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自(拼音:zì)是漢語通用規範一級漢字(常用字) 。此字初文始見於商代甲骨文和商代金文 ,其古字形像人的鼻子,後假借作第一人稱代詞,指自己。自又有開始的意思,又由此虛化為介詞,表示由、從等。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自

拼音; zì

注音字母; ㄗˋ

平水韻部; 去聲四寘

總筆畫數; 6+0

部首; 自

倉頡; HBU

五筆; THD

四角號碼; 2600₀

Unicode; CJK統一漢字 U+81EA

筆順編號; 325111

造字法; 象形字

結構; 獨體字,獨體結構

字級; 一級(編號0477)

文字源流

象形字。甲骨文(圖1-3)的"自"字,畫的就是鼻子,上面短短的一豎是鼻樑,兩邊彎彎的曲線,勾勒出鼻子的輪廓,中間是鼻紋,兩旁是鼻翼,下面是鼻孔,這是個完整的鼻子。"自"的本義就是鼻子。

金文(圖4、5)"自"字與甲骨文大致相同,形體略有變化。小篆(圖10)的"自"訛變更大,表示鼻體的線條拉直了,表示孔的兩邊彎鈎線連在一起變作"自"字底部的弧線,沒有鼻孔了。隸變以後不僅把鼻體、鼻孔、鼻紋連在一起變為"目",而且把表示鼻樑的中間的短豎訛變為"目"上左方的短撇(圖9、11、12)。至此已看不出鼻子的形跡了。

《說文解字》中還收錄了一個"白"字(圖17),這個"白"不是黑白的白(bái),而是"自"的異體字,它由"自"分化而出。商代甲骨文本有繁、簡二體,繁體鼻身上有二橫為飾筆,簡體以一橫為飾筆;繁體的終端是楷書自,簡體的終端是楷書白。它們音義並同,作為一個詞來使用,甲骨文時代混用,後代幾乎只用自,不用白,這與白與白(bái)的形體容易混淆有關。作為原初構件與聲首,它們都有很強的構字能量,各自形成了自己的構字體系。以白為基礎構件,組成了皆、魯、者、佯、智、百等字,但都來源於口或曰,與"白"沒有直接關係。《玉篇》取消這一部首,《康熙字典》與《正字通》不設白字頭。

在甲骨卜辭里,"自"雖然有時作"鼻"字用,但絕大多數被借來作第一人稱,表示"我"的。"自"之所以被用來表示"自己",有一種很流行的說法是鼻子是人的面部最突出的部位,表達"自己"這意思時,人們往往用手指點點鼻子來表示,即使是現代,人們(特別是孩子)表示"自己"之意時,也會指着鼻子來說。所以先民便以鼻子的形象來創造了"自"字,以鼻子代稱自己。因"自"被借作第一人稱代詞,所以人們後來便另創了個以"自"表意以"畀"表音的形聲字"鼻",把"自""鼻"二字區別開來。

古籍釋義

說文解字

【卷四】【自部】疾二切(zì)

鼻也。象鼻形。凡自之屬皆從自。

棼,古文自。

說文解字注

鼻也,象鼻形。

此以鼻訓自。而又曰象鼻形。王部曰:自讀若鼻。今俗以作始生子為鼻子是,然則許謂自與鼻義同音同,而用自為鼻者絕少也。凡從自之字,如屍部㞒,臥息也。言部詯,膽氣滿聲在人上也。亦皆於鼻息會意。今義從也、己也、自然也,皆引伸之義。疾二切,十五部。

廣韻

疾二切,去至從 ‖自聲至1部(zì)

自,從也。用也。由也。率也。疾二切。二。

康熙字典

【未集下】【自部】 自·康熙筆畫:6 ·部外筆畫:0

古文:棹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並疾二切,音字。《玉篇》:由也。《集韻》:從也。《易·需卦》:自我致寇,敬愼不敗也。疏:自,由也。《書·湯誥》:王歸自克夏,至於亳。《詩·召南》:退食自公,委蛇委蛇。傳:自,從也。

又《玉篇》:率也。

又《廣韻》:用也。《書·皋陶謨》:天秩有禮,自我五禮,有庸哉。傳:自,用也。《詩·周頌》:自彼成康,奄有四方,斤斤其明。傳:自彼成康,用彼成安之道也。古義自彼者,近數昔日之辭。

又自然,無勉強也。《世說新語》:絲不如竹,竹不如肉,漸近自然。

又《集韻》:己也。《正韻》:躬親也。《易·乾卦》: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又《五音集韻》:古文鼻字。注詳部首。◎按《說文》作鼻本字。

字形書法

字形對比

書寫提示

首筆撇從豎中線上端起筆,與"目"的左上角相接。"目"寫在豎中線部位,豎筆、橫筆平行對應;框內上橫寫在橫中線上。[1]

參考文獻

  1. , 360國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