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蘿蔔黑腐病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胡蘿蔔黑腐病
胡蘿蔔黑腐病是由胡蘿蔔黑腐交鏈孢引起的、發生在胡蘿蔔的病害。該病可發生在胡蘿蔔的整個生長期,危害葉片、莖及肉質根等。葉片發病,呈暗褐色斑,嚴重時枯死。莖、葉柄發病呈梭形或長條形斑,濕度大時產生黑色霉層。肉質根發病在根頭部形成凹陷黑斑,嚴重時肉質根腐爛。
胡蘿蔔黑腐病是一種世界性病害,在中國山西、河北、內蒙古、福建、台灣等胡蘿蔔種植區均有發生,在重發區發病田達100%,病株率達90%以上。該病在制種子的生產田地中發病率較高達到38%,到了越冬窖藏母根的時候,胡蘿蔔黑腐病的發病的概率29%,爛根的概率較高超過了15%,是胡蘿蔔主要病害之一。
基本信息
中文名:胡蘿蔔黑腐病
外文名:Carrot alternaria black rot
病 原:胡蘿蔔黑腐交鏈孢
為害作物:胡蘿蔔
為害部位:葉片、莖、肉質根等
胡蘿蔔植物學特性
胡蘿蔔是二年生雙子葉草本植物,屬傘形科胡蘿蔔屬。在春夏季節里隨溫度的升高、日照的延長開始抽出花薹。除主薹外,還長出很多側薹,最後變成很多花莖。每一花莖是由許多小的傘形花序組成的一個大的復傘形花序,一株上的小花數在千朵以上,花期約一個月左右,蟲媒花,易天然雜交。其生長周期從種子播種到種子成熟須經過2年。
發生及識別
1、發生概況胡蘿蔔黑腐病在種子生產田的發病率達35%以上,越冬窖藏母根常年發病率30%左右,爛根率10%以上。黑腐病的發生危害,不僅威脅母根生產而且增加了制種成本,嚴重影響胡蘿蔔制種業的可持續發展。
2、症狀表現苗期、採收期、貯藏期及抽薹開花期均可發生,主要為害肉質根,其次為葉片、葉柄及莖。葉片多從葉尖或葉緣發病,產生褐色小病斑,有黃色暈圈,擴大後呈不規則形外部黑褐色、內部淡褐色病斑,後期葉緣上卷,從下部枯黃,嚴重的致葉片枯死。葉柄上病斑長條狀。花莖上多為梭形至長條形斑,病斑邊緣不明顯。濕度大時或連續陰雨天后病部表面會密生黑色霉層,即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肉質根染病多在根頭部形成不規則形或圓形稍凹陷黑色斑,嚴重時病斑擴展,深達內部,使肉質根變黑腐爛。春季當將窖藏過的肉質根定植到田間後,隨着地溫的升高開始發病,抽出的花薹萎蔫下垂,拔出植株後可見根部有不規則形或圓形稍凹陷的黑色病斑,嚴重時整個根部變黑腐朽,花薹不能抽出,或雖能抽薹卻花而不實,嚴重降低種子產量。
3、病原屬半知菌亞門絲孢綱絲孢目鏈格孢屬的根生鏈格孢(Alternaria radicina),此菌還危害芹菜、歐芹、蒔蘿、歐洲防風等傘形科植物。 [1]
發生規律
侵染循環在酒泉,病菌主要在患病肉質根上越冬,也可在土壤內或病殘莖葉上越冬。危害地下肉質根時,有無傷口均可侵入,但通常發展較慢,在秋季收穫時很少表現嚴重症狀。但在堆貯入窖後,則會逐漸發展為嚴重黑腐。病根上大量產生的分生孢子和菌絲體都可繼續接觸傳病。當春季將帶病種根定植到田間後,隨地溫的上升而快速發病,導致整個種根變黑腐朽,地上部分萎蔫枯死。發病盛期多在6月份,24~26 ℃最適於發病。
發病條件
1、種根帶菌:這是導致制種胡蘿蔔嚴重發病的主要因素,收穫時肉質根上的傷口太多,增加了接觸傳染的機會,留種根時汰選不嚴格。
2、土壤帶菌:黑腐病菌屬弱寄生菌,有較強的腐生性,可在土壤中存活較長時間,當種根定植後,可通過傷口侵入,也可直接侵入。
貯藏條件:貯藏窖內溫度過高。
防治方法
種植抗病品種、種子包衣和清理田間病殘體是防治胡蘿蔔黑腐病的有效方式。胡蘿蔔生育期葉片發生黑腐病不僅造成產量損失,而且可為貯藏期肉質根發病積累足量的病原,同時也為侵染胡蘿蔔根冠部提供通道,因此葉片發病初期進行化學防治是控制病害的重要手段。
貯藏前,清洗並剔除帶傷胡蘿蔔,使胡蘿蔔損害程度降到,可降低貯藏期胡蘿蔔黑腐病發生幾率。貯藏時保持適當的溫度(0℃左右)和濕度(小於92%)可阻止胡蘿蔔受侵染和降低病害蔓延幾率,收穫後貯藏的衛生條件對控制病害至關重要。
防治胡蘿蔔黑腐病,我國華北地區胡蘿蔔種植區在7月上旬病害發生前期或初期每畝使用保護性劑40%百菌清懸浮劑200毫升,7~10天噴霧1次,連續使用3~4次,可達到低投入高產出的防治效果。
二甲酰亞胺類劑異菌脲對胡蘿蔔黑腐病具有較好的防治效果,可在胡蘿蔔黑腐病發生前期或初期每畝使用500克/升異菌脲懸浮劑75毫升,7~10天噴霧1次,連續使用3~4次。
戊唑醇和苯醚甲環唑等三唑類劑也可有效防治胡蘿蔔黑腐病,可在7月上旬病害發生前期或初期每畝選擇使用400克/升戊唑醇懸浮劑16.7毫升,或10%苯醚甲環唑水分散粒劑66.7克,7~10天噴霧1次,連續使用3~4次。 [2]
相關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