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耦耕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耦耕鎮隸屬於江蘇省鹽城市,位於射陽縣城北郊,距縣城6.5公里。陳李線、通四線縱橫腹地,源遠流長的射陽河依鎮綿延20多公里,水陸交通十分便利,耦耕地域優勢明顯,人文環境寬鬆。為抗日戰爭時期華中工委所在地。[1]

區位優勢

耦耕鎮輻員68平方公里,轄7個行政村,3個居委會,總人口3.3萬人。陳李線、通四線縱橫腹地,源遠流長的射陽河依鎮綿延20多公里,水陸交通十分便利,2002年實現 三業總產值6.23億元,實現財政收入近千萬。

經濟發展

工業經濟起步遲但發展快,連續幾年來純工業投入6000多萬元,逐步形成紡織、化工、服裝、建材、機械、農副產品深加工等六大產業,企業總數達28家,投入超千萬元的企業有4家。圍繞 棉花資源優勢新上的4個 棉花加工企業,年加工能力達12萬擔,正在向軋紡、織造深度延伸;立足服裝加工優勢,新建的服裝一條街,年生產能力達150萬件(套),其中「耦耕牌」 羽絨服被國家輕工部授予「 中國名牌」產品稱號。 農業經濟隨着結構調整步伐的不斷加快,區域特色明顯,已在全鎮形成「東漁西蒜中蔬菜」三足鼎立的格局。全鎮現有大蒜鋪地面積20000畝以上,盛產的「青龍牌」 蒜薹俏銷國內外市場,1998年被國家行業部門命名為「中國蒜薹之鄉」;以設施栽培生產為特色的 無公害蔬菜種植面積達2000畝,主產品「 五彩椒」、「 淮山藥」等深受 上海、 蘇州等大中城市的青睞;耦耕鎮現有 淡水養殖面積3500畝,主產 南美白對蝦、 中華絨螯蟹;以 蛋雞為主的家禽飼養已成為農戶增收的支柱產業,新上的百頭奶牛場,推動了農業結構的深度調整。第三產業悄然興起。其中加快勞動力轉移的步伐已被黨委政府列為農民增收的基本戰略,組織化程度不斷提高,職業培訓工作不斷加強,輸出渠道不斷拓寬,單項年產值達5000多萬元。

生態農業

耦耕鎮 其林村順利通過了鹽城市「 生態村」的驗收,獲得市級生態村稱號。這是該鎮紮實推進生態村建設取得的又一喜人成果。至此,該鎮市、縣生態村達到了4個。耦耕鎮高度重視生態村創建工作,把生態村創建作為一項 民心工程,不斷加大推進力度,提升創建標準,有效地改善了農民的生產生活環境。   

強化組織領導,深入宣傳發動。成立鎮村兩級「生態村」創建工作領導小組,把創建工作列入全年工作任務,並作為各村(居)年終考核獎懲的一項重要內容。並利用廣播、村民大會、 標語、展牌等形式,在全鎮掀起「創建生態村,人人有責任」的熱潮。   

突出重點,全力保證創建生態村的硬件投入。08年以來共投入資金近2000萬元硬化鎮村道路7條32.5公里,新修田間沙石路21條16.8公里。新建沼氣池560個,全鎮已有1100多戶用上了清潔的新能源。完成改廁3870座,占全鎮的40%。 三角鎮和興耦兩個新農村示範村的農民住宅樓和標準住宅小區正加快進度建設,有32戶農民搬入新居,全部建成後將可供320多戶農戶入住。同時以興耦、 友愛村為重點,着力打造區域連片創建新格局。兩個村2009年將分別投資100多萬元, 新建村委會和村民活動中心,村內道路硬化、綠化、亮化,溝渠疏浚和垃圾集中處理等 基礎設施建設。   

