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總督府殖產局
臺灣總督府殖產局 |
---|
|
臺灣總督府殖產局,簡稱殖產局,是設置於臺灣總督府的內部部局,負責調查及開發台灣的物產,包括農業、工業、商業、漁業、林業和礦業等。殖產局的組織經多次調整,從殖產部、殖產課發展至殖產局,之後再改組為米穀局、農商局和鑛工局;並管理多個物產檢查所、養成所和試驗場等單位。[1]
目錄
概要
台灣總督府於1895年(明治28年)5月成立時,在民政局下設置殖產部,為殖產局的前身。1897年(明治30年)11月廢除殖產部,改為民政局殖產課。1901年(明治34年)11月設置民政部殖產局。1919年廢止民政部,成為台灣總督府殖產局。
殖產局在戰時經多次改組,殖產局米穀課和米穀檢查所於1939年(昭和14年)7月獨立為米穀局(1942年改稱食糧局)。殖產局於1943年(昭和18年)12月改組為農商局和鑛工局,而食糧局改編至農商局下的食糧部。
沿革
- 1895年(明治28年)
- 05月 - 台灣總督府民政局下成立殖産部。設置農務課、商工課。
- 1896年(明治29年) - 設置農商課、拓殖課、林務課、鑛務課。
- 1897年(明治30年)11月 - 殖産部廢止,改為民政局殖産課。
- 1898年(明治31年)06月 - 民政局改為民政部。
- 1901年(明治34年)11月11日 - 民政部下成立殖産局。設置農商課、拓殖課、權度課。
- 1902年(明治35年)6月17日- 台灣總督府下設置臨時台灣糖務局。
- 1905年(明治38年) - 局下有農商課、林務課、鑛務課、權度課,共四課。
- 1908年(明治41年)7月19日 - 局下有農務課、商工課、林務課、鑛務課、權度課,共五課。
- 1910年(明治43年)
- 5月22日 - 新增三課,局下有庶務課、農務課、商工課、林務課、鑛務課、權度課、林野調査課、移民課,共八課。
- 1911年(明治44年)
- 10月16日 - 廢止臨時台灣糖務局、設置殖産局「糖務課」,局下共九課。
- 1915年(大正4年) - 林野調査課改稱為「林野整理課」。
- 1919年(大正8年)4月1日 - 廢除移民課,局下有庶務課、農務課、糖務課、林務課、鑛務課、商工課、水産課、林野整理課,共八課。
- 08月20日 - 廢止民政部,成為台灣總督府殖産局。局下有庶務課、農務課、糖務課、鑛務課、商工課、水産課,共六課。
- 1920年(大正09年)09月1日 - 局下有庶務課、農務課、糖務課、林務課、鑛務課、商工課、水産課,共七課。執掌「營林所」。
- 1921年(大正10年)08月5日 - 執掌度量衡所。
- 1924年(大正13年)12月25日 - 糖務課改為「特產課」,廢除庶務課、鑛務課和水產課, 局下有農務課、特産課、山林課、商工課,共四課。
- 1926年(大正15年)10月12日 - 局下有農務課、特産課、山林課、商工課、鑛務課、水産課,共六課。
- 1939年(昭和14年)07月1日 - 部分農務課與商工課獨立為米穀局。
- 1941年(昭和16年) - 新增「物價調整課」,局下有農務課、特産課、山林課、商工課、鑛務課、水産課、物價調整課,共七課。
- 1942年(昭和17年)11月 - 局下有總務課、農務課、商政課、山林課、鑛務課、水産課,共六課。營林所改稱為「山林事務所」。
- 1943年(昭和18年)12月 - 殖産局改編、設置農商局(農務課、水産課、山林課、商政課)、鑛工局(總務課、工業課、勞政課、鑛務課、電力課、土木課)。食糧局改編為農商局下的食糧部(經理課、米穀課、食品課、食糧部事務所)。
- 1944年(昭和19年)05月 - 於鑛工局設置地質調査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