聰穎好學成大器(張慶余)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聰穎好學成大器》是中國當代作家張慶余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聰穎好學成大器
——記山東梆子著名演員劉金蘭
年幼時期的劉金蘭,正值「革命樣板戲」風靡全國,她是聽着「樣板戲」一天天長大的。那時的京劇演員就像現在的歌星一樣受人尊崇。「樣板戲」的耳濡目染,在金蘭幼小的心靈上種上了京劇,種上了中國戲曲的種子。
1976年12月,因痴迷戲曲而年僅9歲的劉金蘭,懷着一個「當演員之夢」,考上了嘉祥縣山東梆子劇團,她的啟蒙老師是山東梆子著名演員郭玉雪。初進劇團,因年齡小、個子矮,連劇妝都穿不起來,干雜活又沒力氣,所以劇團里不安排她任何活兒。但她不願意「混着玩」,一心想提前練功。郭老師看出了她的心事,也就提前對她進行訓練,並且嚴格要求。
金蘭天資聰穎,又生得一副好模樣,明眸皓齒,扮相甜美,嗓音清亮,手腳靈巧,悟性極高,在年復一年、日復一日的刻苦訓練中,金蘭練就了一身紮實的基本功,唱、念、做、打,樣樣拿得起放得下。在行當上,金蘭主工花旦、刀馬旦,兼工文武小生,是一位戲路子較寬,可塑性很強的演員。
冬練三九,夏拼三伏,身上一塊塊傷痕是她刻苦用功的最好證明。多年來的摸爬滾打,使劉金蘭成長很快,沒幾年的功夫,就以扮相亮麗,基本功紮實而嶄露頭角。她十五歲就扮演了《小包公》中的狐狸精、《黃牛分家》中的牛郎、《穆桂英掛帥》中的楊文廣、《豹頭山》中的羅成、《兩狼山》中的公主。十六歲那年成功主演了《千古奇冤》中的楊美蓉。
劉金蘭因長相端莊秀麗,扮妝上戲就更加楚楚動人。但她並不以此為自豪,她認為一個演員光有漂亮的扮相而沒有精湛的表演是不會被觀眾喜愛的。因此,她不斷追求創新、不斷拓展自己,豐富自己,使自己的舞台藝術更具魅力。
在三十多年的舞台生涯中,劉金蘭成功飾演過許多不同類型的角色,如《鄭小嬌》中的鄭小嬌、桂中壁;《穆桂英掛帥》中的楊文廣、《豹頭山》中的羅成、《兩狼山》中的公主;《三省莊》中的楊玉峰、胡金蟬;《千古奇冤》中的楊美蓉;《康王告狀》中的康王;《繡花女傳奇》中的繡花女;《馮香羅》中的馮香羅,《楚天情侶》中的孟柔娘;《禪宇寺》中的伍子胥;《轅門斬女》中的馮明等。在以上諸多角色的創造中,劉金蘭敢於向其他劇種借鑑,敢於突破傳統程式,大膽創新,她的表演瀟灑飄逸,挺拔明快,突破了傳統戲曲行當的局限,具有節奏明快,演唱與表演結合緊密,人物性格時代特色鮮明的特點。加之勇於探索,逐漸形成了自己的藝術表演風格,成為一名文武兼擅,風格鮮明,具有創新精神的新一代山東梆子演員,也使她獲得了諸多榮譽:
1984年在濟寧市青年演員匯演中她於《馮香羅》中飾演的馮香羅,獲優秀演員獎;1988年9月在山東省泰山音像杯山東梆子中青年演員大賽中她飾演《禪宇寺》中的伍子胥,獲表演一等獎;1989年1月拜山東梆子著名表演藝術家劉君秋為師。