大力發展生態農業,鞏固 生態文明創建成果。去年以來,該鎮在 友愛、興耦分別建成 生態農業園和生態生態畜禽養殖區。以生態農業園的建設帶動全鎮農業 生態化的發展,全鎮已擁有「慶余 青椒」、「興寶禽蛋」等5個 綠色產品和6個綠色產品生產基地。建成占地300畝的生態畜禽養殖區,養殖區內兩個十萬羽肉 蛋雞 養殖基地和兩個千隻山羊、肉牛養殖場所產生的糞便,均作為 有機肥料提供給農戶施肥,實現了無害化處理。同時設立專項資金鼓勵扶持群眾利用秸稈發展食用菌生產、 飼料加工等,實現了秸稈的有效利用,鞏固了 生態文明建設成果。

特色產業

射陽縣耦耕鎮瞄準花卉種植產業,不斷推廣花卉種植技術,大力推動 技術革新,努力擴大種植面積,保證農民收入持續穩定增長。花卉種植是農業結構調整中的一項新興產業,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耦耕鎮科協聯合農技部門組織20多名群眾代表到 連雲港學習 大棚花卉種植技術,回來後進行二級培訓,受訓農民達到260多人。已發展40多個 山東壽光式日光能棚育花卉大棚,成功種植扶郎、 天門冬、 馬蹄蓮、 非洲菊等數十個品種,年可為農民增收80多萬元。耦耕鎮還在三角鎮居委會發展了近50畝的花木苗圃基地,培育 紫薇、 銀杏、棕櫚、 桂花、 國槐等多個品種,年獲利可達50萬元,帶動了周圍20多戶農戶共同致富。耦耕鎮在鼓勵農民種植花卉的同時,積極推行「合作社+基地+ 花農」的發展模式,堅持「發展規模、增加品種、科學種植、擴大銷售」的經營理念,使農民種植花卉風險小、質量好、銷路廣、效益高。

招商引資    耦耕鎮積極尋找引進外資的突破口。一是全員發動。引導耦耕鎮干群積極利用親朋好友關係,尋找外商投資信息,共收集到5條有價值的信息。二是突出企業招商。利用現有企業的業務關係,積極拓展招商引資途徑,加強對外合作關係,先後落實了祥勝紡織、堅固水泥等企業100萬美元的引資任務。三是政府主動出擊。成立專門班子,在上海、蘇州、青島等外資相對集中的區域定點分隊敲門招商。已與無錫森紅服飾公司正式簽訂了投資1600萬元的服裝加工項目,公司與 香港客商合作,由港方投資60萬美元,可望在12月初到帳20萬美元。

基地建設

射陽縣耦耕鎮按照市、縣兩級黨委政府大力發展高效科技農業的要求,瞄準設施蔬菜這項高效科技產業,擴大種植面積,提高畝平單產,使農民收入持續穩定增長。耦耕鎮蔬菜面積占農田面積的42%,主要集中在興耦、 下圩、 友愛、邊港等六個村,擁有 反季節蔬菜基地2600畝,日光能大棚基地1500多畝,棉蒜 立體種植基地22000畝。棚育花卉125畝。蔬菜畝均收入達5700元,僅蔬菜一項農民入均純收入就達3200元。 耦耕鎮興耦居委會的 青椒科普示範基地是省級 高效農業示範區。居委會通過 產業結構調整,反季節棚育青椒麵積不斷擴大,種植品種不斷更新,擁有「慶餘式」大棚1200多畝,「日光能」大棚800多個,每年僅此一項收入就達1400多萬元。示範區內生產規模逐年擴大,初步形成核心種植區、新品種推廣區、青椒交易區等三大區域。   

