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肺吸蟲病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肺吸蟲病
肺吸蟲病
原圖鏈接

別 稱:肺並殖吸蟲病

就診科室:感染科

多發群體:山區與丘陵地帶兒童和青少年

常見病因:食用被並殖吸蟲感染的食物及水

常見症狀:以咳嗽、咳棕紅色痰為主要表現

肺吸蟲病是由並殖吸蟲引起的急性或慢性的地方性寄生蟲病。人體寄生的肺吸蟲,在國內主要有衛氏肺吸蟲和斯氏肺吸蟲兩種。蟲體主要寄生於肺部,以咳嗽、咳棕紅色痰為主要表現,也可寄生於多種組織器官,如腦、脊髓、胃腸道、腹腔和皮下組織等,產生相應症狀。衛氏肺吸蟲病分布於浙江、台灣、遼寧、吉林、黑龍江等省。斯氏肺吸蟲病分布於四川、江西、雲南、福建、廣東、貴州、陝西等省。人和動物(犬、貓、豬和野生動物)是肺吸蟲的終宿主。人生食石蟹、蜊蛄,囊蚴經口感染,在胃和十二指腸內囊蚴破裂,幼蟲脫出並穿過腸壁進入腹腔,穿過橫膈入胸腔和肺,在肺內發育為成蟲。蟲體進入縱隔,可沿頸內動脈入顱內侵犯腦組織。肺內病變呈炎性反應,中性粒細胞和嗜酸性粒細胞浸潤,肺組織被破壞,形成膿腫和囊腫,周圍有纖維包膜,囊內含膽固醇結晶、夏科雷登結晶、蟲卵等。囊內多數只有1個成蟲,一處形成囊腫,移行至另一處,再構成新的囊腫,舊病灶空洞可閉合,纖維化、鈣化痊癒。 [1]

病因

肺吸蟲病的病原體為並殖吸蟲囊蚴,並殖吸蟲主要寄生在人的肺臟,其蟲卵隨痰液或糞便排出後先在水中發育成毛蚴,繼而侵入第1宿主(淡水螺)發育成尾蚴,尾蚴又侵入第2宿主(甲殼類動物)發育成囊蚴,人在進食未經煮熟的帶有囊蚴的淡水蟹和蝲蛄,沼蝦,或食用半熟的被囊蚴感染的野生動物肉,或生飲被囊蚴污染的溪水後即遭感染。 [2]

臨床表現

肺吸蟲
原圖鏈接

肺吸蟲病是以肺部病變為主的全身性疾病,臨床表現複雜,症狀輕重與入侵蟲種、受累器官、感染程度、機體反應等多種因素有關。起病多緩慢,因準確感染日期多不自知,故潛伏期難以推斷,長者10餘年,短者僅數天,但多數在6~12個月。患者可有低熱、咳嗽、咳爛桃樣痰和血痰、乏力、盜汗、食欲不振、腹痛、腹瀉或蕁麻疹等臨床表現。按其侵犯的主要器官不同,臨床上可分為4型。

肺型

腦型肺吸蟲病
原圖鏈接

衛氏並殖吸蟲最常寄生的部位,症狀以咳嗽、血痰、胸痛最常見。典型的痰呈果醬樣黏痰,如伴肺部壞死組織則呈爛桃樣血痰。90%患者可反覆咯血,經年不斷,痰中或可找到蟲卵。當並殖吸蟲移行入胸腔時,常引起胸痛、滲出性胸腔積液或胸膜肥厚等改變。四川並殖吸蟲感染,咳嗽、血痰少見而胸痛、胸腔積液較多,少數患者可有蕁麻疹或哮喘發作。

腹型

腹痛尤以右下腹為多見,輕重不一,亦可有腹瀉、肝大、血便或芝麻醬樣便,在其中或可找到成蟲或蟲卵。里急後重感明顯,體檢腹部壓痛,偶有肝、脾、淋巴結腫大及腹部結節、腫塊或腹水。腹部腫塊捫之似有囊性感,數目不等,直徑1~4cm。四川並殖吸蟲常在肝內形成嗜酸性膿腫,導致肝大及肝功能異常。