1989年,嘉祥縣山東梆子劇團排演了現代戲《情禍》,劉金蘭在劇中扮演男主角二橋,那時她剛滿22歲,青春靚麗,身材苗條,渾身散發着青春的朝氣,但在現代戲中扮演男角色還是頭一回。在戲曲現代戲舞台上,由女孩扮演男孩的先例很少,金蘭能否勝任?很多人都為她捏着一把汗。金蘭也深知自己肩上擔子的份量,但她敢於挑戰自我,知難而上。為了演好二橋,她忍痛剪掉了齊肩長發,蓄起男士髮型,平日裡着男裝、學男步、摹男音,反覆研究劇本,琢磨劇中人物的性格特徵和心裡情感變化。不管是在戲中還是生活里,她總是反覆琢磨男性的動作、思維,儘量從氣質上貼近角色。從唱腔到身段,從言談舉止到內心世界,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反覆推敲,一絲不苟,從而準確地把握住了二橋複雜、矛盾的人物性格特徵,把二橋「左也難、右也難」欲愛不能、欲罷不忍的複雜心態,表現得淋漓盡致。金蘭的表演瀟灑自然、熱情奔放,頗有力度。她的唱腔高亢圓潤,富於感染力,成功地塑造出了充實、豐滿、耐人尋味的舞台形象——二橋。1989年10月在第二屆山東藝術節上她再次飾演現代戲《情禍》中二橋這一人物,獲表演二等獎。
2004年,劉金蘭受濟寧市豫劇團邀請在現代戲《微山湖》中飾演海英,該劇獲得第八屆山東省精品工程獎。
2008年5月,應邀參加山東梆子音配像《打金枝》在劇中飾演郭璦。這個人物是小生行當,主要以表演為主。劉金蘭對這一角色的創作十分投入,在導演的啟發下,金蘭對郭璦這一人物進行了深入細緻地分析,她認為郭璦的基本性格應當是剛直、帥氣、一身正氣,年少氣盛、不畏權勢,但自尊心很強,是個要面子的人,對妻子不敬長輩、不盡孝道的言行十分反感,對宮中的清規戒律忍無可忍,最後發展到憎恨而出手打妻。由於對人物分析得很到位,劉金蘭表演自如,且遊刃有餘,深得廣大觀眾的高度讚揚和喜愛,並多次參加省、市、縣舉辦的節日慶典大型文藝演出活動。凡是看過劉金蘭演出的觀眾,都會感受到一種強烈的藝術震撼。她所塑造的每一個人物,都散發着無窮的魅力;舞台上的每一個形象,都展示出她對藝術的追求和嚮往。
劉金蘭的成功,與她的修養是分不開的。有些演員向老一輩戲曲藝術家學習,往往只學程式而忽略對藝術創造規律的探尋和研究,因而使塑造出來的人物顯得單薄、空乏、蒼白。劉金蘭卻注重研究戲曲藝術的創造規律,懂得如何創造角色,把學到的戲「演活」了,使扮演的每一個人物都恰到好處,給人留下深刻印象。
多年的心血、汗水和付出,使她在各方面大有長進。在政治上得到了各級領導的關懷、培養,多次受到縣委、縣政府表彰和嘉獎。1986年被中國戲劇家協會山東分會吸收為成員、濟寧市青年聯合會委員,1987年4月當選為嘉祥縣第九次人民代表大會代表,1988年5月入黨,1989年5月被嘉祥縣委、縣政府授予嘉祥縣勞動模範,1989年6月任嘉祥縣劇團黨支部副書記兼團支部書記,1990年5月在嘉祥縣第十一屆人民代表大會上當選為縣人大常委會委員,2006年7月當選為山東梆子研究會理事,2008年當選為山東省山東梆子專業委員會理事。
後來,由於某些原因,戲曲劇團不景氣,1995年劉金蘭調入曲阜師範大學。雖然被迫無奈暫時放棄了所鍾愛的戲曲,但她心中的戲曲情結卻難以了斷。為了豐富和提高自己的演唱水平,1999年她又在曲阜師範大學報考了聲樂專業學習發聲。並且照樣堅持練功、練唱。她繼續珍惜着自己的藝術生命,並且抱有這樣一個信念,就是為傳承、弘揚、挖掘山東梆子藝術,振興文藝戲劇事業,積極貢獻自己的力量。[1]
作者簡介
張慶余,山東省嘉祥縣滿硐鎮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