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致從維熙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致從維熙是中國現當代著名作家孫犁的散文。

作品欣賞

維熙同志:

你以前來信,叫我注意你在《收穫》上發表的作品,我是記着的。我收到刊物也比較早,翻了一下,你的小說是寫監獄生活的,而老幹部的遭遇又不幸,我就惘然地又把書本合上了。書放在準備閱讀的書中間,告訴家人不要拿走,但一直沒顧得看。

昨天上午收到你掛號寄來的刊物,我知道這是對我無聲的督促,不能再拖了,從下午開始閱讀,晚上讀到十一點。我平日是八點半就上床睡覺的,不敢再多看。留下兩節,今天早上讀完。

我讀書很慢,但是逐字逐句認真去讀。文字排印上還有些技術問題,不一一指出了。二十頁「看透這層窗戶紙,葛翎血如潮湧……」葛翎二字應是路威之誤。

你的小說能一下子就把我吸引住。它的生活的真實背景,情節的緊湊銜接,人物的矛盾衝突,都證明你近來在小說藝術探索方面的努力和成就,是非同一般,非同小可的。我一直興奮地高興地讀下去,欲罷不能,中間有些朋友來訪,我拿着書本對他們說:「從維熙這些年進步很快,小說寫得真好!」

你反映的是一個時代的、生活方面的真實面貌。對那兩個運動員的描寫,使我深深感動,並認為他們的生活遭遇、思想感情,是典型化了的,是美的靈魂,是美的形象。

但是,你的終篇,卻是一個悲劇。我看到最後,心情很沉重。我不反對寫悲劇結局,其實,這篇作品完全可以跳出這個悲劇結局。也許這個寫法,更符合當時的現實和要求。我想,就是當時,也完全可以叫善與美的力量,當場擊敗那邪惡的力量的。戰勝他們,並不減低小說的感染力,而可以使讀者掩卷後,情緒更昂揚。

我不是對你進行說教。也不反對任何真實地反映我們時代悲劇的作品。這只是因為老年人容易感傷,在現實生活中見到的,或親身體驗的不幸,已經很不少,不願再在文學藝術上去重讀它。這一點,我想是不能為你所理解的吧?

我當繼續讀你的新作品。

專此 祝

全家安好

孫犁

1979年4月27日下午[1]

作者簡介

孫犁(1913年5月11日—2002年7月11日),原名孫振海,後更名孫樹勛,筆名有孫犁、力編、縱耕、余而立、土豹、原平、林冬苹、林冬平、芸夫、孫芸夫、耕堂、芸齋、姜化、庸廬、時限等,河北安平人,是一位中國現當代小說家、散文家。1927年開始文學創作。早年曾當過機關職員、小學教員。中國現代作家、散文家,「荷花澱派」創始人,歷任天津日報社副刊科副科長、報社編委,中國作協天津分會主席,中國作協第四屆顧問,第五、六屆名譽副主席,中國文聯榮譽委員。1940年代發表的文集《白洋淀紀事》是其代表作。1950年代又發表了《鐵木前傳》《風雲初記》等作品。2002年7月11日晨六點病逝於天津,終年89歲。[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