脈衝多普勒雷達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脈衝多普勒雷達是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公布的科技類名詞。
關於中國文字的起源[1]主要有兩種觀點:起源於刻畫符號和「圖畫文字」起源說[2]。我們現在已知的最早的文字是安陽殷墟出土的甲骨文。
名詞解釋
多普勒雷達,又名脈衝多普勒雷達,是一種利用多普勒效應來探測運動目標的位置和相對運動速度的雷達。1842年,奧地利物理學家J·C·多普勒發現,當波源和觀測者有相對運動時,觀測者接受到的波的頻率和波源發來的頻率不同,這種現象被稱為多普勒效應。波源和觀測者相互接近時,接受到的頻率升高; 兩者相互離開時,則降低。多普勒雷達就是利用這種多普勒效應製造而成的一種脈衝雷達。脈衝多普勒雷達含有距離波門電路、單邊帶濾波器、主波束雜波抑制電路和檢測濾波器組,能較好地抑制地物干擾。脈衝多普勒雷達可用於機載預警、機載截擊、機載導航、低空防禦、火控、戰場偵察、導彈引導、靶場測量、衛星跟蹤和氣象探測等方面。 多普勒效應 1842年,奧地利物理學家J·C·多普勒發現,當波源和觀測者有相對運動時,觀測者接受到的波的頻率和波源發來的頻率不同,這種現象被稱為多普勒效應。波源和觀測者相互接近時,接受到的頻率升高;兩者相互離開時,則降低。例如,當波源離開我們而運動,相繼的兩個波峰之間的間隔,要比它們離開發射源時的間隔增大,因為每一個後續的波峰都要比前一個波峰多走一點路程,才能抵達我們這裡。因此,接受頻率將低於發射頻率,這時我們會覺得,從一個離開我們而運動着的波源發出的波的波長,比這個波源靜止時所發射的波長要長一些。同樣,從一個向着我們而運動的波源發出的波的波長,比這個波靜止時所發射的波長要短一些。火車駛過車站時汽笛音調的變化即為多普勒效應的一個例子。在天文學上,利用天體發出的光譜中譜線的移動,可以推測天體接近或離開觀測者的速度: 根據多普勒效應,當天體發出的光譜線向波長較長一端偏移(即紅移),表明天體是離開觀測者而去; 當天體發出的光譜線向波長較短的一端偏移(即紫移),表明天體是向着觀測者而來。 [2] 雷達工作原理 多普勒雷達的工作原理可表述如下:當雷達發射一固定頻率的脈衝波對空掃描時,如遇到活動目標,回波的頻率與發射波的頻率出現頻率差,稱為多普勒頻率。根據多普勒頻率的大小,可測出目標對雷達的徑向相對運動速度;根據發射脈衝和接收的時間差,可以測出目標的距離。同時用頻率過濾方法檢測目標的多普勒頻率譜線,濾除干擾雜波的譜線,可使雷達從強雜波中分辨出目標信號。所以多普勒雷達比普通雷達的抗雜波干擾能力強,能探測出隱蔽在背景中的活動目標。
參考文獻
- ↑ 中國漢字是怎樣起源的?源始於殷商?文字有600年的歷史?,搜狐,2022-09-15
- ↑ 揭秘中國最古老的文字是來源圖畫還是記號?,搜狐,2017-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