腦型

常為衛氏並殖吸蟲引起,多見於兒童及青壯年,在流行區其發生率可高達2%~5%。其表現有:顱內壓增高症狀,如頭痛、嘔吐、意識遲鈍、視盤水腫等,多見於早期患者。腦組織破壞性症狀,如癱瘓、失語、偏盲、共濟失調等一般在後期出現。刺激性症狀,如癲癇發作、視幻覺、肢體異常感覺等是病變接近皮質所致。炎症性症狀,如畏寒、發熱、頭痛、腦膜刺激征等多見於疾病早期。

結節型

以四川並殖吸蟲引起多見,其發生率50%~80%。可發生於腹股溝大腿陰囊頭頸眼眶等部位,黃豆至鴨蛋大。結節為典型嗜酸性肉芽腫,內有夏科氏結晶或可找到蟲體但無蟲卵,約有20%衛氏並殖吸蟲患者可有此徵象。結節多位於下腹部及大腿皮下或深部肌肉內,1~6cm大小,孤立或成串存在,結節內有夏科氏結晶、蟲體或蟲卵。 [3]

檢查

肺吸蟲又名並殖吸蟲
原圖鏈接

血常規

白細胞(10~30)×109/L,急性期可達到40×109/L;嗜酸粒細胞普遍增高,一般在5%~20%,急性期可達80%以上,但嗜酸性粒細胞增高與感染輕重不成比例,晚期病例增高不明顯。四川並殖吸蟲感染的血象變化較衛氏並殖吸蟲為顯著。

紅細胞沉降率

中度高度增速。

病原檢查

肺吸蟲病
原圖鏈接

(1)痰液塗片法 衛氏並殖吸蟲感染者痰液常呈鐵鏽色,鏡檢可見蟲卵,嗜酸性粒細胞及夏科氏結晶。四川並殖吸蟲感染者痰中往往有多量嗜酸性粒細胞和夏科氏結晶,極少查見蟲卵。

(2)糞塗片法 衛氏並殖吸蟲感染者有15%~40%陽性,而四川並殖吸蟲感染者極少陽性。

體液的檢查

肺吸蟲感染後的肺部團塊影
原圖鏈接

(1)腦脊液檢查 腦型患者的腦脊液可查見嗜酸性粒細胞,蛋白質含量輕度增加,其他正常。 (2)腹水和胸腔積液檢查 腹水和胸腔積液呈草黃色或血色,偶見夏科氏結晶、膽固醇晶體或蟲卵。

免疫學檢查

(1)皮內試驗 以1∶2000並殖吸蟲成蟲抗原0.1ml注射於前臂皮內,15~20分鐘觀察結果,若局部丘疹直徑≥1.2cm,紅暈大於≥2.5cm者為陽性。

(2)後尾蚴膜試驗

(3)血清免疫學試驗 有瓊脂雙向擴散試驗,間接免疫熒光試驗,對流電泳試驗,酶聯免疫吸附試驗等。

活組織病理檢查

皮下結節或包塊病理檢查可見蟲卵或童蟲、成蟲。由四川並殖吸蟲所致的皮下包塊可見典型嗜酸性肉芽腫,部分患者可發現童蟲,但從未發現蟲卵。

X線檢查

有肺部症狀者常有胸片異常表現。

(1)肺紋理增粗,胸膜肥厚 是蟲卵侵入小氣管,淋巴管等,使其內膜損傷,充血擴張,管壁增厚或纖維化所致,肺紋理增粗似網狀,以兩肺下野中內帶多見,肺型感染者90%有此表現。

