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聚石斛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聚石斛

中文名稱 聚石斛

學名 Dendrobium lindleyi Stendel

界 植物界

門 被子植物門

綱 單子葉植物綱

目 微子目

科 蘭科

亞科 蘭亞科

族 樹蘭族

亞族 石斛亞族

屬 石斛屬

組 頂葉組

種 聚石斛

命名者及年代 Stendel,1840

聚石斛( Dendrobium lindleyi Stendel).莖假鱗莖狀,密集或叢生,多少兩側壓扁狀,紡錘形或卵狀長圓形,通常2—5節,長1—5厘米,粗5—15毫米,頂生1枚葉,基部收狹,干後淡黃褐色,具光澤;節間長1—2厘米,被白色膜質鞘。葉革質,長圓形,長3—8厘米,寬6—30毫米,先端鈍並微凹,基部收狹但不下延為鞘,邊緣多少波狀。

簡介

聚石斛是蘭科石斛屬植物。莖假鱗莖狀,密集或叢生,多少兩側壓扁狀,紡錘形或卵狀長圓形,長1-5厘米,粗5-15毫米,頂生1枚葉,基部收狹,具4個棱和2-5個節,干後淡黃褐色並且具光澤。葉革質,長圓形,長3-8厘米,寬6-30毫米。總狀花序從莖上端發出,遠比莖長,長達27厘米,疏生數朵至10餘朵花;藥帽半球形,光滑,前端邊緣不整齊。花期4-5月。

分布於不丹印度緬甸泰國老撾越南和中國;在中國分布於廣東(信宜、恩平、羅浮山)、香港海南(三亞市、陵水、白沙、瓊中、澄邁)、廣西(西林、大新、龍州、田林、靖田、博白、玉林、百色)、貴州西南部(冊亨)。喜生長於海拔達1000米陽光充裕的疏林中樹幹上。

聚石斛味甘淡,性平,具有滋陰補腎、清熱除煩、益胃生津的功效。全草(曬乾)30-60克,水煎服,可治皮膚惡瘡、支氣管炎、咳嗽、類風濕病和肺結核等症。

形態特徵

莖假鱗莖狀,密集或叢生,多少兩側壓扁狀,紡錘形或卵狀長圓形,長1—5厘米,粗5—15毫米,頂生1枚葉,基部收狹,具4個棱和2—5個節,干後淡黃褐色並且具光澤;節間長1--2厘米,被白色膜質鞘。葉革質,長圓形,長3—8厘米,寬6—30毫米,先端鈍並且微凹,基部收狹,但不下延為鞘,邊緣多少波狀。總狀花序從莖上端發出,遠比莖長,長達27厘米,疏生數朵至10餘朵花;花苞片小,狹卵狀三角形,長約2毫米;花梗和子房黃綠色帶淡紫色,長3—5.5厘米;花橘黃色,開展,薄紙質;中萼片卵狀披針形,長約2厘米,寬7—8毫米,先端稍鈍;側萼片與中萼片近等大;萼囊近球形,長約5毫米;花瓣寬橢圓形,長2厘米,寬1厘米,先端圓鈍;唇瓣橫長圓形或近腎形,通常長約1.5厘米,寬2厘米,不裂,中部以下兩側圍抱蕊柱,先端通常凹缺,唇盤在中部以下密被短柔毛;蕊柱粗短,長約4毫米;藥帽半球形,光滑,前端邊緣不整齊。 花期4—5月。[1]

產地分布

產廣東(信宜、恩平、羅浮山)、香港、海南(三亞市、陵水、白沙、瓊中、澄邁)、廣西(西林、大新、龍州、田林、靖田、博白、玉林、百色)、貴州西南部(冊亨)。喜生陽光充裕的疏林中樹幹上,海拔達1000米。分布於錫金、不丹、印度、緬甸、泰國、老撾、越南。模式標本采自緬甸。[2]

本種提示

胡秀英(1973)認為DendrobiumalbovirideRoxb.Var.MajusRolfe(Orch.Rev.40:206.1932)屬本種的變種,並且新組合為DendrobiumlindleyiRoxb.Varmajus(Rolfe)S.Y.Hu,也產於我國,我們沒見到標本,有待研究。被歸人本種的Dendrobiumag—gregatumRoxb.為晚出同名,必須廢棄。[3]

石斛屬介紹

屬中文名:石斛屬

屬拼音名:shihushu

屬拉丁名:Dendrobium

中國植物志:19:67

描 述:Dendrobium Sw. 石斛屬,蘭科,藥1400種,分布於熱帶亞洲至大洋洲我國有60種,產秦嶺以南各省區,尤以西南與台灣最多,其中不少種類可供藥用,如石斛D. nobile Lindl. 、細莖石斛 D.monilforme(L. )Sw.、鈎狀石斛 D. aduncum Wall、ex Lindl.、細葉石斛D. hancockii Rolfe等的莖經加工後即為中藥「石斛,有些種類亦供觀賞。附生蘭,有根狀莖;莖一般較長,有時分枝,具多節,纖細或膨大成種種形狀;葉莖生,通常多枚,扁平,兩側壓扁或圓柱狀,基部有時具關節;總狀花序常生於莖上部節上,具數朵至多朵花,少有減退為單花;花大艷麗;側萼片與蕊柱足合生成萼囊;唇瓣不裂或3裂,基部有時有短爪,無距;蕊往較短,有明顯的蕊柱足;花粉塊4,蠟質,無附屬物.[4]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