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胡路平 我的鞋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重新導向頁面
前往: 導覽搜尋

重定向至:

我的鞋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我的鞋》中國當代作家胡路平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我的鞋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鞋是每個人生活中的必需品,一個人從出生到離去,要穿很多雙鞋。無論你是貧窮還是富有,無論你是身處逆境還是順境,總有一雙鞋同你一起走過春夏秋冬,可以說鞋是你一生中最忠實的「朋友」,它陪伴着你成長,見證着社會變遷。

上世紀70年代,父母雖然在縣城工作,但既要養育我和兩個弟弟,又要贍養雙方老人,我們家的日子過得並不是很寬裕。童年時我穿的鞋大多是母親在工作之餘做的手工布鞋,雖然精緻舒服,針腳細緻,鞋樣秀氣,但對於我這個假小子來說卻不經穿。記憶中,每年臘月母親都要給我做一雙以紅燈芯絨為鞋面的懶漢鞋(不用繫鞋帶)。做鞋之前讓我的腳放在一張紙上,用筆畫出腳的大小,然後從一本書中找出鞋樣,在早已做好的「禙子」上(好幾層布用漿糊糊在一起曬乾)剪出大小,之後就開始納鞋底,做鞋面,上鞋,幾天之後,一雙合腳的新鞋就做成了。雖然這雙新鞋包含着母親的智慧,體現着濃濃的母愛,而我常常是春節穿上到不了清明,右腳的大拇指就漏了出來。穿着母親縫補後的鞋,不知不覺到了夏天,而這雙鞋經過一個春天的洗禮,顏色已沒有原來鮮艷,鞋型已完全走樣,失去了它原有的靚麗。遇到陰天下雨道路泥濘,鞋被泥水完全濕透,兩隻腳常常泡得發白,再加上濕透的鞋子不能及時干,又沒有多餘的鞋可穿,只能窩在床上,透過窗戶上兩塊不大的玻璃,看着院子裡早已看厭了的風景,真是無聊透頂,心裡想,如果能穿上一雙彩色的塑料涼鞋,那該有多幸福啊!

轉眼間秋收之後,天氣漸漸變涼,母親又張羅着給我做過冬的棉鞋。在上小學二年級的冬天裡,放學後和同學們打雪仗、堆雪人,導致燈芯絨做的棉鞋全被雪水濕透,晚上母親把鞋放在爐火邊上烘烤,第二天一覺醒來,兩隻棉鞋的底子已烤得面目全非,不能再穿,供銷社一大早不開門,就是開門也不可能有合適的鞋子,只能穿秋天的單布鞋去上學(記憶中那年冬天我穿的是堂姐的舊棉鞋過冬)。從此之後,我的雙腳就和凍瘡結緣,每到秋未冬初,腳上的凍瘡就會如約而至,伴隨着我度過漫長而寒冷的冬天,直到參加工作才逐漸好轉。為了我這有凍瘡的腳,父親去上海出差,曾經花去工資的四分之一給我買了一雙紅色的棉皮鞋,黑色的橡膠底,軟軟的紅皮面,我穿上鞋就不肯回家了,東家出來去西家,宋大娘家,韓阿姨家 ,興奮的連蹦帶唱,以至於睡覺都不想脫下。那時的夢想就是擁有各式各樣的鞋,五顏六色,單棉皆有。

歲月流逝,季節更替,我穿着母親做的一雙雙布鞋走過了童年,走進了少年。

伴隨着改革開放,父母的工資經過了多次調整,我們家的生活有了較大的改善,母親再也不用手工做鞋了,都到商場去購買。上世紀80年代中期,潞城綜合商場開業的當天,500多平方的營業場所,各式各樣的百貨商品琳琅滿目,而我對貨架上陳列的鞋卻情有獨鍾,只見男的、女的,老的、少的品種齊全,紅的、綠的、白的、黃的色彩多姿,布面的、皮革的、塑料的、絨毛的材料多種,系帶的、不系帶的,尖頭的、圓頭的樣式新穎。那天,母親給我買了一雙白底豆綠色的方口布鞋,讓我和腳上的鞋換着穿,也就是從那時候起,在同一季節里,我至少有了兩雙鞋,我的鞋也從此「揚眉吐氣」,達到了春秋有單鞋,夏天有涼鞋,冬天有棉鞋,雨天有雨鞋,至於是什麼牌子,全然不知。

第一次拿到工資後,我第一時間給父母各買了一雙鞋,以此報答父母多年的養育之恩。

如今物質生活更加豐富,可供選擇的鞋不勝枚舉,購鞋買鞋的渠道多元化,從實體店到網購,從商場到專賣,人們可以按自已的喜好和實用來扮靚雙腳,單鞋 、涼鞋、 拖鞋 、皮鞋 、棉鞋 、跑鞋 、休閒鞋 、全能鞋、 街舞鞋 、漫步鞋、滑板鞋 、籃球鞋、 網球鞋 、排球鞋 、棒球鞋、 足球鞋、 攀岩鞋、 硫化鞋、 滑雪鞋田徑鞋、 溜冰鞋、 狩獵鞋 、摔跤鞋 、訓練鞋 、保暖鞋、 芭蕾舞鞋 、爵士舞鞋 、曲棍球鞋 、 戶外登山鞋 、高爾夫球鞋、 健美健身鞋、 賽車鞋 、橄欖球鞋等等,從運動到休閒,從職場到居家,鞋的種類和功能有了質的飛躍,從國際一線品牌到國內知名品牌,應有盡有,可以說只有你想不到的,沒有你買不到的。

喜歡鞋,愛買鞋成了我的癖好。一年四季,從幾十元到幾百元,我買很多雙鞋和衣服搭配着穿,但奇怪的是,我最想穿的卻是母親給我做的手工鞋。儘管樣式老氣,沒有商店裡出賣的那麼時髦,但一針一線充溢着無私的母愛,穿在腳上,能夠讓我感受到母親的祝福,她希望自己的女兒聰明勇敢,能將人生的煩惱、痛苦、坎坷、失意統統踩在腳下,一生平平安安。

晚上夢見了母親為我做了一雙漂亮的新布鞋,我穿着它,一直走在濃濃的母愛之中…… [1]

作者簡介

胡路平,山西潞城市廣播電視台記者。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