(2)粟粒樣斑點狀陰影 酷似血行播散型肺結核,但結節相對較少,大小不一,邊緣模糊,內有單房和多房透亮區,部分可融合成片,多位於兩肺中下野和內側。

(3)片狀陰影 為童蟲在肺部移行時引起的肺出血或過敏性肺炎所致,常於1~2周後吸收。

(4)片塊狀陰影 慢性肺吸蟲病可有肺內片塊影,邊緣較清,類似炎性假瘤,為肺吸蟲病肉芽腫所致。

頭顱CT

可以顯示病變阻塞部位

纖維支氣管鏡檢查

是近年診斷肺吸蟲病的新方法,由於有大量蟲卵在肺組織及支氣管黏膜下沉積,故可見黏膜充血、水腫、潰瘍、支氣管狹窄及黏膜下蒼白的粟粒狀結節,活檢壓片可找到肺吸蟲卵。 [4]

診斷

肺吸蟲病學
原圖鏈接

流行病學資料

凡生長在並殖吸蟲病流行區或到過流行區,有進食生或半生的溪蟹或蜊蛄等,或飲過生的溪水史者,都有感染肺吸蟲病的可能。

臨床表現

早期有腹瀉、腹痛,繼而咳嗽、發熱、咳鐵鏽色痰伴胸膜腔積液,或有遊走性皮下結節或包塊,均應考慮肺吸蟲病。如有頭痛、癲癇、癱瘓等,應考慮肺吸蟲病腦型的可能。

實驗室檢查

痰、糞便及各種體液內找到蟲卵是確診肺吸蟲病的依據。對有皮下結節或包塊患者,可作活組織病理檢查。免疫學檢查如皮內試驗及血清學檢測,均有輔助診斷的價值。尤其對四川(或斯氏)並殖吸蟲病的診斷意義更大。

X線及CT檢查

適用於肺型及腦型的患者。 [5]

治療

肺吸蟲病治療
原圖鏈接
肺吸蟲病防治
原圖鏈接

抗感染治療

(1)硫氯酚(硫雙二氯酚) 又名別丁。近期治癒率為84%~100%,一年後複查約有5%復發,可進行第2個療程。本品副作用主要為腹瀉、腹痛、噁心、嘔吐及肛門刺激症狀等。 (2)吡喹酮 吡喹酮是治療並殖吸蟲病的首選藥,適用於各期患者,對成蟲、童蟲、蟲卵均有作用,口服吸收迅速。腦型患者應給予2個療程,間隔1周。副作用為頭暈、乏力、心悸、期前收縮等,但均輕微。

對症治療

對咳嗽、胸痛者可應用鎮咳及鎮痛劑。癲癇發作者可用苯妥英鈉、苯巴比妥(魯米那)及地西泮(安定)等口服預防。顱內壓增高者可應用脫水劑,如高滲葡萄糖液、20%甘露醇等。癱瘓者可採用針刺及理療等。

剖腹探查術

凡藥物治療未能奏效,又無明顯手術禁忌證者,均有剖腹探查的指征。肺部症狀經藥物治療大多可以消失。 [6]

預防

預防本病的關鍵是切實做到不生食或半生不熟的石蟹、蜊蛄及生水等以預防感染,不隨地吐痰,不隨地大便,避免蟲卵隨雨水沖入溪流污染水源。患者一旦得病,應徹底治療。 [7]


參考來源

  • 張慧,張維溪,林蓓蓓,李昌崇.   兒童肺吸蟲病21例臨床分析. 《 CNKI;WanFang 》 , 2013  
  • 張錫林,王英,黃勇,陳國剛等.   三峽建壩後庫區環境變化對肺吸蟲病流行的影響. 《 中國病原生物學雜誌 》 , 2002  
  • 朱名勝,朱丹.   斯氏肺吸蟲病108例臨床報告. 《 WanFang 》 , 2004  
  • 鄭仰明,張海鄰,李昌崇.   兒童肺吸蟲感染所致多漿膜腔積液和肺吸蟲腦病九例臨床分析. 《 中國全科醫學 》 , 2010  
  • 劉明達,陳名剛.   健康教育預防肺吸蟲病的效果觀察. 《 中國血吸蟲病防治雜誌 》 , 2000

文獻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