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基督長老教會大稻埕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臺灣基督長老教會大稻埕教會是臺北市最早建立的禮拜堂,1875年8月15日由馬偕博士設立。2002年5月28日,本堂建築公告為直轄市定古蹟[1]。[2]
地理位置
歷史沿革
- 大稻埕教會的前身是「大龍峒禮拜堂」,但禮拜堂後來因為中法戰爭而被憤怒的民眾攻擊毀壞,之後便改於枋隙重建。後來因為教友日增而使空間不敷使用,遂由李春生長老提議並捐地出資興建今天的大稻埕教會,而這座教堂的建築樣式還是李春生前往福建廈門考察當地教會建築後修改而成[3]。
-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該教堂又因為老舊及空間不敷使用而有拆除改建之議,而後臺北市文化局逕行決定將建築物指定為直轄市定古蹟。然而教堂卻遭教會雇用怪手於2002年5月26日凌晨1時20分破壞[4],造成正立面毀損[3]。後來由教會利用奉獻基金進行建築的修復工程,現在已經完成修復工程,並架設管風琴。
建築風格
歷史年表
- 1875年8月15日:由加拿大長老教會牧師馬偕博士於大龍峒地區設立「大龍峒禮拜堂」,是臺北市最早建立的禮拜堂。
- 1884年8月:中法戰爭爆發,禮拜堂被憤怒的民眾攻擊毀壞。
- 1885年7月:禮拜堂於枋隙地區重建。
- 1886年10月:禮拜堂重建完成,並改名為「枋隙禮拜堂」(地址為迪化街二段67號,今大橋長老教會現址)。
- 1915年8月:枋隙禮拜堂停用後,有「台灣茶葉之父」之稱的李春生長老於現址獨資捐獻土地及建堂,禮拜堂本月完工並改名為「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大稻埕教會」。
- 1922年、1927年:分別首次有女性任執事、長老。
- 1975年3月2日:奉獻位於枋隙地區的「枋隙禮拜堂」給大橋長老教會。
- 2007年6月:臺北市政府文化局同意禮拜堂以保留左右兩側牆面,正面用原磚原圖重新砌成,並向前移動6公尺等三條件重建禮拜堂,本月開工。
- 2009年:現今禮拜堂重建完工。
- 2010年8月15日:舉行設教135週年暨聖殿重建獻堂感恩禮拜。
- 2011年3月:成立大稻埕學苑。
- 2014年7月:增設第二場(華語)禮拜。
相關條目
外部連結
參考資料
- ↑ 臺灣基督長老教會大稻埕教會.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 ↑ 台灣長老教會教堂之美5,台灣基督長老教會
- ↑ 3.0 3.1 3.2 3.3 《台灣歷史建築百景專輯》 二版一刷. 臺北市: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2004-06-30: 22頁. ISBN 957-01-2749-X.
- ↑ 大稻埕教會漏夜拆除 文化資產再凋零. 公視. 2002-05-27 [2015-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