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肖"姓(作姓氏時讀xiāo),是"蕭"姓的民間俗寫體。從現存的清末和民國時期民間的房契、地契來看,至少早在清末和民時,"肖"與"蕭"就是通用的了。"蕭"的繁體字書寫非常繁瑣,據此可以推測,民間用"肖"來代替"蕭"很可能是為了書寫簡便。

宋代《百家姓》、明代《千家姓》中都不曾見到肖姓,只是在明凌迪知的《古今萬姓通譜》中,才首次出現了 "肖"姓,在漢代有肖安國、肖紹。在二十四史中,也惟有《遼史》、《元史》提到有肖姓人物,均是少數民族。

身份證上是漢族的都是"蕭"改的"肖"。

基本信息

中文名; 肖

拼音; xiào

部首; 丶

部外筆畫; 6

總筆畫數; 7

基本簡介

"肖"姓(作姓氏時讀xiāo),本來與"蕭"是兩個不同的姓氏,可能是由於"蕭"的繁體字書寫過於繁瑣,民間常常用"肖"來代替"蕭"。現存的清末和民國時期民間地契、房契等資料可以證明,早在1877年或更早的時候,"肖"與"蕭"在民間就是通用的了。解放後,民間和基層政府的文書中,"肖"與"蕭"仍然是通用的,有的人習慣用"肖",有的人習慣用"蕭"。"文革"後頒布的《第二次漢字簡化方案》(1986年廢止)統一將"蕭"改成了"肖",後因戶口姓氏變動較困難,很多人便沒有改回原"蕭"姓。

"蕭"與"肖"原本是兩個不相干的姓氏。在古代,肖姓極為罕見,歷代史書都很少見到,宋代《百家姓》、明代《千家姓》中都不曾見到肖姓,只是在明凌迪知的《古今萬姓通譜》中,才首次出現了 "肖"姓,在漢代有肖安國、肖紹。在二十四史中,也惟有《遼史》、《元史》提到有肖姓人物,均是少數民族。

至於"肖"姓的起源,無從查考。蕭、肖兩姓後來混用,主要是因為近代的漢字簡化趨勢。身份證上是漢族的都是"蕭"改的"肖"。

漢字解釋

肖的解釋

[xiāo] 1. 衰微。 2. 姓,如元朝有肖乃台。

[xiào] 相似,像:~像。不~。惟妙惟~。神情酷~。 本義:五體末端(即人身從本體出發,向外伸展肢體後肢體末端


變小變細直到消失的部分)。引申義:物體末端

派生義:相似、相像。

說明:"本體"指胸腹背臀。"五體"指頭、雙臂、雙腿。雙臂從本體延伸出來以後,上臂比下臂粗壯,下臂比手指粗壯,手指末端是指甲,指甲變尖最後消失。

參考:《說文》:"肖,骨肉相似也。從肉,小聲。不似其先,故曰'不肖'也。"案,《說文》解字可從,釋義不可從。"不肖"的"肖"指兒子是從父親這個"本體"中延伸出來的"肢體",是父親的股肱手足。"不肖"的意思是說兒子不承擔起股肱手足的職責來,不幫助父親幹活,就好像不是父親的股肱手足。"肖"在這裡不能理解為"相像"、"相似"。後來的詞彙如"肖像"的"肖"、"逼肖"的肖,是從父親生兒子,兒子成為父親的"外貌對應體"的角度定義的,這時才有了"父子外貌相像、相似,只是身材尺寸不同"的意思,這已經是派生義了。本字在先秦時代就有了,歷經秦漢至今,已逾二千年,字義有這樣的派生變化是正常現象。

姓氏簡介

作為姓氏時的英語: (Xiao/Shaw/Siu/Hsiao )

"蕭"的繁體字將近20畫,書寫繁瑣,因此早在清朝末年民間就常常用"肖"代替"蕭",形成一種民間的"俗寫體"。儘管如此,半個世紀前,"蕭"姓仍然是很多的,而現在"肖"則遠遠多於"蕭",這與政府推行漢字簡化有很大關係。《第一批異體字整理表》和《漢字簡化方案》頒布以後,很多人認為"蕭"是"肖"的異體字,或認為"肖"是"蕭"的簡化字。於是不少"蕭"姓者為書寫簡便,把"蕭"寫作"肖";一些部門的工作人員在為"蕭"姓者辦理身份證、戶口登記、入學手續時,也常將"蕭"寫作"肖"。因此,近幾十年來,"肖"姓多了起來。1986年,《第二次漢字簡化方案》作廢,有些人把"肖"改回"蕭",有些人沒改。實際上,如今的"肖"姓大多是"蕭"姓。

政府推行簡體字,把"蕭"改成"肖",使得數百萬"蕭"姓人士全都被變成"肖",其中包括最高人民法院院長"肖"揚。在"中華蕭氏宗親會"奔走下,政府已同意恢復"蕭"姓,如今已有福建廈門兩名肖姓市民取得新的"蕭"姓身份證。

《新華字典》上對"肖"的解釋:"'蕭'(姓)俗作'肖'。但國家公布的《簡化字總表》中沒有"蕭"簡作"肖",因此嚴格說來,"肖"並不是"蕭"的簡化字,而是民間的俗寫體。歷史上,有過一個名蕭的小國,春秋時宋國的附庸;有過皇帝姓蕭的兩個小朝代,南朝時的齊和梁;有過幾個姓蕭的文史學家:唐蕭穎士,宋蕭德藻,小有成就的還是南朝蕭氏皇室諸子。

相對"肖"之俗,"蕭"確實雅。孔稚《北山移文》:"夫以耿介拔俗之標,蕭灑出塵之想。"崔郊《贈去婢》詩:"侯門一入深如海,從此蕭郎是路人","蕭郎"泛指女子所愛戀的男子。類似、"蕭娘"可喻為女子,周邦彥《夜遊宮》詞:"有誰雲,為蕭娘,書一紙。"

我國法律規定公民有使用姓名的權利。本來蕭與肖可以雅俗共賞,然而現實偏偏不容蕭肖共用。記得有一次國家機械部肖雨先生偕筆者赴德國洽商,臨時決定假道澳門,外事辦給辦出境證明時,對我所填寫的表格都用了"蕭"表示懷疑,查對肖雨的護照及時作了更正。[1]

參考文獻

  1. , 360國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