白膩,多為濕痰,或胃陽虛。舌苔黃膩,多為痰熱,食滯化熱。舌苔厚腐,多為飲食停積胃腸。舌苔布滿白衣,稱為口糜,表明胃氣衰敗。

剝落苔

舌上原本有苔,若局部或全部消失者,稱為剝落苔。如果苔全部脫落,表明胃陰枯竭,大傷胃氣。若舌苔剝落不全,剝落處光滑無苔,稱為花剝苔,表明胃的氣陰兩傷。如果舌苔剝落處不光滑,有類似新生顆粒,稱為類剝苔,表明病人血氣不連續。若舌苔大部分脫落,僅留下一小塊,稱之雞心舌,則為胃氣陰虧損之症。另外,舌苔從有到無,為胃的氣陰不足,正氣漸衰;如果舌苔從無而逐漸變薄白苔,表明病情好轉。

有根、無根苔

舌苔緊貼舌面,刮之不去,稱為有根苔。若舌苔好似塗在舌面上,刮之易落,稱之無根苔。有根苔表明病人有胃氣,常見於實症、熱症;無根苔表明胃氣已衰,見於虛症、寒症。如果有根兼薄苔,屬於正常苔,表明正氣未傷;若無根苔薄或厚,刮之即去,不再生成新苔,表明正氣衰敗。

全、偏苔

舌苔布滿整個舌,稱全苔。舌苔僅布於舌的某一部分,稱偏苔。全苔代表濕痰阻中之症。如果僅是舌尖部分有苔,是病邪入里卻未深入,但胃氣卻受傷。若舌尖部分無苔,而其餘地方有苔,代表腸胃有積滯或有痰飲。舌苔偏於左側或右側,表明病邪半表半里,亦可有肝膽濕熱;舌中央無苔、舌邊緣厚苔而中央薄苔,為陰虛、胃氣損傷或血虛之症。

辯病法

  • 1、黑苔病情辨別法:黑苔的出現往往表示病情較重,或者是抗生素過度使用,也可能是口腔衛生不良引起。可以用黃連10克煎汁塗在黑苔上,一日多次,如黑苔變短變軟,顏色變淡或消失,則說明這種黑苔是口腔衛生不良所造成。否則應找出病因。
  • 2、舌苔菱形剝落辨病法:在舌面中央出現一塊菱形剝落區,很可能有糖尿病存在。此刻如同時存在多食善飢、口渴、消瘦等症狀則更應引起重視。
  • 3、草莓舌辨病法:患者出現舌面乳頭增大、紅腫,樣子像紅色的草莓即稱作草莓舌。此刻如伴隨高熱及皮膚生出猩紅色密集細小疹點等症,很可能患上了猩紅熱病--得了這病,吃飯就是受罪。
  • 4、花剝舌苔辨病法:花剝舌苔又稱地圖舌苔,它表現為部分舌苔剝脫露出紅色舌質。小兒出現該苔往往是體質不佳的表現,這類兒童常常有過敏體質,容易患哮喘、奶癬等過敏疾病。小兒偏食、不愛吃新鮮蔬菜者,或者營養不良、貧癬腸有寄生蟲及經常感冒者也易見到剝苔。成年人見到該苔則是陰虛血虧的表現;舌前端見花剝為心陰不足;舌根部見花剝為肝腎陰虛。[1]
  • 5、舌底靜脈辨病法:上捲舌尖可見兩根靜脈行於舌底,正常人僅隱隱顯於舌下。如果其直徑超過2.7毫米,其長度超過舌尖與舌系帶終點連線的五分之三即為病態,有時還可同時見到舌邊青紫斑或眾多小血管叢。它反映全身血液或某器官血液有瘀阻現象。在血液檢驗上常可存在血球壓積、血粘度等指標異常。
  • ==視頻==

舌苔系列,舌苔(中)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