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鼠和黃鼠狼的故事
《老鼠和黃鼠狼的故事》是一則寓言故事。中國寓言故事是中國傳統文化和民族智慧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1]。這不僅具有文學的價值,而且具有豐厚的思想內容,中國人許多卓越的見識往往蘊藏在寓言之中,可以說不了解中國的寓言,就不能完整地認識中國文學。
目錄
正文
相傳從前有一隻老鼠和一隻黃鼠狼,彼此是鄰居,一起住在一個窮苦農民家裡。當時老農的一個親人患病,經醫生診斷,決定用胡麻治療。因而給老農一束胡麻,吩咐他替病人剝掉皮,煎煮出來,當藥劑治病。
老農把胡麻拿到家裡,交給老婆拿去剝皮。老婆弄濕胡麻,仔細剝掉皮,攤開晾起來,打算晾乾之後,再煎煮成藥劑,好替親人治病。
這時候,家裡那隻黃鼠狼發現了晾着的胡麻,如獲珍寶,喜不自勝,於是開始偷竊,來來往往一直進行偷竊罪行。」它打定主意,隨即轉回洞去,把儲備起來的胡麻,搬了出來,放在原地方。
農婦看見黃鼠狼搬來胡麻,擺在原地方,心裡想:「真的,它把儲藏在洞中的胡麻搬出來,放在原地了,這樣一來,胡麻的數量就夠了。它歸還胡麻,算是對咱們做了一樁好事,這也說明偷胡麻的並不是它。它既然對咱們做了好事,咱們也應該給它好報酬。不過做賊的到底是誰?我必須坐在這裡,等着看個水落石出才甘休呢。」
黃鼠狼猜出了農婦的心事,急忙跑到它的鄰居老鼠窩裡,向老鼠獻殷勤說:「我的姊妹呀!不關心鄰里疾苦,跟朋友不親密聯繫的人,這是做人不周的行為呢。」
「是呀,我的好姊妹!」老鼠說,「做你的鄰居,我向來是快樂、幸福的。不過你一再提起關心、聯繫鄰里的問題,這是什麼原因呀?」
「我們的房東帶來一些胡麻,他和家屬儘量享受,大家吃飽之後,還剩下許多,扔在那裡,不需要了。因此凡是有生命的小動物,都去撿胡麻來充飢。你生存在這間屋子裡,去弄一些胡麻來..口,我認為這是你比任何動物更應該享受的權利呢。」
老鼠聽了這個消息,樂不可支,喜出望外,不自主地吱吱唱歌,搖頭擺尾地跳舞,一時被利慾蒙住了心竅。於是它立刻動身,奔出洞門,一眼看見晾着的、光耀奪目的胡麻,便不顧一切地邁步過去,狼吞虎咽地大吃起來。
農婦眼見老鼠偷吃胡麻,認為胡麻缺少的原因已經弄清,隨即把事先預備好的拐杖握在千里,躡手躡腳地走過去,高高舉起,猛擊下去,一杖把老鼠頭打得粉碎。
就這樣老鼠終於因為一時貪心、大意,斷送了自己的性命。
寓言早在我國春秋戰國時代就已經盛行。漢魏以後, 在一些作家的創作中,也常常運用寓言諷刺現實。唐代柳宗元就利用寓言形式進行散文創作,他在《三戒》中,以麋[2]、驢、鼠3種動物的故事,諷刺那些恃寵而驕、盲目自大、得意忘形之徒,達到寓意深刻的效果。中國近代作家也用寓言形式創作,特別是兒童文學作品更為多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