耦耕鎮 友愛村是棚育蔬菜設施栽培的示範區之一。目前擁有日光能大棚800座,「慶餘式」大中棚214座。「日光能」大棚每棚占地1.2畝左右,基礎設施投入1.4萬元。他們種植的品種主要有: 西葫蘆番茄茄子青椒四季豆絲瓜黃瓜等。個已育蔬菜專業生產種植戶800多戶,52個經紀入,並已形成了技術傳授、市場開拓、組織銷售、科技攻關等 一條龍服務體系,產品遠銷上海、南京等大中城市。「一畝大棚一萬塊,農民群眾樂開懷」。耦耕鎮設施蔬菜產業鋪就了 農民致富的「 黃金路」,為全鎮農民「奮戰四年達小康」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職務競聘       耦耕鎮為了進一步加強和推進農技推廣和農經服務體系改革,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堅持公開平等、擇優配備的原則,實行「陽光」操作,在公開競聘農技和農經中心領導職位上做到「三結合」。一是公布職位和公開推薦相結合。在廣泛宣傳的基礎上,採取組織推薦、群眾舉薦、自薦相結合的方法,對報名人員進行資格審查後,召開由鎮機關幹部、村(居)支部書記、兩中心全體人員參加的大會進行 民主推薦,確定初步人選。二是現場演說答辯和民主測評相結合。初步人選在競聘會上圍繞任職優勢、任職目標、工作思路和措施等進行演說,評委現場進行亮分。在聽取競職演說的基礎上以 無記名投票的方式進行民主測評。三是 組織考察和差額票決相結合。由組織部門對確定人選的德、能、勤、績、廉進行綜合考察後,堅持 民主集中制原則,通過黨委成員差額投票表決,確定最終任職人選,並進行任職公示。

行風建設    在耦耕鎮,行風熱線深受群眾歡迎和信賴,因為它自年初開播以來「替百姓說話,為群眾辦事」,共受理各類熱線電話60多個,解決問題44個,被譽為反映民意民情的「 連心線」。耦耕鎮 紀委、宣傳辦、文廣中心聯合舉辦行風熱線「電話直通」和「廣播溝通」的「雙通」活動,邀請各上線單位主要領導在廣播中與廣大群眾交流,接受群眾的各類諮詢、投訴和建議。耦耕鎮紀委還把為群眾辦實事放在行風熱線工作的第一位,完善了「一把手」上線、首問負責、辦理結果反饋、考核等管理制度。耦耕鎮紀委還創新工作思路,使行風熱線越辦越好,影響越來越大,通過鄉鎮逢集走上街頭髮放宣傳材料、張貼 標語等方式擴大宣傳力度;通過開展部門接待活動日活動,使群眾與服務 單位負責人面對面交流;通過公開聘請行風 監督員,賦予群眾權利給服務部門「挑刺」,從而真正使「行風熱線」成為一座空中「連心橋」。

'黨建工作    着實提高輪訓質量,把增強學習針對性作為黨員幹部輪訓 工作檯的主要目標。 通洋鎮有1300多名黨員幹部,人員分布散,地域不集中,再加上當前農村工作 頭緒多,情況複雜,都集中到鎮黨校進行輪訓難度大。針對這種實際情況,鎮黨委活化輪訓形式,首先通過培訓業務骨幹,明確鎮機關,各事業中心全體工作人員,各村(居),相關單位支部負責人參加培訓。通過培訓,確保基層黨組織的輪訓骨幹理論政策熟、農村情況熟、輪訓重點熟,達到能講大道理,會講「地方話」,善於 傳幫帶的效果。其次分支部進行組織培訓,要求各基層黨組織搞好內部輪訓,制定切實可行的計劃,定時間定專題進行培訓,加大 內部經驗交流的力度,對在新農村建設中率先致富的典型大戶,形成 事跡材料,交流學習,對在全民創業中有突出成效的戶,組織黨員幹部進行參觀學習,實地考察,實踐了以理論指導實踐,以實踐檢驗理論的 真理。在黨員幹部輪訓中要求做到「八個一」,即每個黨員有一份學習資料,一本學習筆記本,寫一份學習心得,參加一次學習考試,一本學習 考勤簿,一本學習討論 記錄本,寫一份階段小結,從而保證了學習質量。 [2]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