肅寧武術戲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肅寧武術戲 |
中文名稱;肅寧武術戲概述 類型;傳統戲曲劇種之一 地區;河北省 形成時間;清朝初年 |
肅寧武術戲,簡稱武術戲,是河北省的傳統戲曲劇種之一, 目前只存在於河北省肅寧縣境內。肅寧武術戲形成於清朝初年,距今已有三百年歷史。明隆慶年間,肅寧武師張子謙率其家人,進京賣藝,結識了南方某崑曲劇團,後又同台演出,時唱時打,多種形式不斷融合,形成最初的武術戲,極受歡迎。
簡介
明隆慶年間,肅寧武師張子謙率其家人,進京賣藝,結識了南方某崑曲劇團,後又同台演出,形成最初的武術戲,在北京演出時一炮打響,極受歡迎。後張子謙因故率班回到肅寧,當地百姓喜聞樂見,因此附近的高陽、河間、滄縣、鹽山等地紛紛效仿,武術戲紅極一時。[1]
作為一種傳統民間藝術,老藝人喜歡把它叫「玩藝兒」。藝者,武藝、藝術。武術戲主要的武打包括八翻拳、華拳、太祖拳、短拳等,將武術與文學藝術、戲劇藝術進行有機結合,形成別具特色的藝術形式。其基本特點是:依照戲劇模式化妝,利用戲劇中的衝突情節展開武打。在雙方對打前各有練兵演武,初為拳路練習,繼而器械練習。雙方開打後是對打。觀者也可以不化妝上場,叫「下清場」。雙方交兵開戰,刀槍並舉,叫「打亂場」。到熱鬧精彩之處,場外的武林高手也可以下場獻藝,叫「幫場子」。演員與觀眾互動性很強。
隨着各村民俗活動的產生和發展,和村民的人才情況,各村上演的主要劇目及唱腔不盡相同,唱腔原以崑曲為主,後引進了京劇、絲弦、老調、梆子等地方戲唱腔。
據權威人士統計,到現在真正擁有武術戲演出隊伍的,在中國僅有肅寧縣。也可以這樣說,現在提到武術戲,就是「肅寧武術戲」。而在肅寧,能演整出武術戲的村莊,就只有北白寺村了。肅寧武術戲,是不可多得的民間文化瑰寶。[2]
曲目
肅寧武術戲的曲目較多,至清末民初,全縣有四十多個村莊都能上演武術戲,其代表劇目有:北大史堤的《燕青打擂》、南大史堤的《三打祝家莊》、王家佐的《五憲徒五妹》、北白寺的《溪皇莊》、宋家佐的《花碧蓮拿猴》、寄子莊的《滿春園》、東泊莊的《駱洪勛打擂》,共計近五十個曲目,大部分老藝人相繼謝世,而現今能演出武術戲的只有北白寺一個村了。
肅寧武術戲已於2006年以冀政函〔2006〕77號文(《河北省人民政府關於公布第一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通知》)入選《河北省第一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相關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