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老鹿軼事(馬連煒)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老鹿軼事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老鹿軼事》中國當代作家馬連煒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老鹿軼事

天色漸晚,夜幕降臨。老鹿下班沒有回家,他驅車去了城外20餘公里的城山路。

車子行駛在筆直的城山線上。遠遠地,一排排整齊劃一的路燈映入眼帘,這些路燈別具一格,藍白相間,一看就是精心設計的。車子忽快忽慢,走走停停,老鹿表情凝重,一邊架着方向盤,一邊還要用餘光掃射着道路兩旁的路燈,時而記錄着什麼,額頭一會就浸滿了汗水。在路旁的一處配電箱附近,老鹿慢慢的停靠下來。這個配電箱坐落於城三路的最北頭,四周雜草叢生,看上去與整條道路顯得格格不入。

老鹿趨步走到配電箱的前面,用鑰匙熟練地打開門鎖,推開吱吱呀呀生鏽的鐵門,他專注地檢查着每一個站點的運行狀況,時而用手摸摸每條三相線路是否存在過熱現象,時而用螺絲刀放在零部件的外殼靠近耳朵聽聽是否異常聲響。憑着多年的工作經驗,老鹿總能準確地判斷隱患,找出故障。。。。。。。

老鹿的技術真是沒得說。布線、爬杆、裝燈、修故障樣樣精悍,啥活都叫得響。他十八歲參加工作,在一線摸爬滾打,一干就是二十餘年。年輕時的老鹿,手腳勤快,頭腦靈活,跟着師傅學徒的時候,很刻苦,晚上睡不着,師傅的一舉一動都記在心裡,一遍一遍過電影。半年後,老鹿就基本出師了,有些活兒已經不用師傅上手,他就能獨當一面,幹得相當規範了。

有一年春天,市工會組織了一次大規模的技能大比武。為了迎合這次比賽,領導可沒少費腦筋,左挑右選也沒有覺得能挑起這個重任的。關鍵時候,他的師傅推薦了剛剛入行不久的老鹿。領導找他談話,並把比武活動的通知精神轉達給他。當天,老鹿沒有直接答覆,晚上回家以後,他將這件事的來龍去脈告訴了父親。

當時,父親聽後只說了一句話,你還年輕,這次比武不正是更好地鍛煉自己嗎!去吧,還有什麼猶豫的。

老鹿也想,是啊,自己平時不分晝夜,勤學苦練的,心中早有夢想和目標,對於此次比武,他下決心要拿下好名次,這一點他還是胸有成足的。第二天一大早,老鹿就去了領導辦公室,答應參加比武。

老鹿的確沒有辜負領導和父親的期望,現場雖然角逐格外激烈,他穩定發揮,沉著應對,比武的每個項目都拿到了好成績,尤其是找故障,他用時最短,判斷精準,給看台上的老師一個特大的驚喜,頒獎的時候,老師走到老鹿面前,豎着大拇指說:「小伙子,好樣的。」

就這樣,老鹿徹底」出名」了,通過努力,他拿到他工作履歷中第一張獎狀,成了同事眼裡的「技術骨幹」,領導心裡的「拔尖人才」。 這次比武,老鹿意外的送給自己的人生一份厚禮。自此,他滿懷激情的投入到摯愛的路燈事業中去。

28歲那年,老鹿入了黨,成為一名光榮的共產黨員。他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一直有一種強烈的責任感,想的更多的就是,如何讓路燈普惠城市居民的生活,讓生活的城市變得更美更亮。

2006年的夏天,老鹿去省城開會。走在省城的廣場公園,老鹿發現有好多舞蹈隊正蓬勃興起。那裡的老人們興高采烈,活力十足。看到這些,老鹿突然有了一份想法,何不發揮自己的職業優勢,發展一下老年娛樂事業,成立一個「路燈便民服務隊」,義務為城裡的老人出資建設娛樂網點,提供維修服務,真正讓他們老有所樂,樂有所去,舞出幸福生活,活出健康的體魄呢。

開完會,老鹿的就急匆匆地回到單位,把自己的想法告訴了同事。同事們聽了都非常高興。但是令同事們感到困惑的是資金問題。老鹿斬釘截鐵地說,資金事情他想辦法。

說干就干,老鹿千方百計地找門路,利用修舊利廢準備了20餘套照明線路、開關。帶着他的義務服務隊走進了市里20多處廣場公園,為城市老年舞蹈隊建立了一個又一個活動根據地,不論颳風下雨,他們都能堅守着初心和承諾,隨叫隨到,義務為市裡的老人們服務。經常是東邊短路,西邊跳閘,每個晚上大傢伙都忙不過來。

老鹿是個為人直爽,一心想為鄉親們辦實事的人。面對撲面而來的榮譽和讚美,他告訴同事,如果真要給的話,就把這些掌聲送給一路堅持的路燈人吧。

2015年夏,正趕上市里有一項重點工程,時間緊任務重。老鹿每天都是起早貪黑,靠在工地。突然有一天,妻子打電話說,父親的病加重了,住進了醫院。

老鹿在電話里沒說啥,掛斷電話後,給妻子發了一條短信:我是一名黨員,一名幹部,現在正是工程的非常時期,這裡需要我,老婆,請你幫我照顧好父親。。。。。。發完短信,老鹿眼眶早已蓄滿淚水。

就這樣,老鹿一直堅守在工地,和同事們並肩奮鬥了半個多月。當他再匆忙步入父親的病房時,老人已經奄奄一息了。妻子告訴他,老人家知道你在工地,通過新聞報紙了解到這項工程的重要性。這些天,老人家始終囑咐我千萬不要打擾你的工作

妻子還說,從父親住進醫院的第一天起,他每天都要一遍遍的挪到門口,雖然不言語,可從眼神里不難看出,老人家一直掛念着你,盼你回來見他最後一面。父親是在老鹿回來的第二天走的,走的很安詳,老鹿清楚,父親一定原諒了他的不孝。因為他的父親一直都在教育自己要把工作放在第一位,要到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

車裡的音樂緩緩奏起,老鹿正沉浸在回憶中,突然一陣雷聲響起,天淅瀝瀝的下起雨來,隔着雨幕,他看到一盞盞的燈光,星星爍爍,儘管不耀眼,但很光潔明亮。老鹿深深地吸了一口煙,會心地笑了。[1]

作者簡介

字丁喆,萊州作協會員,《煙臺晚報》多篇散文詩歌。

參考資料