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胡楊林里醉秋風(北斗)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胡楊林里醉秋風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胡楊林里醉秋風》中國當代作家北斗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胡楊林里醉秋風

廣袤的西北,深秋的陽光依然溫暖。第一場霜降準點光臨後,巴丹吉林沙漠邊緣有一大片胡楊林迅速由疊翠變為金黃。成千上萬的胡楊枝椏相連,艷黃的樹葉張揚而亮麗。沙灘、胡楊、碧水,一草一木都自然、純真。林中的胡楊,粗壯的幾個人難以合抱,挺拔的有七八丈之高,怪異的又似蒼龍騰越、虬蟠狂舞。每一棵高大的胡楊樹冠枝頭,間或又有淺綠、淡黃的葉片在閃現,錯落有致,色彩繽紛。秋風乍起,胡楊金黃的葉片飄飄灑灑落到地面,為大地鋪上金色的地毯,令人心曠神怡。

這片醉人的胡楊林,在甘肅省金塔縣城西北八公里處的潮湖林場,是三北防護林體系的一部分,周邊分布着大面積的沙棗樹、白楊樹和紅柳等西北特色樹種,總面積達8萬畝。自古以來,受巴丹吉林沙漠的威脅,金塔縣乾旱缺水,風大沙多,生態環境脆弱,一代又一代金塔人民從沒間斷過和惡劣自然環境的抗爭。而胡楊是大自然漫長進化過程中倖存下來的寶貴物種,耐寒、耐熱、耐鹼、耐澇、耐乾旱,生命力極強,被譽為「沙漠勇士」,能如磐石一般堅毅地守護着家園,是防風固沙的首選。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金塔成立了潮湖林場,開始了人工種植胡楊防風御沙的嘗試。經過林場工人和全縣人民半個多世紀「塞罕壩」般的不懈努力,形成了現在上萬畝的人造胡楊林。

那些胡楊,在拂面的秋風裡花朵一般盛開,錦繡如團,輝煌凝重。她只在深秋里成熟,於湛藍的天空下盡情釋放美麗。她的枝條不說話,落葉不說話,只在暖陽里綻放出動人的柔軟,讓秋天只為她矚目。佳期如約,遠遠近近的人也不約而同地來了,來赴這場金色的約會。放眼這金色的世界,有人在欣賞,有人在歌唱,有人在朝拜,還有人,在靜靜地思考。

朋友小趙打電話,一接通就說:我在胡楊林呢。國慶節期間的胡楊林風景如畫,遊人如織,你也來轉轉。小趙是土生土長的金塔人,他不知道的是,我去胡楊林的次數,遠比他多。他的家在城北二十多公里的大莊子鄉,前不久我去過。去了我才發現,這個簡陋溫馨的家多麼霸氣——就那樣端坐在沙丘前面,像五行山壓着孫悟空一樣,牢牢遏住肆虐的風沙。房前屋後只要有空閒的地方全是樹,楊樹、杏樹、梨樹、榆樹、沙棗樹、紅柳樹。樹間長滿蘆葦、駱駝刺、芨芨草、喇叭花和不知名的野草。最神奇的是,這裡的人對房子一樣高的沙丘有着巧妙的利用。屋後不用砌牆,在沙丘上密密碼碼插上樹枝,便是天然的圈舍,養着牛羊豬雞兔,盛着麥草玉米稈、碎糧食等飼料。紅柳的花開得正艷,羞得寸步難行的沙丘滿臉通紅。家門口就是鬱鬱蔥蔥莊稼,正扯着身子瘋長,豐收在望。小趙的母親瘦弱單薄,父親慈祥快樂,他們已有了明顯的老態,但精神很飽滿,一會功夫就做了一桌子菜,還殺了一隻雞給我們吃。小趙71歲的父親額頭布滿溝壑,頭髮花白,只抽在鄉里才能買到的三塊錢一包的紅蘭州煙,戲稱「紅皮鞋」,還有自己動手卷的味道濃郁的旱煙。我知道,像大多數慢慢老去的金塔人一樣,他們這輩子不斷和惡劣的自然環境、困苦的生活抗爭,從不言棄,從不退縮,最終人定勝天、人進沙退,在沙窩窩裡打造了幸福的家園。對於屋後的沙丘,已是勝利者的他不屑一顧:我們這地方的人,哪個沒有種過幾棵樹。再咋說,沙是死的,人是活的,哪有活人讓尿憋死的。只要想辦法,就沒有戰勝不了的困難

[1]

作者簡介

北斗,筆名:百姓奇言。男,漢族,內蒙古包頭人。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