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肝氣犯胃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肝氣犯胃

來自搜狐網的圖片

肝氣犯胃又名肝胃不和證、肝胃氣滯證。是肝失疏泄,橫逆犯胃,胃失和降所表現的症候。多由情志不遂,氣鬱化火,或寒邪內犯肝胃而發病。臨床以胸脅胃脘脹滿疼痛為主要表現。常見於胃脘痛、嘔吐、呃逆、脅痛,以及現代醫學的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腸潰瘍、胃神經官能症、慢性肝炎、肝硬化等疾病。

基本信息

別稱; 肝胃不和證、肝胃氣滯證

就診科室; 中醫科

常見症狀; 胸脅胃脘脹滿疼痛,呃逆噯氣,嘔吐

病因病機; 生理情況下,肝的疏泄功能可以促進脾胃的運化,脾胃的運化功能又有助於肝的疏泄,兩者相互依賴,相互協調。疾病情況下,兩者亦相互影響,如抑鬱傷肝,肝失疏泄,橫逆犯胃,胃失和降,引起肝氣犯胃證;若胃氣先虛,肝氣相對偏盛,乘之於脾胃,也可引起肝氣犯胃證。前者為木旺乘土,後者為土虛木乘。

摺疊編輯本段臨床表現 主要有胸脅胃脘脹滿疼痛,呃逆噯氣,嘔吐,或見嘈雜吞酸,煩躁易怒,舌苔薄白或薄黃,脈弦或弦數等。肝氣鬱結,疏泄失職,則見情志鬱悶,善嘆息,或煩躁易怒,胸脅脹痛;肝氣橫逆,氣滯於胃,胃氣上逆,則表現為胃脘脹痛,呃逆噯氣;氣鬱胃中而生熱,可見吞酸嘈雜。因氣鬱化火與否的差別,舌苔可為薄白或薄黃,脈弦或弦數。若肝鬱日久,氣鬱化火,則可表現為胸脅胃脘疼痛劇烈,心煩易怒,口乾口苦,舌紅苔黃,脈弦數。若火氣灼傷肝陰,耗傷胃津,則常有脅肋隱隱作痛,胃脘脹痛,飢不欲食,口乾,大便干,舌紅少苔或中有裂紋等陰虛表現。若肝氣犯胃,氣滯不行,日久影響血液運行而致血瘀,則表現為脅肋胃脘疼痛固定,痛如針刺,甚則損傷脈絡,而見嘔血黑便。

鑑別診斷

肝氣犯胃與肝胃不和既有聯繫,又有區別。肝氣犯胃屬於肝胃不和的範疇,而肝胃不和涵義較廣,凡是肝與胃之間生理聯繫失調,臨床上同時出現肝失疏泄,胃失和降,及胃受納腐熟功能異常者,均為肝胃不和證。肝氣犯胃證與肝脾不和證都是肝氣橫逆侵犯中焦所致,兩者均可出現胸脅脹滿疼痛,精神抑鬱或煩躁易怒等臨床表現。但脾主運化,其氣主升;胃主受納,其氣主降,因此,肝氣犯胃證,多兼見胃脘脹滿疼痛,呃逆噯氣,吞酸嘈雜,嘔吐等胃氣上逆的表現;而肝脾不和證,多兼見食少納呆,腹脹便溏等脾失健運之症。

辨證施治

1.肝氣犯胃

證候:嘔吐或乾嘔,吞酸噯氣頻作,鬱悶不舒,煩躁易怒或悲傷欲泣,胸脅脹滿,胃脘不適,每遇刺激或情緒波動則症情加劇,舌淡苔薄或薄膩,脈弦。治法:舒肝理氣,和胃降逆。主方:半夏厚朴湯加四逆散加減。如肝鬱化火者加左金丸;如肝陽偏亢者加鈎藤、石決明、天麻;嘔吐劇烈,加旋復代赭湯;氣滯血瘀,加赤芍、川芎、紅花、桃仁;劇者可加血府逐瘀湯。

2.脾胃虛弱

證候:嘔吐時作時止,厭食,神疲乏力,氣短懶言,面色萎黃,肌體消瘦,口淡,食後腹脹,舌淡苔白,脈濡緩。治法:益氣健脾,和胃降逆。主方:香砂六君子湯加味。

3.邪濁擾胃

證候:情志不暢,突然嘔吐量多且猛烈,吐後胃脘輕度不適,胸脘滿悶,可伴發熱惡風,頭身酸痛,舌淡,苔薄白膩,脈浮滑。治法:芳香化濁,和胃降逆。主方:藿香正氣散加減。如穢濁較重,嘔吐不止,可加服玉樞丹(以辟穢止嘔),如挾食滯,加谷麥芽、神曲、雞內金。

4.痰飲內停

證候:嘔吐清水痰涎,脘悶痞塞,不思飲食,腸間漉漉有聲,可見身形肥胖,時伴有頭暈目眩,心悸,夜寐不安,舌淡,苔白膩或水滑,脈弦滑。治法:溫化痰飲,和胃降逆。主方:小半夏湯合苓桂術甘湯加減。如吐清水痰涎多者,可用牽牛子、白芥子。

5.腎氣虧虛

證候:嘔吐日久,日漸消瘦,嘔吐時作,面色蒼白,形寒肢冷,腰膝酸軟,精神疲憊,健忘,舌質淡胖邊有齒印,苔白膩,脈沉細遲。治法:溫補腎陽。主方:金匱腎氣丸加減。[1]

參考文獻

  1. 肝氣犯胃什麼意思, 有來醫生 ,2018-08-11 18: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